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王福重中国为“计划生育”付出了多少代价?

发布时间:2013-5-14 13:16:04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王福重:中国为“计划生育”付出了多少代价?

“国师”张艺谋“七个孩子”事件目前继续发酵。被戏称为“葫芦娃的爹”的张艺谋又被媒体人司马平邦却爆料,还有第八个孩子。其实名人超生已经不是新闻,而我们不禁要问,就因为他们是名人,他们移民了,在中国就可以继续超生么?生育是人的本性本能,我们姑且不去谈“计划生育”本身是否合理,但既然有政策,国人在政策前就应拥有平等的生育权。此外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当下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还是否适用?

著名王福重在《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一书中系统剖析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及政策实施的公平性。

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提倡多生孩子。60年代,中国农村的总和生育率在6以上,70年代是5以上。在1959年到1961年期间,发生了著名的“三年自然灾害”,其实是人为的灾害,部分地区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可以说,一直到改革后、农村承包制前,中国人经常处于温饱线下的状态。表面看,人多造成了食品的匮乏,以及城里就业形势的严峻。对于前者,在计划生育之前,就有限制人口的考虑,只是没有普遍推行成为政策;对于后者,采取的办法是让城市千百万知识青年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在中国,不是指有知识的青年,而是特指从1955年开始一直到1980年,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他们多数只有初中或高中教育的水平。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口号。1978年冬天,云南的知青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表达回城的意愿。1980年5月8日,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批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央决定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30多年时间里,全国共有1200万~1800万知青下乡。(知青)到农村去。

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十分出名,叫《甜蜜的事业》,在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同时,更表现了人多的种种坏处。里边提到了马尔萨斯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1766—1834),毕业于剑桥大学耶稣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98年加入英国教会僧籍,是英国第一位政治经济学教授。其最著名的著作是《人口原理》,书中第一次系统提出节制人口的理论和主张,引起巨大争议和非议。英国政府受其思想启发,于1802年进行了人类第一次人口普查。马尔萨斯的思想还启发了节育技术最早的倡导者弗朗西斯·普乐斯。(电影里叫“马儿杀来吃”)。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提到了工资的铁律,也就是由于穷人无节制的生育,每当工资超过简单再生产的水平,立即引起人口激增,从而适时压低工资,使之向生存水平回复。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如果不受控制,将以几何级数增加,而食物只是以算术级数增长,迟早有一天,会出现人口过剩而挨饿的现象,必须减少人口。减少的手段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办法。战争、瘟疫等手段是积极手段,自愿不生是消极手段。中国三年灾害时期的情况,似乎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马尔萨斯理论的正确性。

可是,马尔萨斯理论有一个重大的漏洞,没有考虑或者预见到技术进步因素。其实,由于技术进步,包括避孕技术的发明,世界人口和人类生存状况,没有出现马尔萨斯预言的那种糟糕局面。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人口没有激增,1979年的时候,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了2.75。

人多不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挨饿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其实,直到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做不到粮食的自给自足。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进行粮食的国际贸易。可是,之前中国没有开放,奉行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样绝不依赖外援的方针,一旦发生大的旱涝灾害,情况就不可收拾。中国不但禁止国际贸易,连国内的粮食市场也基本消失。当粮食出现局部和地区性短缺的时候,靠的是反应很迟钝的计划调拨方式,这也是最终导致挨饿的制度原因。如果允许市场存在,粮食的“投机倒把”活动,即粮食从丰收地区到歉收地区的转移可以保证人们不挨饿,至少不会那么严重。层层上报,等待上级救援的办事思路本身,是饿死人的重要原因。

现在,中国早已融入世界,包括粮食的国际贸易。中国每年都进口粮食,平衡国内市场的余缺。过去,农民们拼命种田,还是不够吃;现在,如果坐车旅行,经常会看见大片撂荒的土地,因为种粮食不赚钱,但是,似乎粮食总也吃不完。这是开展粮食国际贸易的功劳,当然也有技术进步的贡献(如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现在的中国,人口比20世纪60年代翻了一番都不止,但是人均占有粮食量却增加得更多!

整个世界的情况也差不多,在粮食国际贸易大规模展开之前,每个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挨饿的情况。但是,起码在20世纪之后,出现饿死人现象的地方,多数都是因为战争和闭关锁国。以沙特为例,如果坚持独立自主地解决吃饭问题,连一寸耕地都没有的沙特恐怕早就灭亡了。

整个地球能够容下多少人(吃饭)是一个动态的问题。过去有许多耸人听闻的预测,说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最多不过三四十亿,实际呢?现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地球能承载的人口数很难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度的改进往往超出人的想象。何况,人类自身能从历史中学会很多东西,过于悲观的情绪是不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实行计划生育时国门刚刚开放,还没有多少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和工作,也很少有中国人移民国外。后来,改革开放引起了人员的国际流动。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有数百万外国人长期居住,港澳台同胞来内地定居的也很多。中国人移民海外,而仍然在大陆做生意、居住的,也很多。这些人,并不在计划生育政策的管辖范围之内。这个时候,国人计划生育的成本由自己负担,而收益却外溢了,反过来说,不在计划生育管辖之内的人,他们多生孩子,给国人造成了负担和代价(这种负担和代价是计划生育的缘由)。简单说,我少生了孩子,却是为你做嫁衣,让你多生,这是不公平的。公众反感富人和明星多生孩子,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更多分析,请关注王福重新书《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

(请关注东方经济评论官方微博)

中国改革系列书系: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三农顶级学者温铁军首度揭示那段半遮半掩的历史:绕不开的工业化原始积累,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中国如何才能爬出发展陷阱?)

 《危机中的中国思考》(国务院参事夏斌:华尔街金融危机与21世纪中国未来改革的思考)

《中国的强国战略》(直戳中国软肋,指出中国通往强国路上的艰难险阻。)

《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著名经济学家华生:以改革亲历者视角回顾改革道路)


发送好友:http://txt.sixwl.com/jingjixuejia/8993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