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关于2014的13个预言

发布时间:2014-1-7 16:25:00 来源:投资时报 浏览: 【字体:

  预言,既危险又迷人

  文 李翔

  波兰诗人米沃什曾说,人们发明汽车,是为了嘲笑那些悲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预言,城市早晚会被马粪淹没,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搭乘马车出行。而这些拉车的动物,在带给人们出行便捷的同时,又制造了排泄物。今天我们听到城市被马粪淹没的预言,只会视为笑谈。但我们相信,当时这个预言有其合理性,并且有数学统计作为依据。最后,是不能被预期的发明,改变了预言中的趋势。

  有一些预言更像是警告。比如马尔萨斯在谈论人口增长时忧心忡忡的语调。他有理由担心人口的增长必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接受了这个警告,并通过至少两种方式来避免马尔萨斯预言的实现:生物技术的进步让人类能更高效的生产食物和利用能源,使更多人可以活下来;人类开始自发选择降低生育率。

  还有一些预言会自我实现。这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命题:预期会在何种情况下自我实现。最常见的例子是,如果所有人都相信一家银行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接下来人人都去要求提取存款,那么,这家银行就会出现流动性危机,因为不会再有人存进现金,但人人都要求提走现金。按照现在银行的商业模式,它很快就不会再有能力用自有资金来支付人们的提款要求。

  另一些预言代表着惊人的洞见。乔治·凯南在二战结束之后,就用一封长电报预测出了苏联接下来的行为模式。这得益于他曾经在东欧的工作经验和他对共产主义行为模式的认知,也代表了人类有能力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测下一步事情发展的走向,从而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我们今天读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仍然会为其中蕴藏的洞见震撼。比如他在1980年就提出人类会面对信息过载的状况(如果不是危机的话)。当时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他不会想到今天人们会使用Facebook、Twitter、微博和微信生产这么多的信息。

  最后的一类预言则是为了表达不满。小说家用小说即将消逝来表达对粗鄙的不满—如果未来人们不再阅读文学,那人类的心灵该变得多么粗糙?如果音乐死去,那么,结果是,可以“骗过头脑,但心灵仍然悲伤”(Tom Waits评论iPod刚刚发布时的话,他以此来对比数字音乐和唱片音乐的区别)。

  你将看到的13个预言大抵也是如此。预言者并不能保证他所做的预言全都会成真—这是预言危险的部分,但是他有理由相信自己的预言会变成现实,因为预言者自有预言者的逻辑。而聆听预言的人,则会聪明地从中选择他所需要的部分,并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采取行动。因此,预言最迷人的部分,不是在预言得到验证之后对预言者的奖励,而是它所开启的思索和行动的过程。

  预言一

  东海争端升级 中日局部冲突概率大增

  合理管控潜在冲突,对太平洋两岸三个最重要大国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文 刘波

  2013年的中日关系,到年终时有了跌入更深谷底的趋势。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突然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打破了日本首相连续七年未参拜的历史。这一天是安倍出任首相一周年纪念日,而上次小泉纯一郎首相参拜,则是在2006年8月15日的日本二战战败投降日。对安倍的参拜,中国当即强烈抗议,外交部长王毅表示这是在挑战中日关系的底线,中方必将奉陪到底。韩国政府也表示愤怒。

  靖国神社无疑是一个饱含政治象征意义的场所,尽管安倍辩称他是纯粹以个人名义参拜,但也不能掩盖此举背后的政治动机。长远来看,本次参拜也是从2012年底开始发酵的新一轮钓鱼岛危机发展至今的结果,要理解这一事件并前瞻2014年的中日关系走向,需要追根溯源,并考察东亚整体的地缘政治格局。

  钓鱼岛是中日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70年代,双方领导人达成了暂时搁置主权争议的谅解,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础之一。而日本在2012年9月宣布实施对钓鱼岛的“国有化”,虽然名义上是对当年4月石原慎太郎提出的“购岛”计划的反应,但实质上日方是不再承认主权争议,打破双方曾经的共识。这个举动已经触及到中国在东海利益的底线,同时钓鱼岛也涉及到巨大的能源、资源、军事和国际法价值,从而导致中国不得不做出激烈反应。

