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共有制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3-8-23 9:49: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
  中国经济时报社
  蒲坚
  邓小平曾经说过:“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只有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才能稳固,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能高兴,内需才能优化,发展才能包容,民族才能复兴。思辨中止的地方就在现实面前。思辨的现实表现为:贫富分化正由量变渐近于质变的底线,公共资源在市场化过程中形左实右,形公实私,地租级差被少部分人独享,自然资源的社会溢价与大部分人无关,凸显了理论上的困惑和行动上的跛足。要对现实发展遇到的两难问题进行富有成果的探索,尝试从开端意义上寻求人的知识性、决策、共有制(一种新型的所有制形式)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逻辑一贯性和统一性,必须具有突破既成观念的理论勇气。不如此,就不能构成思想上的自觉和行动上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开启通往自由王国的门户,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对人类自身进行最本质的认知,才能促进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中国的稳定持续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把绝大多数人组织在以资本分享为纽带的多层次的利益共同体中。
  寻求道路发展的路径,首先要把人当人看,明确人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和知识性三个基本属性。知识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性),其现实表现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就社会发展而言,物质性的生产资料不再统治着人的意志,知识性的生产资料越来越成为彰显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物质性资源越使用越少,知识性资源越使用越多。我们必须对近代以来这种急剧的变化做出选择,也就是说,必须对人的本质属性,对占有和生存进行新的诠释,对所有制的形式进行革命性的现实思考。
  所有制的本质是“占有”,“占有”表现为对物质性生产资料和知识性生产资料占有的对立统一。物质性占有具有显而易见的排他性,而知识性占有表现为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总占有,它并不遵循排他性原则。一个人对知识的占有既不排斥别人的占有,也不因为别人占有而增加知识耗散,知识既不能遗传,也不能馈赠,只有在共同享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知识个人占有的继承性和丰富性。共同占有就表现为知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从而推动“资本的协作”,形成边界清晰的新型所有制——“共有制”。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私有制消灭后,代替它的是生产资料共有制。这种共有制与私有制、公有制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从占有的角度加以考察,私有制是少数孤立的个人直接占有,公有制是任何个人什么都不可以直接占有,共有制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个人共同的占有。其中,“公有制”这一概念无法划定边界,所有者主体既不清晰也不确定,导致个人所有者的权利重置和极大弱化。与“公有制”概念不同,采用“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有制”来表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既体现了知识性的人的本质特征,又能比较完整地、准确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实原意。因为在共有制中,谁是所有者主体是十分清楚明白的,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种不同场合所讲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
  基于实践,共有制从本质上成为了一种对知识协作的妨碍最小、交融成本最低、共振效应最大的所有制。共有制实际上是“以财产社会化为特征,既能容纳多元产权主体化,又能激发个人知识性潜能的一种新型公有制模式”。共有制将预示着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它将在更广阔的范畴内允许更大的生产力的发挥,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积累的物质条件已为共有制的诞生准备好了“产房”。
  一、共有制将计划和市场都视同人类知识性的外化 (决策的一种表现形式)。计划经济是少数人形成的宏观智能结构的知识集中决策,决策的优劣取决于宏观智能结构的优劣。宏观智能结构是由微观智能结构通过知识集成和知识共享构建的。而市场则是多数人知识的自主分散决策,其实质就是人的不同认知能力对事物发展做出选择时所形成的一组规则和一组知识体系。市场经济背后的那只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其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知识之手。市场具有解放性,主要表现为对个体人知识性的解放,将人从对“权威”和“权力”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的相对程度取决于宏观智能结构和社会平均知识占有量之间的均衡。这种均衡无论大到国家、中到经济组织、小到家庭,无论东方与西方,都是如此。这也从逻辑上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选择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因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的正确方向。
  二、共有制的思想逻辑认为民主集中制的本质是人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决策能力,决策能力体现的是人的知识性。集中是统一分散性决策目标方向的宏观战略智慧的能动过程,是宏观智能结构的构建和优化过程。民主是在约束下的每一个人自由选择,自由做出个性决定的过程,也是每个人知识性的显现。集中与民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其表现就是集中与民主在现实中不断打破旧的均衡而达成新的均衡的过程。民主的好坏和民主的发育程度,取决于人的决策能力和知识性的发育程度。如果要定量描述的话,那就是取决于全社会的平均知识占有量的高低 (质是另一个问题)。在民主与集中这组均衡中,宏观智能的集中决策多一点还是微观分散知识的决策多一点,将受到社会平均知识占有量和宏观智能结构的双重约束。随着社会平均知识占有量的增长,民主集中的均衡就会倾向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方向、有利于广大人民利益实现的方向、有利于解放人的个体知识性从而促进中国人民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向。
  三、共有制的思想逻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更全面的认知,生态文明不仅仅是指外源性、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这仅仅是人类自身生态文明的外在表现,人类生态文明的发育还要靠全民教育,正如《中庸》开篇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筛选精英人才,而在于每个人心灵的知识性是否被滋润、被点燃。
  四、共有制的思想逻辑认为,现代社会的城镇化不仅仅体现在农民的居住位置、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他们从事职业的强制性转型,而应该伴随着农业、农村、农民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的同步改革和改造。城乡之间的差别本质上是知识占有量的差别,聚集在城里的没有知识的人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未来的城市中就会出现以知识占有划分的新的对立阶层。因此,新型城镇化其本质是“三农”发展知识化的过程。
  共有制不是让人民信任一个人或一组人,将其视为救世主,而是让人民信任他们自己,信仰人类理性和知识性的力量,做自己的主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400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