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多面”国际化撑起一座城

发布时间:2013-9-28 11:11: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 【字体:

  谢良兵

  9月23日清晨,赶在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召开前夕,一架机身涂有大熊猫的英国航空公司波音777-200型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四川省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是中国中西部城市第一条直飞伦敦的航线,也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通的第23条国际航线。

  成都这座典型的中国内陆城市越来越国际化。此前的9月1日,成都刚刚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中国第四个、内陆第一个实施的,持有第三国签证的外籍人士可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城市。这同样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四川省对成都提出了“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要求。2011年12月,新一届成都市委确定了“五大兴市战略”,其中就有“全域开放”。随后,成都出台了国际化之路的行动指南——《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2-2016年)》。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5月28日在成都的一次演讲时曾指出,成都的国际化高标准定位正当其时。他认为,成都应在交通、经济、法律与金融等一系列硬件上对标国际标准,并挖掘本土特色,以特有的生态、文化符号,来展示成都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交通先行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市也开始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即便是地处内陆的成都、西安、重庆、武汉等城市,也将城市的国际化提上了日程。

  什么才是世界城市?美国当代诺贝尔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世界城市有七大标准,除了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主要制造业中心、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人口规模,交通枢纽这一指标也被他着重提及。

  综观世界上伦敦、纽约、东京和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都是交通方便快捷的枢纽城市。因为畅通的交通既是国际化城市健康运行的血脉,还是其快速发展的依存和基础。这种交通包括城市内部的交通以及连接外部的交通。“内外交通体系的构建,能通过时间来缩短空间的距离,最终使得城市达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高度。”中国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沈志云说。事实上,成都瞄准“国际化城市”定位时,已经在“交通枢纽”战略上先行一步。

  交通先行被纳入了成都的“五大兴市战略”之首。而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早已远去,尽管空间间隔依旧,但成都与世界的距离正在急剧缩短。沈志云评价,成都在交通路径规划上有着国际化的眼光。

  打开中国地图,如果把中国东部海岸线比作一张弓,那么,距离北京约2000公里的成都,恰好是搭箭张弦的最大发力点。这座人口1400多万的西部城市,正在成长为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主枢纽——航空第四城、第五大铁路枢纽。

  9月23日上午,来自英伦大地的华商,搭乘直飞航班抵达成都参加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告别了绕道北京、上海或香港的历史,比中转航程节约了6-8小时。来自成都市交委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成都机场已有国际及地区航线46条。

  而据经济观察报了解,成都今年内至少还将再添5条国际航线,进一步加速国际化步伐。除了航空枢纽,成都在铁路枢纽的国际化打造上也不遗余力。今年4月26日,中国大陆到欧洲最快的铁路货运班列——蓉欧快铁正式开通。

  在城市内部,成都同样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域路网系统的升级。在《财富》全球论坛召开前夕通车的新二环高架桥路有力地疏导了市区交通,缓解了交通堵塞。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成都将构建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形成城区半小时交通圈。

  全面开放

  快捷顺畅的内外交通体系,为成都的国际化营销提供了沟通的基础。西汉初年,司马相如打通连接中亚、欧洲的“南方丝绸之路”,成为蜀人迈向世界的第一人。而今,千年蓉城打出熊猫等文化牌,走出了另一条国际化之路。

  在海闻看来,成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际化过程中恰恰应保持原有、独特的东西。“我在美国呆了很多年,四川比很多地方都有名,一个是大熊猫,一个是川菜。我觉得成都应当充分地利用这两张名片,打造独有的文化元素。”海闻说。

  事实上,除了熊猫,成都还打出了多张“文化牌”。2012年,成都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先后组织文艺团组参加了“悉尼中国农历新年庆典活动”、“波恩狂欢节”、“中欧相遇”、“中国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建交20周年中国月”等活动。

  川剧、蜀绣等元素借由这些活动走向了世界。在中国,很少有城市像成都这样,被旅居成都的外乡人如此怀念。所谓“自古诗人例到蜀”,成都这种包容的文化基因造就了这个地方的城市精神,它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国人如此,外国人亦如此。成都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受外籍人士喜爱的城市,在2010年被评为“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现有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外籍人士在成都长期居住,这个数字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成都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钟来招说,这让成都吸引了许多外国城市与成都发展友好关系,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截至目前,成都已缔结国际友好城市21个,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32个,成都的外国领事馆数量已达到10个,位列中国第三位。

  正因此,成都成为继北上广之后,第四个“72小时过境免签”的中国城市。9月16日中午,意大利建筑设计师伊恩路易吉·莫大尼抵达双流机场,成为享受成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第一位旅客,他利用这一“刹一脚”政策前来成都洽谈合作。

  成都市投促委副主任陈赋表示,政策对成都今后的招商引资是一个重大的利好。陈赋对这一政策惠及的45个国家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有20个国家是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所在地。“这会是我们招商优势的一个亮点。”他说。

  这能让那些来成都参加各类世界性论坛或大会的外籍人士省去签证手续的麻烦。此次为期两天的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就有华商因来不及办理签证而利用这一过境免签的政策前来参会。这或许也会成为未来国际性会议论坛选择成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产业支撑

  在迈入国际化的路途中,成都正紧抓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和技术变革的机遇,以“产业倍增”的模式推进产业跨越发展、转型升级。

  也只有产业的支撑,才能真正成就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阎星说,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历史赋予成都的重大使命——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及天府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到2050年,成都将建成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大都市。”这是前述成都国际化行动指南中提到的远景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2年成都以构建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指向,加快了提升城市产业功能的步伐。

  2012年,成都市政府出台《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突破12000亿元。

  在方圆10.34平方公里的新川创新科技园内,未来将聚集八大产业,支撑、引领一个区域的产业高端化进度。而新川创新科技园所在的天府新区,未来将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目标是要打造国际化世界级的高端产业基地。

  有了这样的产业平台,成都才有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主动权。“服务业发展,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成都市商务局副局长张金泉说,“在服务业发展中,不能局限于为成都市场配套,要面向全球提供服务,服务半径越大越好”。

  十年前,英特尔在成都的先行,令其收获颇丰。“成都,都成”是英特尔赋予成都的赞誉。2013年全球财经界的两大盛会——《财富》国际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先后选择成都就是一个例证。目前,国际化指标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46家在成都落户,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正如2013年2月发布的《成都国际化水平监测评价报告》所显示的,在18项测评指标中,成都市的外贸依存度、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已达到国际化城市标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数均接近国际化城市标准。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110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