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质量在提升
本报记者 江玮 北京报道
“大潮汹涌,梦想可及”。这是毕马威今年出版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报告》的标题,这既概括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也预示着其未来。作为毕马威中国海外投资业务主管,冯栢文(Vaughn Barker)常年和中国企业打交道,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
冯栢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明显的提升,无论是从投资数量、质量还是行业结构而言。2012 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规模已位列世界第三,仅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冯栢文曾参与了多个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项目。
从资源行业向制造业转移
《21世纪》:你如何总结过去几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
冯栢文:经过十年的积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数量、行业结构和质量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从量上看,自2009 年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与西方六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规模持平。到2012 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规模仅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位列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从行业结构看,虽然在历史上资源类投资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几年来,制造业的比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不过服务业所占比例还是比较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一般也是先集中在资源行业,然后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比照这个规律,我们判断中国对外投资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但已出现了向第二阶段进发的趋势。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质量的提升则反映在地域分布的多元化和平均并购项目规模减小两个变化上。从地域分布看,虽然亚洲一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但其所占比重在近几年来出现下降,而欧洲、拉丁美洲的比例有所提高。2012 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额较上年增长了一倍多,使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地,仅次于香港。
在平均并购项目规模方面,从2005年开始,中国企业并购项目平均规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也印证了我们认为资源类项目投资比重减少的观点,因为资源类项目的投资规模通常较大。参与海外投资的企业也不再仅仅是央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在增多。
《21世纪》:你提到对外投资的民营企业数量在增加。民企在海外投资方面表现如何?和国企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冯栢文:从投资存量而言,国企还是主力军。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大于国企,但参与海外投资项目比重还少于国企。不过现在民营企业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十大投资案例中,有四项是民企,去年同期只有一个。
优势在于,民营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较易获得投资所在地政府的批准。民企经营管理相对独立,决策也比较灵活。另外,民营企业在国内的运营中,较少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而且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尚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海外寻找小众市场发展,从而避免了与大型跨国公司展开面对面的直接竞争。
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表现在缺乏资金支持,融资渠道少、难度大、融资成本高,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还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无形资产在境内外抵押限制较多。
欧美发达国家成投资热点
《21世纪》: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就地理分布而言有哪些明显的倾向?报告提到中国企业投资区域正在从传统的主要投资地亚洲向欧美转移,有何原因?
冯栢文:以投资存量计算,亚洲和拉丁美洲是目前中国对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与大家印象中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区分布的特点是一致的。
亚洲地区是中国企业长期经营的传统市场,香港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地。香港通常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窗口,很多中国对外投资是通过香港地区实施的。而拥有丰富资源的拉美地区则是中国能源投资的重点区域。
然而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的区域选择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欧美发达国家日益成为投资热点。这从对外投资流量数据上可以看出来,2011 年中国对欧洲投资增长了22.1%。2012年,中国对美国投资增长了123.5%。
这表明中国企业现在进行并购和投资有了新的目标,使得这些企业需要到发达国家找技术、品牌和经验。欧美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体系成熟,资产的优势和特点也比较符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需求。金融危机后一些地区出现了经济低迷和债务危机,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
《21世纪》:在具体行业上,哪些行业受到了中国投资者的青睐?
冯栢文: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一些行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成为领先者,这些行业包括对外工程承包、能源和矿产业、家电业、汽车制造业和金融业等。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指明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向,这也将促使一些行业成为新的对外投资热点,其中包括农业和食品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房地产。
最大挑战是形象问题
《21世纪》:报告提到中国对外投资真实存在的风险比现在暴露的还要大,这些风险体现在哪些方面?
冯栢文:风险来自于客观风险和自身风险。在调研中,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是“政治社会环境动荡”、“政策和法律风险”、“市场环境变化”等客观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风险危害严重且难以预估的特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身风险。如果对财务、劳资纠纷、经营管理等这些自身风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使企业在后期陷入困境。
《21世纪》:根据你们的调查,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还有很大改善余地,如何改善?