  在更早的时候,从2010年9月一艘中国渔船与两艘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相撞以来,中日双方围绕钓鱼岛的海上博弈就不断升级,日本开始强化在其“西南诸岛”的海上军力部署,而中国则定期派遣渔政船前往钓鱼岛海域巡视,日本“国有化”之后更是强化此类行动。

  到2013年11月,中国终于在东海设立了防空识别区,对区内的航空器活动情况进行监管。这是中国继在海上以海监船常态化的执法巡航之后,又在空域方面挑战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状况。美日最初做出激烈反应,要求中国撤回识别区,但未达效果,而且美日内部也出现了分歧,之后日本试图拉上东盟各国联合抵制中国防空识别区,却应者寥寥,于是不得不默认既成事实,选择要求与中国就海空域联络与危机防控机制进行对话,避免擦枪走火。不过,虽在外交场合未得分,安倍政府却在国内动作频频,表达对中国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不满,参拜靖国神社就可视为最新的“抱怨”。

  在本轮争执中,日本借助领土争端,为实行更激进的安保战略提供理由,在《防卫白皮书》中对中国在海洋上的“扩张”表示不安,从而为将国防战略从被动转为主动、甚至先发制人寻找借口。这一轮钓鱼岛争端的升级是石原的“购岛”和野田佳彦政府的“国有化”计划引发的,而日本利用矛盾激化过程中中国的反应来推进内部扩军,同时利用正在“重返亚洲”的美国对中国的严重不信任,强化日美安保关系,争取美国对其领土与国防主张的支持,并尝试着逐渐摆脱美国主导构建的“战后和平体制”在军事和法律上的束缚。

  在心理博弈上,日本对中国存在一定的战略轻视,日本认为中国非常珍视9·11事件之后中美关系缓和所带来的战略缓冲期,因而会延续邓小平时代以来的“韬光养晦”战略,不愿和日本就一个小岛大动干戈。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就不得不通过各种反应来打破日本的此种心理预期,这就增大了双方冲突的风险。 

  另一个非常危险的趋势是,两国国民对对方的认同度都在降低。2010年撞船事件扩大了“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的市场,再加上日本右翼政客的推波助澜,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担忧情绪在增强,而中国则发生了多次针对日本的抗议活动。中日民众的疏离对日本右翼势力产生了鼓舞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预测,2014年中日在东海出现局部小规模冲突的概率将上升,但是演变成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理由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日从保持正常政治外交关系中所能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就钓鱼岛爆发冲突所能得到的利益。中日、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特性日益明显,而中国也因2001年以来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受益良多,而与日本或美国的战争有可能大大逆转中国的开放,从而破坏中国的繁荣。同时战争对复苏前景仍不明朗的日本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些预示着,合理管控东海的潜在冲突,对中日双方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其次,对于日本右翼来说,虽然控制钓鱼岛在军事和资源控制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但是加剧东海争端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一个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修改日本的防卫大纲和安保战略,以实现该派别长期性的国内政治企图。背景是,2013年7月日本自民党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安倍巩固对政权的把控,基本摆脱了近年日本首相皆“短命”的定势,现在要推进修宪等计划,可谓“万事俱备,只欠民意”。对安倍来说,和中国在东海不断小打小闹最有利于吸引国内视线,通过渲染中国威胁来达到其政治目标,但假如真的事情闹大,爆发大规模战争,就会波及经济,影响“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安倍的支持率就将受影响,而且也将受到不赞成他外交政策的民主党等在野党更大的挑战。

  再次,作为美日中三角关系的主导者,美国并不会对安倍的所有政策照单全收。美国虽然近期纵容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向中国发难,也对安倍等人主导的一些“正常国家化”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美国不会允许日本从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伞中脱离。如果中日在东海开战,美国将面临尴尬局面,一方面它要尊重和日本的同盟关系,但另一方面中美两大国的战争,对全世界都意味着不可测度的风险,美国必将受到各方的压力—是否为了一个小岛而置全球经济于危险之中?因此避免中日开战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就资本市场来说,如果中日之间2014年继续停留于口头上的争端,其实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因为中日互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政冷经热”的态势也维系了很长时间,市场早已司空见惯。但倘若中日两国真的兵戎相见,无疑对双方经济均有损害,因此总体上对股市有偏空的影响。但如果从具体板块来看,军工股和国家安全概念股有可能从中受益,对与军需物资相关的企业也可能是利好。

