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需处理好四大关系
田珍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澄清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错误及模糊认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城镇化建设理念,进一步明确我国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从而避免步入不必要的弯路或歧途。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处理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的关系、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关系。
目前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要么过于求 “稳”,城镇化进程缓慢;要么图“快”,只落实“积极”的要求而不顾及或不能做好“稳妥”文章,出现了“贵族化”、“半城市化”、“千篇一律”、“城市病”等系列问题。出现这些问题,虽有个别地方政府错误发展观、政绩观的原因,但根本上讲,是因为对城镇化规律认识的不深不透,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目标、路径缺乏成熟思考,缺乏全面统筹科学推进的体制机制,不能把握和运用好城镇化规律。推进城镇化,当前应深入理解把握城镇化规律,着力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符合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战略要求的思想观念,消除阻碍城镇化的思想障碍。具体来讲,应着力准确把握以下四点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
现代城市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城镇化的发展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工业实力是城镇化的主要支撑。城镇化只能适度超前工业化发展,而不能过于超前。推进城镇化,必须把着眼力放在推进工业发展、发展经济上。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推进城镇化。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共同发展。目前个别地方错误地把加快城镇化当成推进工业化的工具,为推进工业化,激进推进城镇化。虽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招不来商引不来资,成为 “空城”,工业化水平没有任何提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影响社会稳定。虽然从总体上讲,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但并不是所有地区城镇化水平都落后于当地工业化水平。各地工业化水平不均衡,城镇化水平也应不同。各地应着力发展壮大二、三产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进程,使城镇化建设有坚实依托。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的关系
城镇化的真正动力源于市场。城镇化是在市场之手推动下的自然过程,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就是市场规律。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把决定力量放在市场力量上。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城市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影响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居民提供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目前,个别地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过于重视政府主导作用而忽视市场推动作用,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建设,而不尊重市场规律,“被城市化”、“造城运动”时有出现。同时,个别城镇没有承担起理所应当承担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政府职能,没有深入研究和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的新问题、新挑战,造成职能缺失。推进城镇化,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政府和市场都应在各自轨道上行驶,政府履行好服务和管理职能,市场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正确认识和处理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推进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多样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城镇化速度和质量的统一。我国个别城镇虽然规模不断扩大,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但过于追求城镇化的速度而忽视城镇化的质量,忽视对居民合法利益的保护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城镇化的质量较低,出现求大、求新、求洋,生活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运转不畅,居民生活质量不升反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为城镇化而盲目扩大城镇规模的不良倾向。在我国城镇化处于加快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必须把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完善城市硬软件设施,大力提高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城镇建设的满意度。同时,突出群众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依靠群众的力量推进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化速度和质量同步推进。
正确认识和处理城镇化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关系
城镇化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要实现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出口、投资转到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上,必须把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偏低,社保体系不完备、消费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没钱消费、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等问题同时存在,内需扩大乏力,这将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迟城镇化进程。当前,应着力实现“民富”,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健全社保体系尤其是农民的社保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大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总之,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明确两点:一是城镇化的发展是由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是建立在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上的,不是仅凭主观愿望。任何只强调或突出其中一种力量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应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力量。二是城镇化要以人为本,把为人服务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人,城市建设既见“物”,更见“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澄清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错误及模糊认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城镇化建设理念,进一步明确我国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从而避免步入不必要的弯路或歧途。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处理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的关系、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关系。
目前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要么过于求 “稳”,城镇化进程缓慢;要么图“快”,只落实“积极”的要求而不顾及或不能做好“稳妥”文章,出现了“贵族化”、“半城市化”、“千篇一律”、“城市病”等系列问题。出现这些问题,虽有个别地方政府错误发展观、政绩观的原因,但根本上讲,是因为对城镇化规律认识的不深不透,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目标、路径缺乏成熟思考,缺乏全面统筹科学推进的体制机制,不能把握和运用好城镇化规律。推进城镇化,当前应深入理解把握城镇化规律,着力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符合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战略要求的思想观念,消除阻碍城镇化的思想障碍。具体来讲,应着力准确把握以下四点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
现代城市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城镇化的发展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工业实力是城镇化的主要支撑。城镇化只能适度超前工业化发展,而不能过于超前。推进城镇化,必须把着眼力放在推进工业发展、发展经济上。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推进城镇化。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共同发展。目前个别地方错误地把加快城镇化当成推进工业化的工具,为推进工业化,激进推进城镇化。虽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招不来商引不来资,成为 “空城”,工业化水平没有任何提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影响社会稳定。虽然从总体上讲,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但并不是所有地区城镇化水平都落后于当地工业化水平。各地工业化水平不均衡,城镇化水平也应不同。各地应着力发展壮大二、三产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进程,使城镇化建设有坚实依托。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的关系
城镇化的真正动力源于市场。城镇化是在市场之手推动下的自然过程,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就是市场规律。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把决定力量放在市场力量上。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城市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影响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居民提供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目前,个别地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过于重视政府主导作用而忽视市场推动作用,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建设,而不尊重市场规律,“被城市化”、“造城运动”时有出现。同时,个别城镇没有承担起理所应当承担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政府职能,没有深入研究和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的新问题、新挑战,造成职能缺失。推进城镇化,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政府和市场都应在各自轨道上行驶,政府履行好服务和管理职能,市场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正确认识和处理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推进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多样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城镇化速度和质量的统一。我国个别城镇虽然规模不断扩大,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但过于追求城镇化的速度而忽视城镇化的质量,忽视对居民合法利益的保护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城镇化的质量较低,出现求大、求新、求洋,生活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运转不畅,居民生活质量不升反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为城镇化而盲目扩大城镇规模的不良倾向。在我国城镇化处于加快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必须把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完善城市硬软件设施,大力提高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城镇建设的满意度。同时,突出群众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依靠群众的力量推进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化速度和质量同步推进。
正确认识和处理城镇化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关系
城镇化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要实现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出口、投资转到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上,必须把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偏低,社保体系不完备、消费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没钱消费、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等问题同时存在,内需扩大乏力,这将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迟城镇化进程。当前,应着力实现“民富”,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健全社保体系尤其是农民的社保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大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总之,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明确两点:一是城镇化的发展是由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是建立在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上的,不是仅凭主观愿望。任何只强调或突出其中一种力量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应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力量。二是城镇化要以人为本,把为人服务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人,城市建设既见“物”,更见“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0766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观点谢亚轩财富效应减退并非经济下行主因
下一篇:加强智库建设 促进科学发展
·WSJ中国私募企业瞄准高端旅游市场2013.06.27
·未来5年再改造 千万棚户区参与企业可发专项债券2013.06.27
·徐绍史城镇化需加强重要领域顶层设计2013.06.27
·国务院稳定市场预期 把钱用在刀刃上2013.06.27
·5年千万户 棚户区改造撬动新型城镇化2013.06.27
·短期市场资金面“警报”消除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