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土地政策基调渐明

发布时间:2013-12-23 10:36: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本报记者  黄俊溢
    如何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各项涉及土地政策的基调逐渐落定,这一问题逐渐有了答案。
    过去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主导投资,将土地收益直接用于城市建设,以此来推进城镇化进程。结果“空城”、“鬼城”屡见报端。这些城市既无人口聚集,也无产业配套支撑。城市建设用地过快带来了不可持续的发展。
    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到2020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仅约39万公顷。但从2006年到2012年批准建设用地每年都突破了这一指标,其中2011年为61.2公顷,2012年约为29.33公顷。长此以往,会使得后期土地利用指标不足,给城镇化长期发展带来影响。
    最近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路径。会议中提到“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将走土地集约高效的城镇化用地体系路线。
    综合来看,建设用地盘活存量主要有三大来源。
    其一,旧区和棚户区改造仍是重点方向。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2013年至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在提高居民居住质量的同时,也将腾挪出可观的城市建设用地供给。
    其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减少工业用地数量,适当增加住宅用地数量”。工业用地转性将是城市中心区域居住用地供给的一种方式。
    其三,农村建设用地将是重要补充。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引导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根据《全国总体功能区规划》,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点占地将收缩0.53万平方公里(约795万亩) ,这一块将补充到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中。农民宅基地将是土地供给的潜在来源。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测算,全国农村“空心村”综合整治,可以增加耕地潜力达1.14亿亩。国土资源部测算,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新增耕地10%—15%。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谈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时说,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明确了方向,进行了全面部署,但是我们一定要全面正确地理解,特别是有两点不能误读:第一,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是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的用地指标,不是让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盖房子,也不是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去圈地,我们应该把握,中央主要是从维护农民的权益角度来考虑的,这是我们政策的出发点。第二,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关系重大,所以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无论是承包地的抵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还是住房财产权的流转,都要先搞试点,而且试点是要报批的。要坚持全会提出的审慎、稳妥的原则,规范有序推进。不能事情还没有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能够健康地向前推进。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918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