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讲解新版组合拳锁长放短
应对超百万亿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冻结流动性十分必要;而短期内(例如6月下旬出现的货币市场利率飙升)流动性的紧张,又需要央行及时“出手”。对于央行而言,如何应对当下这种结构性的流动性困境?
“把冻结长期流动性和提供短期流动性两种操作结合起来。”这是央行在其近日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阐述的思路。
操作上,上述报告也透露了央行的具体手法:对部分到期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开展了到期续做,冻结长期流动性;与此同时,央行根据一些参与续做机构的当期需要,向其提供了必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简言之,这种策略即“锁长放短”,央行运用了冻结续做长期票据+通过常备借贷便利(SLF)释放短期资金的调控组合。
“其对流动性影响的综合效果总体上是中性的。”央行称,也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上的创新。下阶段,仍将继续相机开展此类操作,与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央行的“以短换长”操作,反映了在未来需要兼顾货币稳定、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央行不得不“走钢丝”力求精确调控流动性。
“锁长放短”
具体来看,为了稳定短期的流动性,以SLF为代表,央行采用了多种调控工具。
常备借贷便利(SLF)由央行于今年1月创设,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最长期限为3个月,目前以1至3个月期操作为主。在“钱荒”肆虐的6月份,央行就通过常备借贷便利(SLF)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与此同时,6月份,央行还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截至6月末,全国流动性再贷款、再贴现总额度共计4641亿元。
总的来看,这些措施起到了稳定短期流动性的作用。7月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回落至3.61%和3.60%。
通过SLF稳定短期流动性,与此同时,在上述报告中,央行还称,已对部分到期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开展了到期续做,采用市场化方式定价。续做对象是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大的金融机构。
央行同时还表示,根据一些参与续做机构的当期需要,央行向其提供了必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央行的主要动因应该是试图保持对流动性的长期冻结,以消解各方对中国货币发行量偏多的担忧。”鲁政委表示,这一行为折射出,年内全面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央行称,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流动性供求方向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通过对部分到期的中央银行票据进行续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对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续做到期央票冻结长期流动性,另一方面,通过SLF给金融机构输入短期流动性。央行表示,这种冻结长期流动性和提供短期流动性两种操作结合起来,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上的创新。
从实际效果看,央行称,其对流动性影响的综合效果总体上是中性的,同时兼顾了稳健货币政策下保持流动性适中水平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双重要求。
数据显示,整个上半年(实际日期为4月9日至6月18日)到期央票全部为3年期而没有其他期限,总额为4630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央行SLF余额为4160亿。
央行还称,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相机开展此类操作,与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
中国债券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央行公开市场7月先后两次到期续做了三年期央票,总规模达1838亿元人民币,利率分别为3.37%和3.50%。
银行去杠杆
在锁长放短继续相机决策的同时,央行还称,要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出现短期上行和波动,这既是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也反映出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央行在报告中总结了当前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上的三类问题。
其一,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指标的平衡性有待加强。出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利润目标的考虑,银行通过扩张贷款等增加盈利的冲动较强,在权衡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者关系时,容易轻视流动性风险。
其二,信贷资产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的平稳性有待提高。银行“早投放、早收益”的行为惯性仍然存在。这在市场流动性发生波动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冲击。
其三,负债管理的多元化和稳定性有待增强。前期流动性较为宽松、货币市场短端利率保持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利用同业业务规避监管,对同业等短期批发性融资过于依赖,“短融长放”的业务扩张较快,这在流动性出现波动时脆弱性凸显。
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自身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使经营行为与稳健货币政策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相一致。
具体的措施包括,保持合理的超额备付以满足各种资金需求;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减少存款“冲时点”行为;加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防范等。
总结“钱荒”事件
“钱荒”事件即使已经过去一月有余,但货币市场提及此事仍心有余悸,各种反思亦频频出现。央行也在报告中称,将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
总结此次“钱荒”事件时,央行认为,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出现短期波动,有多种原因,既有美国退出QE预期等带来的外汇市场变化的影响,也有节日现金投放、补缴准备金、税收清缴等时点性因素的影响,既有金融机构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有外部“唱空”中国的噪音引起的市场预期变化等情绪性因素,还有监管政策集中出台的叠加影响。
从6月上旬开始,部分银行开始显露流动性紧张迹象。随着偏紧预期的不断加强,货币市场紧张情绪迟迟未能得到安抚。到6月20日,货币市场上隔夜拆借利率盘中最高甚至飙升到30%,流动性紧张达到空前状态。
一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一般情况下,大行资金充裕,货币市场往往是大行拆出资金,小行融入资金。但在“钱荒”初期,流动性形势并不明朗,不少大行向市场融出资金规模减少,整个市场的钱随着就少了。
“大型银行整体继续向市场供给资金,但融出资金量同比明显减少。主要是6月份质押式回购和同业拆借交易量大幅下降,同比少融出4万亿元。”央行报告还显示,中小型银行融入资金量大幅减少。
在货币市场高度紧张之后,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利率,加之时点性、情绪性因素的逐步消除,货币市场才逐渐恢复平稳运行。
“把冻结长期流动性和提供短期流动性两种操作结合起来。”这是央行在其近日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阐述的思路。