  归根到底,只有中日在钓鱼岛争端上回归共识,才可以更进一步地谈及东海油气田开发利用的合作与资源分配问题,才有东海的风平浪静。中日之间要重建战略互信,首先日本右翼要改正错误,当然中国也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21世纪的外交场日益倾向于公共外交主导,国民的相互认识与理解程度往往决定外交关系的健康程度,因而中国需要构建国内理性平和的舆论环境,抵制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如此才能和日本国内的和平、反战力量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遏制日本右翼的不良企图。一个平静祥和的东海,不仅需要日本继续走和平路线,也需要中国本身的现代化。

  预言二

  北京实行单双号制  雾霾影响六亿中国人

  限行只是消极手段,治霾还需从根本着手,而背后还蕴藏万亿级市场

  文      毛舒

  “据可靠消息,圣诞老人在到中国的途中因雾霾摔倒,至今无人敢扶,仍在地上趴着挣扎。今年圣诞节取消,请互相转告。”

  看着圣诞节前夕朋友转发的微信,王佳不禁露出一丝苦笑。拉开窗帘,看着外面灰压压的让人喘不过气的天空,她又开始密谋离开北京的事。这不再是一时冲动的想法,而是确确实实要付诸行动的计划。尽管对于北京的雾霾天气,她已经司空见惯。

  截至2013年12月25日,北京市两个月内已经发布四次重污染蓝色预警信号。

  这样的重度雾霾天气,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袭击中国大部分城市。据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保守估计,2013年的雾霾天气已经影响了6亿中国人。《投资时报》预计,2014年这一数字将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为政府表示,即便是重拳治霾,最快也得3年至5年才能见到显著效果,还得“狠下心来治理,哪怕牺牲掉一些GDP”。

  根据以往经验,狠心治霾的政府必然会祭出最直接起到作用的手段,估计2014年北京很有可能会关闭大量化工厂,而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就是,严格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制度。为什么?2008年的经验在那摆着呢,单双号限行了,那就是真真的蓝天呀。

  雾霾也将影响一大波有理想有抱负爱惜生命的人群越躲越远。他们怀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理念举家搬迁,近至东南沿海,远至欧美澳洲。

  不过雾霾对一批做环保的企业可能是一个利好,他们可以拿雾霾当饭吃,还能打着“为人民健康”这样高大上的旗号。而且,政府治理雾霾且等几年,这几年的雾霾饭,还有得吃呢。

  北京市实现单双号限行

  数月之前,当京津冀地区遭遇重度雾霾时,江浙沪的人们还只有同情的份。然而,他们也没能幸免。

  从2013年12月1日开始,一场猝不及防的雾霾,袭击了江浙地区。从杭州到南京,再到繁华的上海滩,从长三角蔓延至全国近半国土,持续一周之久。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此次雾霾共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来之最。而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这场全国性雾霾天气,给政府敲响了警钟。尤其是首都北京,治霾成了官员们的头等大事。

  黄铭正准备在广西团购买房,因为他们一搬过去就是十几家人。“三年内一定得搬!我们在三亚的房子,那一个小区40多栋楼,全是我们河北人买的。”

  为了一家人的健康,他不得不选择离开家乡河北邯郸。本来上班半小时车程的距离,他却多花了整整两个小时,因为在PM2.5爆表高达753的时候,能见度不超过3米,车不止一次被他开到了便道上。

  雾霾愈演愈烈也让政府十分头疼,是否有既能快速施行又安全有效且不影响GDP的办法控制雾霾?2008年的经验给出了答案。当年,北京市为了迎接奥运会,在7月20日至9月20日的两个月时间内,实行机动车辆的单双号限行制度。在限行后一周交通状况的报告中,北京市交警部门用了“非常理想”四个字来形容。而那段时间,北京的天空也给力的蓝。

  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机动车污染成为大气环境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中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一些地区灰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车辆尾气排放密切相关。

  2012年10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下称《预案》),《预案》明确规定,当空气重污染预警为红色,即预测未来持续3天出现严重污染,全市范围内按规定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其中北京市公务用车在单双号行驶的基础上,再停驶全部公务车辆的30%。

  可以预见,若想三五年内使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北京市政府或将从2014年开始重新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不过,限行毕竟只是消极手段,若要全国甩掉雾霾重现蓝天,还需要从根本着手。

