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自贸区外部风雨中的改革开放试验田

发布时间:2013-11-4 5:21: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 【字体:
    部分发言嘉宾(按发言顺序排列):
    潘英丽 上海交通大学
    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代 鹏 中国进出口银行
    经济研究部总经理
    张 明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国际投资室主任
    房四海 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林采宜 国泰君安证券高级经济学家
    赖长庚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固定收益部中国区负责人
    刘胜军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
    副院长
    潘英丽:
    人民币自由兑换不等于资本账户开放
    自贸区作为支点怎么撬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呢,我个人认为有四大领域。
    一是以自贸区为支点,打造中国资本输出和跨国经营的服务平台。我们吸收全球现代服务业当中先进的企业落户到浦东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国内的民营大企业,就可以吸引到这里落户,享受优质服务。我们可以大力推广对外投资,全球经营。
    第二,培育有深度、有效率的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我们可以在自贸区里设置一个平台,按照国际标准允许海外投资者参与,包括标普500指数的CDR到我们这里挂牌,区域内的涉外市场都以人民币计价,这样就把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市场做起来。那么国内老百姓马上可以成为全球大企业的股东,外汇储备通过民间投资的方式分散,这是很有好处的。另外,如果可以允许国际基金管理公司到中国帮助我们的老百姓理财,也有利于国内资本往外走。
    第三,可以在上海试点建立相对独立的金融立法、司法、执法体系,奠定资本市场繁荣发展和国际化的基础。我认为这是当前自贸区最大的瓶颈,当然我不是法律专家,但是这一点如果可以打通,我们会大有作为。
    最后,探索一个以法律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为准绳的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系统。
    这四点如果可以做好,一方面有利于中国内部的金融改革,一方面有利于中国的资本输出,为人民币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此外,自贸区在行政方面管制更少,也为中国在下一轮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框架当中取得一定的战略空间。
    我最近有一个发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不等于资本账户的开放。我们通常把这两者混同。我们从国际经验看,国际社会对资本项下可兑换没有清晰的标准和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管制的看法显示出更多的包容性;宣布资本项下可兑换的经济体多少都保留必要的限制和管理;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度在金融危机以后都出现了回落。
    货币的自由兑换其实对应的是行政管制的退出,但是并不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自由兑换体现的是国际需求,资本市场的限制体现的是国家的利益,所以中国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代鹏:
    自贸区适逢外部环境剧变
    未来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方面,是如何整合国内外经济资源,整合两个市场问题。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中国目前外部环境正在发生自二战以来最为重要的改变。
    第一,当美国成为能源输出国之后,美国在印度洋扮演的角色可能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怎么发展值得研究。
    第二,在东盟和其他地区经历了这次危机之后,他们外部投资来源发生重大变化。那么中国如何提供重大变化新的窗口,将决定东南亚地区政治的走向,谁能给周边提供低成本资金,谁能够给周边提供就业,谁能够给周边提供农产品市场,谁就能把这些国家拉到身边。
    第三,中国的经济社会面对要命的剪刀差。为什么西方国家经历了危机之后它们经济依然保持比较有利的地位,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高科技领域发展中国家依然差得很远。感谢我们这几年的努力,大家知道从高铁开始我们成为第一个发展中国家掌握大规模的复杂系统,未来这些系统应能给我们提供很强大的支撑。
    还有就是对服务业有正确的认识。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济服务业最大的带动是什么?是有利推动中国服务业发展。我们艳羡美国服务业,美国服务业之所以比中国大得多,是因为这些服务业高端部分不是在简单制造汉堡包,这些服务业大量完成全球生产性综合协调。我们希望中国未来上海的自贸区能够带动这方面的发展。
    张明:
    自贸区要注意协调
    “左邻右舍”关系
    自贸区要取得更大的发展,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未来怎么和美国博弈。中国现在还没有进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但我们似乎想把自贸区作为一块试验田,先实行和TPP一样的规则,提高我们的谈判力,而负面清单让一部分国际投资者捏了一把汗,这个还有待商榷。
    第二,上海自贸区如何协调和前海的关系。到底是非得替代还是发挥各自优势产生协调效应,包括和香港一些离岸市场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进一步协调。
    第三,要谨防全国自贸区泡沫。上海自贸区出来以后,广东也有,福建也有,环渤海也有,全国都想一哄而上,这个要保持高度警惕,让新生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
    房四海:
    自贸区是制度优惠
    上海自贸区不是贸易自由化,而是投资自由化。贸易跟投资是两个方面,在有形贸易当中,贸易跟投资是两码事,而且贸易和投资是替代效应,但是在服务贸易,这一无形贸易当中,贸易是靠投资体现的。我们是经营服务业,双向投资成为一个新特征。自贸区里,不是不监管,而是政府职能要转变,这不是制度创新,而是制度优惠。所以新全球化会树立新的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设立自贸区是制度创新与改革的窗口,新全球化本质是普世价值。从过来人经验看,搞自贸区也好,离岸金融也好,必须搞一国两制,没有普世价值这个改革很难推动。
