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阿房宫遗址保护之惑 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如何协调?

发布时间:2013-8-8 4:56: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随着历史的洪流和时间的冲刷,阿房宫这座千年前秦代建筑中最宏伟壮丽的宫殿群已然失去了昔日的光环。随处可见的垃圾和坟墓,废弃的违章建筑,围绕分布的村庄,破败不堪的遗址标志,残壁断垣的夯土台基……
    面对阿房宫刻不容缓的保护现状,西安市政府于去年启动了阿房宫遗址保护计划。这也是继唐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后,西安开启的第三个大遗址保护计划。
    沣东新城管委会规划阿房宫遗址保护的同时,在惠及当地百姓,增加百姓收入方面也做了多项安排。“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建立起来后,遗址控制区外将配套其他设施和产业,这里的诸多问题,如环境治理、教学资源、当地劳动力安置等也将得到极大改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两千年前,始皇帝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亦开启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阿房宫。
    不过,随着历史的洪流和时间的冲刷,这座千年前秦代建筑中最宏伟壮丽的宫殿群已然失去了昔日的光环,真实的阿房宫遗址就在西安市西郊约15千米的阿房村,保存下来的只有残壁断垣和大片的夯土台基。
    面对阿房宫刻不容缓的保护现状,西安市政府于去年启动了阿房宫遗址保护计划。然而,争议亦随之而来,舆论认为阿房宫遗址延续了一以贯之的公园建设先行、周边开发后续的保护和开发模式,普遍担心过度商业化的开发,让其保护前景堪忧。
    面对上述质疑,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提出阿房宫遗址的规划为,建设2.3平方公里的考古遗址公园来保护885平方米的遗址本体,遗址周边设立外扩的控制地带区,在更大范围内将建设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宫人文旅游区。
    沣东新城官方表示,用于保护遗址的阿房宫遗址公园内没有任何商业设施,公共设施亦减到最少,而在遗址周边设立的控制地带区内,建筑亦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严格要求,遗址不存在商业化开发的问题。
    舆论下阿房宫的去途
    基于阿房宫刻不容缓的保护环境,以及沣东新城作为西咸新区主要承载区面临城市化的现实,西安市政府很快启动阿房宫遗址的保护,这也是继唐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后,西安开启的第三个大遗址保护计划。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了 《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这座承载了历史文明的宫殿遗址重唤生机,终于拉开了昔日的“天下第一宫”再现辉煌的序幕。
    遗址保护分为三部分,首先,建设2.3平方公里的考古遗址公园来保护885平方米的遗址本体;其次,遗址周边设立外扩的控制地带区;同时,更大范围内将建设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宫人文旅游区。    不过,上述遗址规划发布后,争议很快随之而来。舆论质疑阿房宫遗址延续了一以贯之的公园建设先行、周边开发后续的保护和开发模式,大手笔、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引发各界对这些国家极大遗址未来前景的担忧。
    “以上模式就是通过运作所谓的遗址项目,让周边土地迅速升值,然后推动房地产的开发。”当地学者愤而直言。
    事情的高潮在于,因规划建设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沣东新城拆除了曾投资2亿多元的锦绣阿房宫景区,以及6月7日与北京首创集团(以下简称首创集团)签约380亿的“阿房宫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项目”,则将阿房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媒体称,北京首创集团投建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项目,难逃在文化遗产上建旅游地产之嫌,项目建设内容与唐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备受争议的商业化开发有异曲同工之处。且西安拆掉2亿元旧景区,380亿再造阿房宫,是一种资源浪费。
    对于舆论的指责,沣东新城管委会人士则回应称,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宫的遗址公园是为保护885平方米的遗址本体,在这个范围内没有任何商业设施,公共设施也是减到最少,遗址公园将建成开放的不收门票的国家森林公园,不存在遗址商业开发的问题。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沣东新城在遗址公园周边,设立了建设控制地带,在此范围之内其对建设的高度、密度、内容亦严格规范。而沣东新城管委根据总体规划,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了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该人士介绍称。