  呼吸若不正常 再多都是零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马云不禁感叹,这世界什么都可以特供,唯独空气没法特供,每个人在呼吸时都是公平的。空气质量恶化,阴霾天气增多,对健康的危害已经呈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也称,雾霾天气“影响生殖能力”。而2013年持续大规模的雾霾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全国超6亿人口,明年影响范围将继续加大。

  于是,有条件的人选择了“躲”,躲到国外去更成为了潮流。无论我们相信与否,中国严重的雾霾与移民、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加,有着撇不开的关系。

  老外惊呼“世界只有一个大气层,中国的污染最后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致命的污染。”中国的近邻韩国,首尔市政府2012年发布有史以来首次超微尘预警,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上海、青岛等地区发生高浓度微尘现象,随着西风向进入韩半岛,导致微尘污染加重。有从北京回去的老外说:“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才把鼻子里的硫化物排干净。”

  与此同时的是中国第四次移民潮的兴起,主力军主要集中在富裕阶层、知识精英、中产阶级、80后。然而,这些群体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这种力量正慢慢从中国社会的肌体中流失,对中国未来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雾霾影响人体健康众所周知,但其带来的经济损失更加无法估量,据估算,仅北京一地治霾就需花费1.75万亿元。

  2013年初,亚洲开发银行与清华大学发布《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称中国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

  2013年,中国GDP总量约为56万亿元,以1.2%计达6720亿元,以3.8%计高达21280亿元。

  另一方面,环保政策倾斜,加之巨额资金投入,在未来几年,重重雾霾也将催生出环保产业的大气治理盛宴。

  2012年一年,与雾霾治理相关的上市公司毛利率可达100%。从市场表现来看,龙净环保、三聚环保与国电清新分别以2012年内168.42%、128.44%、128.25%的涨幅取得三甲地位。

  雾霾治理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中国的GDP增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甚至还建议,政府可选择部分污染严重的大城市,将治霾成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翻看生态经济学家约翰·格拉夫和戴维·巴特克的《经济到底为了什么》,里面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选择题”:你是想要比尔·盖茨的财富,还是想要大自然的氧气—尽管它没有价值,无法提高GDP。如果你选择比尔·盖茨的财富,那么请你屏住呼吸5分钟。是的,就算你有很多的财富,如果连呼吸都不能正常,再多也是零。(完)

  预言三

  A股难现牛市  美股再摸历史新高

  2014年将是大盘筑底的一年,上证综指全年运行区间在2000~2500点,市场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投资者可关注大众消费、政府投资、改革红利三大主线

  文 郑宝旭

  资本市场从不缺乏令人难忘的故事。

  2013年,“钱荒”导致股市暴跌、光大证券“乌龙指”、昌九生化10跌停等事件,都曾冲击投资者的神经。

  2014年全球股票市场以及A股将走向何方,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

  虽然牛市呼声开始高涨,但综合主流投资机构的判断,中长期仍然难见牛市身影。我们预测2014年是大盘筑底的一年,上证综指全年运行区间在2000~2500点,市场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投资者可关注大众消费、政府投资、改革红利三大主线。相对而言,美股将表现强劲,创下历史新高。

  经济平稳运行支撑股市

  发达市场引领的全球经济复苏预计将为中国提供良好的缓冲,经济增速硬着陆风险降低。2014年经济增长质量也将提高,来自消费增长的贡献也将增加,而信贷增速将放缓。经济学家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速将从2013年的7.7%升至7.8%,平稳且健康的经济增长将增强投资者对改革红利的信心并为股市提供支撑。

  2014年是树立改革信心的关键之年。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会改变市场对国内改革前景的判断,降低转型的不确定性。尽管政策的执行与落实仍待观察,但改革力度之深与政策细则之完善,有助于消除部分前期过度悲观的市场情绪,进而降低目前股票资产所隐含的高风险溢价,并稳定市场对于长期基本面的预期。

  在盈利能力方面,2014年上市公司剔除金融、“两油”净利润增速预计为13.3%,较2013年的10.6%小幅提升,波动区间大概率落在10%~15%之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的上证2000点将是股市中长期的底部,估值水平维持稳定的情况下,盈利能力的增长推动指数上行,上证指数的顶部预计在2500点。