操作上,上述报告也透露了央行的具体手法:对部分到期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开展了到期续做,冻结长期流动性;与此同时,央行根据一些参与续做机构的当期需要,向其提供了必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简言之,这种策略即“锁长放短”,央行运用了冻结续做长期票据+通过常备借贷便利(SLF)释放短期资金的调控组合。
“其对流动性影响的综合效果总体上是中性的。”央行称,也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上的创新。下阶段,仍将继续相机开展此类操作,与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央行的“以短换长”操作,反映了在未来需要兼顾货币稳定、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央行不得不“走钢丝”力求精确调控流动性。
“锁长放短”
具体来看,为了稳定短期的流动性,以SLF为代表,央行采用了多种调控工具。
常备借贷便利(SLF)由央行于今年1月创设,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最长期限为3个月,目前以1至3个月期操作为主。在“钱荒”肆虐的6月份,央行就通过常备借贷便利(SLF)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与此同时,6月份,央行还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截至6月末,全国流动性再贷款、再贴现总额度共计4641亿元。
总的来看,这些措施起到了稳定短期流动性的作用。7月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回落至3.61%和3.60%。
通过SLF稳定短期流动性,与此同时,在上述报告中,央行还称,已对部分到期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开展了到期续做,采用市场化方式定价。续做对象是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大的金融机构。
央行同时还表示,根据一些参与续做机构的当期需要,央行向其提供了必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央行的主要动因应该是试图保持对流动性的长期冻结,以消解各方对中国货币发行量偏多的担忧。”鲁政委表示,这一行为折射出,年内全面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央行称,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流动性供求方向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通过对部分到期的中央银行票据进行续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对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续做到期央票冻结长期流动性,另一方面,通过SLF给金融机构输入短期流动性。央行表示,这种冻结长期流动性和提供短期流动性两种操作结合起来,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上的创新。
从实际效果看,央行称,其对流动性影响的综合效果总体上是中性的,同时兼顾了稳健货币政策下保持流动性适中水平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双重要求。
数据显示,整个上半年(实际日期为4月9日至6月18日)到期央票全部为3年期而没有其他期限,总额为4630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央行SLF余额为4160亿。
央行还称,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相机开展此类操作,与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
中国债券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央行公开市场7月先后两次到期续做了三年期央票,总规模达1838亿元人民币,利率分别为3.37%和3.50%。
银行去杠杆
在锁长放短继续相机决策的同时,央行还称,要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出现短期上行和波动,这既是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也反映出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央行在报告中总结了当前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上的三类问题。
其一,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指标的平衡性有待加强。出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利润目标的考虑,银行通过扩张贷款等增加盈利的冲动较强,在权衡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者关系时,容易轻视流动性风险。
其二,信贷资产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的平稳性有待提高。银行“早投放、早收益”的行为惯性仍然存在。这在市场流动性发生波动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冲击。
其三,负债管理的多元化和稳定性有待增强。前期流动性较为宽松、货币市场短端利率保持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利用同业业务规避监管,对同业等短期批发性融资过于依赖,“短融长放”的业务扩张较快,这在流动性出现波动时脆弱性凸显。
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自身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使经营行为与稳健货币政策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相一致。
具体的措施包括,保持合理的超额备付以满足各种资金需求;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减少存款“冲时点”行为;加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防范等。
总结“钱荒”事件
“钱荒”事件即使已经过去一月有余,但货币市场提及此事仍心有余悸,各种反思亦频频出现。央行也在报告中称,将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
总结此次“钱荒”事件时,央行认为,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出现短期波动,有多种原因,既有美国退出QE预期等带来的外汇市场变化的影响,也有节日现金投放、补缴准备金、税收清缴等时点性因素的影响,既有金融机构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有外部“唱空”中国的噪音引起的市场预期变化等情绪性因素,还有监管政策集中出台的叠加影响。
从6月上旬开始,部分银行开始显露流动性紧张迹象。随着偏紧预期的不断加强,货币市场紧张情绪迟迟未能得到安抚。到6月20日,货币市场上隔夜拆借利率盘中最高甚至飙升到30%,流动性紧张达到空前状态。
一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一般情况下,大行资金充裕,货币市场往往是大行拆出资金,小行融入资金。但在“钱荒”初期,流动性形势并不明朗,不少大行向市场融出资金规模减少,整个市场的钱随着就少了。
“大型银行整体继续向市场供给资金,但融出资金量同比明显减少。主要是6月份质押式回购和同业拆借交易量大幅下降,同比少融出4万亿元。”央行报告还显示,中小型银行融入资金量大幅减少。
在货币市场高度紧张之后,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利率,加之时点性、情绪性因素的逐步消除,货币市场才逐渐恢复平稳运行。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043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事业单位养老险改革风向变并非简单并入企业险
下一篇:“稳增长”预期带来修复性反弹
·林妙可沙滩照上围激凸2013.08.05
·财政部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2013.08.05
·资源品价格改革“三箭齐发” 平衡市场化与公益性是难点2013.08.05
·支持灾后产业重建 地方金融机构成扶持重点2013.08.05
·工信部落后产能淘汰 23家四川造纸企业位列其中2013.08.05
·央行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201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