    林采宜:
    自贸区是对金融自由化的制度追认
    中国在当今全球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没有一个国家会忽视这个市场,“不带你玩”不是因为要玩阴谋把你排挤出去,而是你的规则可能让人家比较失望,这是我的揣测。所以TPP和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议(TTIP或TAP)可能是一个新的规则。
    我们为什么设立自贸区?有人揣测我们是针对他的阴谋,我个人觉得还是从经济角度说事。我国经济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过去十年高增长靠什么?第一,人口红利。现在没有了,计划生育把中国的人口红利全都玩完了。第二,储蓄红利。目前我们在座的有几个人还愿意把资金按0.3%的活期利率和3%的定期利率存在银行?第三,土地红利。就是国家垄断买卖权。农村的土地想要怎样就怎样,我估计这个时代没有过去,但是也快了。
    我们讲到WTO全球外部的依赖,其实我们之所以在市场开放以后能有十年高速增长,主要还是我们的人口红利。中国在国际贸易竞争格局中有什么,唯一能输出的就是你的低成本劳动力,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低成本人口劳动力也消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复苏没有我们中国什么事了。经济要增长,外需没有了,怎么办?我们要寻求一种新的增长模式。自贸区为什么设计出来?出于经济的驱动我认为是人之常情,外贸对经济的增长,以及我们内部的增长支撑点都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定寻求一种突破。
    从外因看我不主张阴谋论,但是新的贸易竞争格局下我们怎么办,我觉得是搞一个试验田。一方面我们仍然要加入整个全球贸易大格局,加入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循环。中国经济对外的依存程度已经不能容忍我们再闭门造车,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自由贸易区的设计,从金融到贸易,到服务业全面的开放实际是对新的国际经贸原则的适应。
    改革的难点在哪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2013年版的负面清单,我不知道2014年版负面清单能短多少,还有2015年版的,这个也是考验我们改革的阻力,包括政府对这块开放的促进力度。第二,服务金融贸易本身的特殊性,金融自由化不会局限于自贸区的。目前来说在中国,我们都知道在香港和深圳有大量的通道能让你的资本顺利到境外去,其实资本项目开放只是在制度上给予这种资本的跨境流动的一种追认,给一个合法性。但是这些现象,资本的跨境流动,利率的市场化已经广泛地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还有民营资本的问题,政府没有给民营资本发过一张正式的牌子,但是我们现在看到民间的金融,这难道就不是一种金融自由化力量?所以市场已经存在,就是制度什么时候给予追认的问题。自贸区可能就是给目前金融市场发展,或者金融自由化给予一种法律层面的追认和确认。
    赖长庚:
    自贸区离岸业务最重要
    过去这几年我们经历了很多变化,而其中最主轴的是人民币国际化。我们每天想的是可不可以像美国一样,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国家政策上,开放离案业务允许上海作为筹资中心去海外并购,到后来设立国家主权基金,可是国家主权基金跟战略投资到目前都不能满足中国必须面对的劣势。这种形势下,用对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维持国家的长远发展非常严峻,仰赖香港作为单一的窗口就显得不够合理,而上海本身又有很多优势。
    自贸区强调的不是金融改革,离案业务本身可以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利用中国银行不必去海外直接设立分行,能够直接支援这些公司,对于中国走出去,对于整体资产负债表变化是很大的进步。所以自贸区最重要是离岸业务,在海外投资中,重点还是希望以人民币作为主体。
    所有小国如何长时间运用国家资源维持财富增长呢?创造主权基金。挪威、新加坡,为什么要创造主权基金?因为它们的货币没有国际化,国际化不是它们的选项。中国经过了早期这些变化,它的主权基金怎么能够应付排山倒海进来的美元呢?
    所以说釜底抽薪的方法还是人民币国际化,把债券,整个资产负债表全部变成以人民币作为主体的财务报表。境外就是境外,境内就是境内,目的不一样。从这点看上海自贸区绝对会对其他的过去窗口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这个也是以人民币作为主轴发展彻底改变中国资产负债表非常重要的变化。中国现在有钱了,输出是钱,用自贸区的方式筹资,把筹资货币主体改变。所以贸易上的细节,负面清单一定是基于非常重要的主轴——人民币的国际化。
    刘胜军:
    自贸区改革不要过度乐观
    上海自贸区会是一个分布渐进式的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当然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可兑换,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也包括一些金融业进一步的开放等等。目的就是希望实现跨境融资的自由化,促进跨国公司能够到上海设立总部,推动金融业的开放。
    对于自贸区我们不要过度乐观,现在关于自贸区的推进有很多说法,比如全国各地都在申请自贸区,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这不是基于利益的角度,而是说从自贸区的使命和李克强当初设计自贸区的理念出发,没有必要批更多自贸区。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集中精力把上海自贸区改革实质性地推动,推动之后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去推动全方位的改革,特别是与三中全会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转型,才是上海自贸区的使命。
    可以看到,中国的“改革饥渴症”在自贸区体现得特别明显,至少有点过度乐观。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仪式感的国家,这样的信号其实是值得思考的。历史上很多金融改革都失败了,从美国看,譬如利率市场化,也用了五年时间。所以说对中国来讲,改革也应该是一个渐进式过程。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833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