  从当前政策与经济形势判断,牛市真正开启要满足以下条件,包括改革成效显现、去产能和去杠杆进程基本结束、企业盈利增速回升明显、宏观和股市流动性改善、股市处于估值底部。目前只有最后一项符合,据此判断,2014年牛市难现。

  短期市场仍然会面临三个因素的困扰,长期趋势的改善势必不会是一马平川。一是,国内信用风险的局部爆破可能带来债务违约担忧,并可能在短期内快速抬高市场整体风险溢价;二是,QE退出的冲击,会形成短期流动性供给的压力,对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形成短期冲击;三是,IPO重启和发行注册制将带来A股估值体系重构,市场还需要时间来慢慢消化结构性的压力。

  资金面偏紧将是主趋势

  资金面是2014年宏观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决定资金面的三点因素仍然为热钱流出、利率市场化和去杠杆。热钱流出的因素在QE退出预期下可能持续两至三个月,另外两个因素基本不会改变,甚至可能加剧。货币政策收紧将使得宏观流动性长时间处于“偏紧”格局。

  这不仅仅因为货币调控力图维持流动性的紧平衡以保障转型目标,也因为利率市场化倒逼后的资金利率体系和信用体系重建。虽然这一变化对债券市场的冲击远远大于股票市场,但我们仍需要密切关注时点性冲击带来的负面情绪。

  “钱荒”一度使金融市场乌云笼罩,股市暴跌造成的腥风血雨给投资者留下的心理阴影并不会因为2013年的结束而减轻几分,这个字眼还会不时出现在投资者面前,但像2013年6月份因“钱荒”导致股市暴跌的情况将不会在2014年重演。

  从决策层“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声音以及央行后续多次进行逆回购稳定流动性的操作判断,央行会保证资金流动性不会过紧,会根据市场情况给予一定的流动性补充,这个补充可看做是托底,是让市场不崩盘的强心剂,这也是我们把2000点看做中长期底部的另一个逻辑依托。

  投资者还需关注美联储QE退出带来的流动性冲击。短期内将带来套息资本流出新兴市场并提升其国内金融资产的风险溢价,存在较大的负面冲击。虽然国内拥有资本账户管制的防火墙和相对健康的经济基本面,整体影响应当有限,但考虑2014年上半年通胀压力相对较高的叠加,预计资金面对市场的影响程度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

  关注三大投资主线

  明确坚持改革方向,有助于消除前期悲观的市场情绪,但并不代表每个改革任务都会快速落实,落实力度与落实阻力的程度会影响相关概念股的持续盈利能力。

  根据三中全会指出的十大经济改革方向,国家安全、生态环保、国企改革、人口政策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市场改革、对外开放及自贸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域,都有望在政策刺激带动下迎来阶段性的主题行情。

  改革政策出台后,将有三个主要时期,包括憧憬期、推进期、完成期。憧憬期造就相关概念的一波涨幅后,在改革预期达到峰值后相关个股会出现回落,只有到改革成效初步显现的时候,才会有下一波行情的出现。

  2014年,投资者可关注大众消费、政府投资、改革红利三大主线。

  大众消费方面,限制“三公”消费的影响在削弱,消费增速会有所恢复。通胀缓升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大消费板块的价值提升。信息消费、休闲旅游、健康养老、文化消费等新消费热点的形成,都将推动大众消费增速的加快,令大消费的投资价值凸显。人口和生育政策调整、城镇化建设,都有利于内需的释放。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都在快速上升期,药品消费的刚性需求快速增长。由于1950年到1970年出生率很高,这部分人2010年到2030年步入老年,中国老年化率目前正处于陡峭上升的阶段。预计未来医药市场规模维持20%以上增长,尤其是医疗服务需求上升。

  政府投资方面,国家安全概念的投资机会更为确定,上半年的棱镜门事件以及近期持续发酵的美国政府窃听事件,将信息战从幕后推向台前,成为后冷战时期大国角力的新战场。

  2014年改革主题性投资机会将贯穿全年,其中国企改革和产能过剩行业治理是两个核心领域。

  道指、标普将再创新高

  根据IMF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3.59%,全球经济增速实现2010年以来首个反弹,增速较2013年的2.87%上升明显。发达国家经济表现总体好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欧美经济加速,新兴市场回升力度偏小,不同地区表现继续分化,拉美国家表现好于发展中亚洲。