    在该人士看来,对于遗址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本体,还要保护好遗址的周边生态环境,上述人文旅游板块和遗址公园相配套。“而首创的文化产业基地在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和遗址公园没有任何关系。”
    上述人士告诉笔者,相比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面临的是新的城市发展中的遗址保护和培育产业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困难要小很多,在保护遗址的基础上,我们周边配套了文化旅游业,与遗址相得益彰,其中一部分就是和首创来做,它主要参与的是城市建设和产业培育。”
    破败的阿房宫遗址 亟待加强保护
    随处可见的垃圾和坟墓,废弃的违章建筑,围绕分布的村庄,破败不堪的遗址标志,残壁断垣的夯土台基……这是西安市西郊约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的景象,也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宫”阿房宫遗址的所在地。
    站在阿房宫前殿遗址前,看着被如此环境包围的遗址,你很难想象这就是唐朝诗人杜牧 《阿房宫赋》笔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那座规模巨大、宏伟壮丽的宫殿。
    事实上,现存的阿房宫遗址名列为全国100处重点保护的国家级大遗址,1991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
    不过,这样的“国宝”却并未受到国宝级的待遇。处于城乡结合部的阿房宫遗址,尚未改造前周边环境十分恶劣,遗址破坏较为严重,保护状况堪忧。
    以阿房宫前殿遗址为例,在前殿周围的村庄有4个,南边的聚家庄、东边的赵家堡、西边的大、小古城村。其中有两个村子就建在前殿遗址的夯土之上。
    “遗址三分二都在村庄底下,7千多村民住在遗址上,村民在上面生活、开垦、种地,对遗址的破坏很大。”相关文物研究专家接收采访时称。
    而一个可以比对的数据是,阿房宫前殿遗址东西原长1320米,现存只有1119米,剩下111米已被遗址东端的村子所蚕食。
    而据笔者了解,因为阿房宫前殿夯土质地好,细腻柔韧,不用过筛就可直接使用,当地一些村民对此乱采乱挖,导致夯土台基面积急剧缩减。“遗址”东西两头、南北两侧被破坏得最为严重,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悬崖陡壁。
    “这些夯土能盖房、烧砖、制陶,用途很多,都在挖,许多夯土层都被挖完了。”当地村民介绍说。
    事实上,除了任意采挖夯土层,阿房宫遗址亦存在当地村民随意占地建房问题,在遗址东、西两侧的小古城村和聚驾庄最为严重。
    此外,在1961年和1995年期间,国务院和当地文管所先后在遗址保护区域内,“栽下”了多个文物保护标牌,但笔者现场看到这些标牌亦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遗址保护将惠及周边群众
    遗址保护与城市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二者如何共生共荣直接影响着生活在周边的群众。
    阿房宫遗址附近的这些村落,长期以来经济状况并不景气,“脏、乱、差”占据着西安人对这区域的印象。西安朋友之间聊天,常会调侃说“哪天带你到王寺去吃灰”,王寺就是阿房宫遗址西部所在的一个街道办。虽然住在国家级大遗址的旁边,但因为没有产业带动,没有经济来源,更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因此,耕作依然是当地人世代的生存方式,开垦耕作必然就会对遗址进行蚕食。恶性循环就这样在这里继续……
    遗址旁边西围墙村的李先生在阿房宫夯土旁生活了一辈子。他说,以前因为遗址周边不能开发建设,街道和村里的环境面貌都比较差,相对于近邻不远的西安高新区,阿房宫区域至少要落后20年。“年轻人也因为这里没有大企业和单位,只能远走他乡去打工。”
    今年,听说阿房宫区域要进行整体改造,李先生和村里人都感受到 “快要变了”,“听说政府要对我们村进行拆迁改造、要建设新学校、大医院、大公园。”老李特别高兴,他说:“不管将来变成什么样,变总比不变强。”
    一位站在李先生旁边的老者对笔者感叹道:“家门口挣不到钱,儿子儿媳两口子都去了深圳打工好多年,就留我老俩口子过日子啊。”老人十分期盼家乡能变得美好,让儿子回来身边就业,这次阿房宫改造总算是个机会。
    面对这样的现实,沣东新城管委会规划阿房宫遗址的保护的同时,在惠及当地百姓,增加百姓收入方面也做了多项安排。“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建立起来后,遗址控制区外将配套的其他设施和产业,这里的诸多问题,如环境治理、教学资源、当地劳动力安置等也将得到极大改善。
    到那时,曾经东南飞的孔雀可以回归,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孩子们可以在坏境优美、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老人们可以在5A级景区度过晚年……人们不用再蚕食遗址便可以得到一切生活所需,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将在这里和谐发展。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121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