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改的梅州特色一块信用村牌匾填补金融空白
80岁的张婆婆终于不用再坐汽车来回奔波4个小时,领取每年100多元的政府补助了。往年,为了这100多元钱,她需要坐上乡村巴士进县城,来回车费和中午餐食都得花上50元,对她来说有点得不偿失。
在广东省梅州市前几年启动农村金融改革、建立乡村金融服务站之后给她带来了便利。梅州市共有2040个行政村,目前,每个村都建立了乡村金融服务站,通过一些特殊的模式,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解决了农户足不出村即可存取款等基本金融需求。
但梅州农村金融改革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还包括通过自建信用户、村、镇、县体系,拉动农村贷款需求来减贫扶贫;着力采集和建立包括农户信息在内的梅州市征信体系等一系列颇有泥土气息的做法。五六年的探索,梅州逐渐走出了一条“梅州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之路,逐渐扬名,并成为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的内容之一。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深入梅州调查采访,将诸多值得深思的故事展现于此。
发端于信用村建设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北部与江西省相连,是著名的“客家之乡”。但梅州是农业大市,在广东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500万人口中,有90多万户农户共计380万农民。
梅州市金融局副局长丘海明对本报记者介绍,梅州有六县一区一市,大的有100多万人口,小的只有20多万人口。目前梅州市进驻的银行仅有四大行、农发行等9家银行,而真正深入农户的银行更少,以农行、邮储银行和农信社为主,对于农村人口占75%的梅州来说,金融需求远远不能满足。
为了破解这个问题,梅州市在广东省率先开展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综合试验。而这一试验,最初是从蕉岭县自建信用村开始的。
蕉岭县共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万左右。可以说,2009年以前,包括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内,谁也没有想到信用村会与此后的农村金融改革发生联系。直到现在回头去看,也不得不感叹其中的“偶然”。
“2009年,农信社自己在蕉岭评了一个信用村,在这个村竖了一块牌匾,当时农信社主要考虑的是采集农户信息后控制贷款不良率。蕉岭县金融局局长张卫对本报记者回忆称,后来蕉岭县政府打算依托政府力量,将更多金融机构融入信用村评定中,以此来让更多银行对评出的信用村产生信任,从而带动农户贷款的发放。
“2010年,蕉岭县金融办成立,着手通过县政府推动此事。经农行、邮储银行和农信社三家银行盖章承认,才能评定一个信用村。2010年我们评定了9个信用村,2011年增加为20个,2012年我们申报再增加20个信用村。”张卫介绍。
而评定一个信用村,最基本和最要紧的工作,就是挨家挨户去收集农户基本信息,然后对其综合评分,分出不同等级,进而成为以上三家银行贷款最直接的评价资料。
蕉岭县九岭村展示给本报记者的蕉岭县“信用户”评分表上,分“家庭自然情况”、“偿债能力”、“家庭收入情况”、“信用履约”、“参考信息”五大项,密密麻麻共70多项评分项目。在“偿债能力”项目中,考察存量资产额和债务与净收入比例;在“信用履约”项目中,考察有无贷款违约、有无关注、损失和可疑贷款等情况。而“参考信息”则更五花八门,比如,考察是否劳动模范、文明户,子女为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家庭是否团结,邻里是否和睦,家庭成员是否有不良恶习,是否欠交税费、承包费、水电费等。而若有参与赌博、吸毒或被刑事处罚;超生;有不良信用记录或不良贷款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均一票否决评定信用户。
以此评定出C至A+共7个等级,给予1万~5万元的信用贷款授信,等级越高,获得的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就越高。
标签:农村金改
上一篇:经验与争议融资租赁如何“营改增”
下一篇:农村金融改革之难与幸
·美国财政悬崖逼近 两党将展开最后谈判2013.01.11
·财政悬崖后果详解增税减支难以避免2013.01.11
·美国财政悬崖将至 道指低开0.27%2013.01.11
·2012年欧佩克石油收入逾万亿元美元2013.01.11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关于税收分歧细节详解2013.01.11
·长阴首现 行情尚未结束201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