  近年来,尤其是在2013年,由于投资者愿意为公司收益支付更高的价格,美股呈现上涨趋势。分析师预测,标普500指数未来12个月市盈率接近15倍,高于一年前的13倍。2014年公司盈利增速预计会大幅加快,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利润将攀升至9%,而过去几年的利润增幅则低于应有水平,仅为5%。

  美国GDP的增长将成为推动利润增加的主要因素,预计2014年GDP增幅将达到2.7%,而2013年的增幅预计为1.7%。经济走强会鼓励企业增加资本支出和商业投资,并招聘更多员工。美国经济持续向好,11月个人消费支出按月增0.5%,高于预期0.4%。美国2014年经济前景被看好,主要因国会就财政预算达成共识、美联储启动退市并且失业率持续下跌。

  由伯南克主持的最后一次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于圣诞节前一周完成。会议上明确表示,元旦后每月减少购买国债以及按揭担保证券各50亿美元,另整体买债规模降至750亿美元,缩减QE大门开启。

  上述会议中伯南克声明即使失业率低于6.5%,超低利率也将维持较长时间,而且会议上较多人预期第一次加息会在2015年之后。后任主席耶伦全力支持了上述决议,暗示美联储不会因为换任而增加不确定风险。可以说美联储这次很好的向市场传达其意图。

  2013年,道琼斯和标普500分别上涨20%和25%,涨幅远远超出预期。可以预见的是,2014年美股将再创历史新高。

  美股投资的行业选择上,多数策略师建议投资者规避非消费必需品、公共事业和电信等类股。非消费必需品类股的市盈率已远高于历史估值,一旦出现不利消息,这类股票会不堪一击。公共事业和电信类股2013年走势不佳,主要因为这类股票派息丰厚才有低幅度的增长,它们几乎成了债券的替代品,因此,这类股票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中预计不会有良好走势。

 

  预言四

  互联网金融转战手机  移动支付潮引爆新蓝海

  在4G助推下,2014年移动支付将迎来发展元年,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大范围普及

  文  汤巾

  2013年,是电商春风得意的一年,他们高举着“大数据”和“跨界融合”两张令牌,堂而皇之地搅动着金融行业的“一池春水”。 

  互联网本不是个陌生的事物,但随着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互联网和金融的跨界融合开始成为最时兴的潮流。

  2013年6月,阿里巴巴在支付宝基础上推出在线存款业务产品余额宝,不仅可以支付、转账,还能获得比银行更高的活期利息。随后,百度推出百发在线理财产品,腾讯推出微支付、基金超市,新浪推出微博钱包,京东推出京保贝,网易推出添金计划……在电商巨头的拥簇下,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业生态并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运用中快速延伸。

  变化仍在继续。《投资时报》预测,由于互联网技术应用正在从PC端向手机端拓展,2014年互联网金融将转战移动平台,引发移动支付的爆发性增长。

  移动支付走向普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在刷微信。”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成为手机网民,而便捷的消费体验将会使手机网民向移动支付用户迁移。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大戏将在移动支付领域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末,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 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1年的69.3%提升至74.5%。

  手机网民的增长和支付企业在手机支付领域的布局与发力,带动手机支付用户快速增长。2012年末,国内手机支付用户达到5531万,用户年增长 81%。

  所谓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接入通信网络或使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完成信息交互,实现资金从支付方向受付方转移,从而实现支付目的的一种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的前景在“双11”得到暗示。资料显示,在“双11”成交的350.19亿元中,有53.5亿元来自手机淘宝,是去年的5.6倍(9.6亿元);手机淘宝单日成交笔数达3590万笔,占整体的21%;支付宝实现手机支付笔数4518万笔,占整体的24.03%;支付宝手机支付额突破113亿元,是目前全球移动支付的最高纪录。相比之下,2012年手机淘宝交易笔数只占整体的5%。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3年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965.1亿元,环比增长152.6%。移动互联网支付高速增长,占整体市场比例达92.9%。

  随着首批4G牌照落地,通信行业正式进入4G时代。4G具有上网速度快、延迟时间短、流量价格更低等特点,能够有效实现移动状态下的高速数据业务,为移动支付提供了物理技术上的强支撑。