冯栢文: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挑战应该是形象问题。
中国企业可以从自己做起,改变企业的海外形象。审视自己在投资运营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改进的工作,把海外人士的注意力吸引到企业本身的经营行为、并购的商业目的,以及中国投资如何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上来。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自身实力,在品牌、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创造机会;“超规经营”,也就是不要局限于最低标准;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并进行思想和文化层面上的交流。
“大潮汹涌,梦想可及”。这是毕马威今年出版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报告》的标题,这既概括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也预示着其未来。作为毕马威中国海外投资业务主管,冯栢文(Vaughn Barker)常年和中国企业打交道,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
冯栢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明显的提升,无论是从投资数量、质量还是行业结构而言。2012 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规模已位列世界第三,仅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冯栢文曾参与了多个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项目。
从资源行业向制造业转移
《21世纪》:你如何总结过去几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
冯栢文:经过十年的积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数量、行业结构和质量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从量上看,自2009 年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与西方六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规模持平。到2012 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规模仅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位列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从行业结构看,虽然在历史上资源类投资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几年来,制造业的比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不过服务业所占比例还是比较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一般也是先集中在资源行业,然后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比照这个规律,我们判断中国对外投资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但已出现了向第二阶段进发的趋势。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质量的提升则反映在地域分布的多元化和平均并购项目规模减小两个变化上。从地域分布看,虽然亚洲一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但其所占比重在近几年来出现下降,而欧洲、拉丁美洲的比例有所提高。2012 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额较上年增长了一倍多,使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地,仅次于香港。
在平均并购项目规模方面,从2005年开始,中国企业并购项目平均规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也印证了我们认为资源类项目投资比重减少的观点,因为资源类项目的投资规模通常较大。参与海外投资的企业也不再仅仅是央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在增多。
《21世纪》:你提到对外投资的民营企业数量在增加。民企在海外投资方面表现如何?和国企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冯栢文:从投资存量而言,国企还是主力军。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大于国企,但参与海外投资项目比重还少于国企。不过现在民营企业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十大投资案例中,有四项是民企,去年同期只有一个。
优势在于,民营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较易获得投资所在地政府的批准。民企经营管理相对独立,决策也比较灵活。另外,民营企业在国内的运营中,较少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而且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尚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海外寻找小众市场发展,从而避免了与大型跨国公司展开面对面的直接竞争。
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表现在缺乏资金支持,融资渠道少、难度大、融资成本高,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还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无形资产在境内外抵押限制较多。
欧美发达国家成投资热点
《21世纪》: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就地理分布而言有哪些明显的倾向?报告提到中国企业投资区域正在从传统的主要投资地亚洲向欧美转移,有何原因?
冯栢文:以投资存量计算,亚洲和拉丁美洲是目前中国对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与大家印象中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区分布的特点是一致的。
亚洲地区是中国企业长期经营的传统市场,香港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地。香港通常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窗口,很多中国对外投资是通过香港地区实施的。而拥有丰富资源的拉美地区则是中国能源投资的重点区域。
然而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的区域选择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欧美发达国家日益成为投资热点。这从对外投资流量数据上可以看出来,2011 年中国对欧洲投资增长了22.1%。2012年,中国对美国投资增长了123.5%。
这表明中国企业现在进行并购和投资有了新的目标,使得这些企业需要到发达国家找技术、品牌和经验。欧美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体系成熟,资产的优势和特点也比较符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需求。金融危机后一些地区出现了经济低迷和债务危机,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
《21世纪》:在具体行业上,哪些行业受到了中国投资者的青睐?
冯栢文: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一些行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成为领先者,这些行业包括对外工程承包、能源和矿产业、家电业、汽车制造业和金融业等。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指明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向,这也将促使一些行业成为新的对外投资热点,其中包括农业和食品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房地产。
最大挑战是形象问题
《21世纪》:报告提到中国对外投资真实存在的风险比现在暴露的还要大,这些风险体现在哪些方面?
冯栢文:风险来自于客观风险和自身风险。在调研中,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是“政治社会环境动荡”、“政策和法律风险”、“市场环境变化”等客观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风险危害严重且难以预估的特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身风险。如果对财务、劳资纠纷、经营管理等这些自身风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使企业在后期陷入困境。
《21世纪》:根据你们的调查,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还有很大改善余地,如何改善?
冯栢文: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挑战应该是形象问题。
中国企业可以从自己做起,改变企业的海外形象。审视自己在投资运营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改进的工作,把海外人士的注意力吸引到企业本身的经营行为、并购的商业目的,以及中国投资如何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上来。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自身实力,在品牌、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创造机会;“超规经营”,也就是不要局限于最低标准;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并进行思想和文化层面上的交流。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135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三中全会描绘改革新蓝图
下一篇:中资海外金融并购第二春“历史教训”转为“优良成绩单”?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