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社会热点话题 >> 浏览文章

“中国式过马路”曝社会规则失范

发布时间:2013-3-27 17:00:10 来源:法制日报 【字体:

“我以后再也不来宁波了。”3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交警大队下应中队开展“行人闯红灯”专项整治时,一名男子强行闯红灯被处罚后当场发飙。

3月25日是世界安全教育日,当天,一名男子成为安徽省芜湖市因首位闯红灯被处罚的行人,罚款金额50元。

自去年底“中国式过马路”引发热议后,各地对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开始严管严查甚至严罚。

3月21日,浙江省公安厅对外通报称:3月1日以来,对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行人过马路口不走人行横道两类行为的处罚,分别达到8283起和1622起。在执法中,还出现了行人采取对抗态度,对交警拳打脚踢的现象。

《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近日联合搜狐网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近8成人赞成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处罚;对于行人闯红灯的原因,有超过5成的人认为缘于“闯红灯违法成本低,管理乏力,法不责众”。

79.2%的人:

有必要对行人闯红灯进行处罚

此次的在线调查中,79.2%的人认为有必要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处罚;20.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丁立民认为,很多交通参与者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行人认为机动车会减速,机动车认为行人会主动避让,而普遍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您怎么看对行人闯红灯进行处罚?有62.35%的人认为,“从安全角度考虑,对自己也对他人负责,应该支持”;13.15%的人认为,“习惯的改变非短时间能实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4.50%的人认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应科学设计信号灯”。

“目前的处罚方式,有一个选择性执法的问题。比如,通常行人是成群结队过马路,很多人一起闯,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被处罚。被处罚的人会问,‘为什么只罚我?’”上海律师丁金坤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闯红灯”过程中,行人极易受到机动车的侵害,因此,行人是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也正因此,长期以来对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是执法重点,这导致了行人交通违法被忽视。

这从对“行人闯红灯与机动车闯红灯性质是否一样”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有73.25%的人认为性质一样;26.75%的人认为“不一样,行人闯红灯性质要轻一些”。

70.37%的人:

社会规则失范致行人不守规则

您认为行人闯红灯反映了什么现象?29.63%的人认为“中国人规则意识比较淡薄”;70.37%的人认为“‘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归根结底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

从表象上看,交通规则普及不够;道路设施不完备、不科学;对闯红灯的危害认识不足等原因,是行人闯红灯屡禁不止的原因。

丁立民认为,根本原因是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规则意识不强。不能因为上述客观因素而忽视了安全意识。

行人交通违法不仅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城市文明的一大顽疾。为防止行人乱穿马路,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拉红绳拦行人闯红灯”的土办法。在北京,也曾有过交通协管员在十字路口拉条幅,以防止行人闯红灯。

丁金坤认为,行人闯红灯,习惯是根本,反映出人们总体的法律意识不够。

近50%的人:

对行人闯红灯进行处罚有效

对于“您认为该如何治理行人闯红灯行为”这一问题,17.74%的人认为,“行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首先应自觉转变习惯”;23.97%的人认为,“应该以教育和劝导为主,闯红灯处罚只是一种手段,最终是希望通过严管使大家形成文明过马路的氛围”;32.26%的人认为应采取“严格按处罚规定执行,同时辅以教育和宣传”。

“采取重罚主义不可取,因为处罚的对象人数众多。罚款的目的是教育,罚10元、20元已经让人心疼了,有些地方罚50元太重了。”丁金坤说,处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罚得越多民众心里越不服。因为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后果和处罚结果没有达到平衡,法不责众应适合轻刑主义。

您认为对行人闯红灯进行处罚是否有效果?49.91%的人认为有效果;11.72%的人认为没有效果;38.37%的人认为有一定效果,但不一定长久。

丁立民认为,提升公众有序过马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期待通过罚款这种方式一夜之间改变行人闯红灯的行为,不太可能。”丁金坤说,运动性执法无法改变人们闯红灯的习惯。

他认为,对于行人闯红灯应以教化和引导为主,同时还须有一个长期的制度。可以在重点路口采取定点的方法,对闯红灯行为进行处罚。虽然做不到绝对公平,但可以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而且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警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