  在4G“东风”的助推下,可以预见,2014年,移动支付将迎来发展元年,并有望在人们的生活中大范围普及。

  NFC支付时代开启

  在移动支付领域,当前核心运营企业已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产品模式,行业差异化竞争格局雏形显现: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远程移动支付客户端;以拉卡拉、钱袋宝为代表的手机刷卡器;以联动优势和上海捷银为代表的传统短信支付;以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移动近场支付。

  2013年三季度,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高速扩张达2747.9亿元,环比增长185.3%。支付宝凭借个人端的强大优势和基于支付宝客户端应用场景的快速拓展和深度挖掘,进一步扩大其在移动互联网支付市场的领先优势。

  不过,申银万国分析认为,移动APP应用支付始终“不接地气”,没有跟线下场景相结合。于是,支付宝等移动互联网企业近期推出了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等创新O2O支付方式,试图将原本分割的线上、线下支付相结合。

  二维码、声波等O2O支付方式的优势在于增加了线下体验,商家无需设备投入或设备投入很少,消费者则可以实现无现金近场支付。缺点是仍需在手机上完成大量点击操作,对于操作智能终端不够熟练的用户推广起来较为困难。

  虽然近场NFC支付(即“刷手机”支付)的使用量还不高,但在艾瑞咨询调查中,“用户最期待使用的支付方式”一项上排名第一,且明显领先其他方式。这显示出用户对于近场支付便利性的认同和期待。

  目前,近场NFC支付推广的主要障碍并非技术,而是运营商、银联、银行等主要利益方的博弈。 而移动互联网厂商在移动APP支付和O2O支付等方面的大胆尝试,无疑将增加运营商、银联、银行等巨头的压力。2013年底银联在香港开始推广近场NFC支付应用,内地近场NFC支付的爆发时点可能就在2014年。

  银行迎来新“蓝海”

  尽管银行在传统收单市场风光无限,但在最近几年增长进入爆发期的线上支付领域,银行不仅没有出现如支付宝一样的强势领导企业,同时银行业的线上支付规模还不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交易规模。痛定思痛之后,银行一改过去对 PC 互联网金融缺乏足够重视和灵敏反应创新机制的慵懒姿态,积极布局移动支付。

  招商证券认为,移动支付主要涉及的就是资金在不同账户之间的转移。因此,银行必然期待增加移动支付产业链的话语权,扩大业务增长点。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银行的受益主要在:第一,增加刷卡、清算、结算手续费收入,改善业务收入结构;第二,带来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沉淀,缓解存款业务压力;第三,帮助银行冲开网点不足的束缚,延展传统业务开展的物理范围;第四, 扩大品牌影响力,开发其他派生业务,把握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其他商机。

  正是基于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各种好处,银行纷纷提早布局。从2010年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合作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及交行、招行、中信、民生、广发等相继推出移动支付产品,加强与产业链其他各方的合作。

  在目前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上,从商业模式看主要有三类参与主体,分别为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银联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包括银联、四大国有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宝、财付通、快钱、钱袋宝等)。

  在招商证券看来,移动支付的兴起成为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力的新“蓝海”。当前国内移动支付标准甫定,各方竞相加速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以求占得产业发展先机,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银行拥有规模巨大的零售客户和对公客户资源,能够提供多种综合金融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金融增加值体验,增强客户粘性,同时银行还以强大的信用实力和风控能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因此,移动支付不仅依赖于电商平台的消费而存在,银行作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在移动支付领域大有可为,有望在新的互联网金融时代重新取得较为有利的产业地位。

  预言五

  可穿戴设备亮出肌肉 未来巨头出自谷歌、三星、苹果

  难以出现如智能手机那样出货量巨大的单一终端

  文  李征

  科技界从来不乏引领创新的事物,像《碟中谍》与《007》等大片中出现的那些酷炫高科技的可穿戴设备,未来将不仅仅出现在电影中,这种依托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硬件设备正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热点。

  近一年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企业,绝大多数的风险投资,再加上相当一群科技信徒,已经把智能可穿戴设备看成了最朝阳的产业。

  《投资时报》预测,在科技领域,随着苹果、谷歌和微软等巨头的加入,可穿戴设备将在2014年迎来商业模式元年。反应在股票市场上,可穿戴设备概念将成为继影视、手游概念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

  想象空间巨大

  据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创造出的价值可达8亿美元,而2014年这一数字可达15亿美元以上,到2018年将达到190亿美元。

