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宏观经济 >> 浏览文章

跨假期资金利率出现整体性跳涨 大行也加入借钱行列

发布时间:2013-9-24 13:21:00 来源:网络 浏览: 【字体:
9月最后一周,银行间资金出现阶段性紧张,资金价格已涨至1个月来新高。昨日,以14天资金为代表的跨月、跨假期资金利率出现整体性跳涨,大行也加入借钱行列。

  央行周二上午进行了880亿元6天期逆回购操作,是7月底逆回购重启以来的最大规模,中标利率维持在3.9%不变。临近季末,逆回购期限调整规模飙升并不意外。

  据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统计,本周央票到期50亿元,逆回购到期180亿元,在没有其他公开市场操作的情况下,本周将实现130亿元的资金净回笼。上周只有一个交易日,央行继续缩小逆回购操作规模,公开市场连续第三周呈现小幅净回笼,三周累计净回笼资金461亿元。

  这是央行首次进行6天期逆回购操作,常规操作为7天期。此前,央行曾于2013年1月5日元旦后进行了5天期逆回购操作。此类非常规期限逆回购往往在节假日前进行,目的是避免定价难度。

  9月最后一周,银行间资金出现阶段性紧张,资金价格已涨至1个月来新高。昨日,以14天资金为代表的跨月、跨假期资金利率出现整体性跳涨,大行也加入借钱行列。

  但市场普遍认为季末出现资金面收紧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加上本周将迎来部分财政存款投放,8月外汇占款重现正增长,美国暂时延缓缩减量化宽松规模等因素,资金面将安全度过本季度,6月银行“钱荒”现象将不会重现。

  10月1日-7日为国庆假期。因假期调休,银行间债市本周日(29日)照常开市。

  ------------------

  季末银行间再掀揽储大战 多家银行上调存款利率

  随着季末考核时点的临近,各家银行的揽储大战如期上演。光大银行近日率先推出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0%的政策,中信银行也于9月19日起全面上调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而此前不为所动的国有银行部分分行亦悄然上调了存款利率。

  多银行上调存款利率

  去年6月,央行出台新政,银行存款利率可在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有所上浮,最高为基准利率的1.1倍。新规出台后,大多数银行采取将1年(含)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0%,中长期定存利率不变。而今年8月底以来,多家股份行掀起了又一轮揽储大战,此次他们则瞄准了中长期定存利率。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光大银行继去年全面上浮一年期及以内定期存款利率之后,近期再次重拳出击,率先推出2年及3年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0%的政策,执行最高利率。

  据悉,此次利率调整是经光大银行总行批准,针对人民币整存整取单笔金额8万(含)以上,2年及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0%,即2年为4.125%、3年为4.675%。

  而去年8月就上调了2年期定存利率的平安银行 ,近日也将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上浮10%。此外,中信银行也高调宣布,该行自9月19日起全面上调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利率。不仅如此,该行还对新开卡且资产达标的客户赠送电影票等优惠活动。

  记者发现,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上浮10%后,收益分别可达4.675%和5.225%,已经赶超多数银行保本保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据普益财富统计,今年8月股份行和国有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4.61%和4.48%。

  国有大行揽储保卫战

  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后,各银行间的利率同盟正在逐步瓦解,其中国有大行的利率调整不再保持统一步调。

  “我们行采取的是差异化授权原则,即各个分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定价,并没有一刀切。整体而言,今年以来银行的付息成本呈上升态势。”某国有大行深圳分行人士告诉记者。

  与股份行和城商行不同的是,几家国有大行在央行的利率新政后并未将定期存款利率全面上调,而是采取有条件适度上浮的差别化举措。

  今年以来,国有大行的揽储压力明显增大,交行部分分行今年年初开始将利率上浮幅度调至10%,自三季度以来这一态势更是蔓延至更多国有大行。

  据了解,目前工商银行部分分行已上浮2、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符合条件的客户存款利率可享受基准利率上浮10%。此外,中国银行总行也授权各省级分行,允许两年期存款利率上浮5%,3年期存款上浮2%。

  “这主要是因为揽储压力较大造成,对于国有银行来说也并不例外,而且存款利率上浮一般具有不可逆性。”某券商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前述国有大行人士则认为, 银行不应该完全靠价格战来竞争,而是要比拼综合金融服务,因为靠价格战吸引来的客户忠诚度并不高,但当其他银行纷纷上调存款利率时,过于保守则可能面临存款流失的现实问题。(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DF010)

  123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hongguani/12974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