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将成经济第二季“试验田”
丁是钉 张本
中国正在启动一场“触及灵魂”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而这样一场规模浩大的转型显然需要一块“试验田”。被认为能够启动上万亿元市场机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恰好为正在启动的中国奇迹“第二季”提供了一次试验机会。
在9月下旬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要求重点建设公共交通、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生态园林建设等领域。
在这块“试验田”上至少可以进行三方面的试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试验;公用事业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向民间资本开放的试验;释放改革红利的试验。
所有试验的核心是改革。从理念到体制,从规则到模式都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保证新的经济运转体系真正能够和“吸引民间资本”的需要相适应,与“提质增效”的目标相匹配。
从技术层面讲,也有三个方面的改革可以尝试。
首先是通过投资体制改革,让民间资本不但进得来,而且有钱赚。各种“玻璃门”、“弹簧门”的消除,不但需要宏观的理念变革,更需要具体操作层面的细节设计。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模拟操作来发现,还有一些问题要根据运行中实际产生的阻碍及时进行适时调整,这就需要增加制度的弹性和灵活性。如果还有哪一个部门甚至是在一个环节上抱着旧有的规章制度不放,民间资本可能就无法获得“通行证”。因此,处理好改革和违法、违规的关系就至关重要。为防止改革者“原罪”现象的再发生,最高权力部门必须出台原则性的意见。
其次是通过建设体制改革,实现城市基础建设的系统性综合设计,防止“拉链马路”现象的发生。据统计,中国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网涉及11个管理部门,挖了填、填了挖的“拉链马路”成为普遍现象。此次出台的《意见》明确要求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杜绝“拉链马路”。在实际操作中,要统筹电信、电网、自来水、排污、广播电视等多个建设单位和十多个管理部门的意见,需要设立更高权威的城市整体规划平台,打通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联络。另外,也可尝试由一个单位建设“综合管廊”,其他使用单位购买使用权的市场运营模式。
再次是通过产业体系改革,实现相关产业的有序发展,消除长期存在的产能暴发性增长、暴发性过剩的问题。要控制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和投资节奏,防止在某一领域出现“过热”现象。在光伏、风电等一些国家鼓励的投资项目中,都曾出现过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给中国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这方面的教训非常深。要注重存量产能的利用和转化,尽量少形成增量产能,防止地方政府把城市基础建设异化为新“经济刺激”政策。目前城铁领域投资过热的倾向值得引起注意。
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的主要增长动力是改革红利,产生和获得改革红利的前提是改革,公用事业建设万亿大盘是一个绝佳的改革切入点。开放公用事业领域的民间投资,中国收获的不仅是稳增长的效益,还将有经济发展的活力。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952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发挥多方力量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下一篇:当生意需要用生命来搏
·新股IPO可试行储架发行制度2013.09.25
·李克强坚持不扩大赤字 银根既不放松也不收紧2013.09.24
·汇丰PMI初值创6个月新高2013.09.24
·跨假期资金利率出现整体性跳涨 大行也加入借钱行列2013.09.24
·上海拟为自贸区调整地方法规2013.09.24
·上海自贸区将放开存贷款利率 外资行享国民待遇201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