  可穿戴设备通常尺寸很小,能佩戴在身上,这包括手表、手环、夹在衣服上的工具,以及眼镜等等。这些设备集成了传感器甚至显示屏,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与其他设备、手机连接,接收来自其他智能设备的信息。这些设备可能用于健康或健身类应用,也可能有其他应用。

  盘点一下目前已经问世和即将问世的可穿戴设备,基本包括四大类:运动和健康辅助的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国内的咕咚手环、大麦计步器等;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机的独立智能设备iWatch、三星Gear、果壳智能手表;作为互联网辅助产品的Google Glass、百度Eye类产品;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体感设备MYO等。

  其中,苹果、谷歌和微软等行业巨头各自创造了不同的智能生态系统,有上千万的开发者挖空心思去实现智能设备的各种奇思妙想。智能可穿戴设备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可穿戴设备领域不应只专注于产品设计,还必须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过去的可穿戴设备往往活跃在一些专有领域,如医疗、体育训练等,一直没有被大众消费市场所接受。直到Google Glass带来振奋人心的概念和应用,普通用户才开始真正关注智能可穿戴设备,但这一设备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看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理由主要基于几个方面。首先是产业链逐步完善,硬件技术的发展已经能满足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随着三星、苹果等巨头相继进入市场,整个供应链的生态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其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将给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消费者能够更加接受此类产品。再次,当前PAD电脑化、手机PAD化的趋势明显,未来接听电话、收发邮件等相对简单的功能有望独立出来,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便携性较佳,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此类终端实现以上功能。

  健康手环和计步器是否依旧是小众需求?智能眼镜和手表等除了耍酷还能用来干什么?现在扎堆出现的计步器、手表和跑鞋等就能引爆可穿戴设备的潮流了吗?

  《投资时报》认为,在该领域,由于人群需求的多样性,再加上传感器因为技术、成本等被“打散”的趋势,将很难出现如智能手机那样出货量巨大的单一终端。甚至如果不能把服务模式嵌入进去,希望依靠大规模销售终端本身赚硬件的钱都将非常困难。

  目前只有医疗领域的商业模式最为清晰,心率监测器、运动追踪器、步进计数器等设备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产品,能够对用户的生活方式作出评估测量,并帮助他们作出更好的选择。而其他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大多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盈利模式有待探索,还缺乏实际的变现能力。

  然而这并不能影响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发展,那些能够提供集实用性与强大用户体验于一体的产品将可能成为市场的赢家。这也是为何大家对三星、苹果的智能手表如此有热情:这两家公司的其他产品都以漂亮、实用和体验佳著名。

  最终的成功者,应该是贴近刚性需求的产品(比如针对孕妇和老人等特定人群的设备)。另一种则很可能需要依托于账户和互联网服务,在相对离散的终端上实现数据上的聚合来转换价值,或者在相对聚合的终端上实现个性化的服务增值。

  相关概念股值得关注

  具体到国内的股票市场,有分析认为,2014年,接力出尽风头的手游概念,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为股票市场带来又一波投资机会。事实上,这一概念行情已经提前预演。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旬,被归为智能穿戴板块的约16只个股累计涨幅均超17%。

  不过,有私募机构近期对相关概念股进行了密集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智能可穿戴市场短期还未形成气候,目前仍然处于行业导入期。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由此可见,尽管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的市场增量空间巨大。

  然而现实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却要“骨感”很多,由于目前各企业竞争格局分散,短期尚难出现地方龙头企业,大众市场仍需要引导消费,可穿戴设备行业产业链也还不成熟。被市场热炒的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至多算是处于起步阶段。

  A股市场上,语音技术、声学业务、微型投影、柔性屏幕、传感器、芯片、电池、面部识别技术等提供商,均被冠以“智能可穿戴”概念。

  目前,A股市场的可穿戴概念股包括语音技术企业科大讯飞、声学业务企业歌尔声学、微型投影技术企业水晶光电、柔性电路板块(FPC)企业超华科技、传感器企业汉威电子、芯片企业北京君正等。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涉足可穿戴设备,比如奇虎360和百度,然而都还是探索性产品,难以成为商业的主流。毫无疑问的是,未来可穿戴设备产业巨头仍出自谷歌、三星和苹果之间。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173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