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B注定没有大前途
所谓C2B就是众多个体顾客发布想要什么东西,要求的价格。然后商家自己决定是否接受要约。假如接受,交易成功,就如不接受,交易失败。现在priceline就是这种形式。据说阿里系的部分高管也觉得这个模式未来有远大前程。我觉得C2B注定没有前途。1、买的没有卖的精。买家不是专家。买家不管是买一个杯子还是电脑或者衣服,其对产品的了解不可能比卖家更清晰。也注定买家做出一个订单时候,买家对一个产品有订单时候,本质上是源于这个产品不同的需求侧重点。比如A想要的是i5的电脑,B想要的是待机超过3个小时,C想要的13.3寸屏幕,D要厚度低于1cm,当然他们都会提出一个最重要的数据是价格。当ABCD中的人群任意组合的时候,一个PC公司就提供了这个产品,用户拿到产品之后,发现的确是i5+待机3小时+13.3屏幕+1cm厚,但缺点是笔记本散热很差,完全没有办法放在大腿上跑半小时,在这个案例中,散热这个需求客户完全没有提出,但实际上是隐含的默认的基本需求。但这个需求偏偏所谓it专家也很容易忽略。如果一个公司真的就是为了利润生产了abc客户满足的产品,最后没有满足散热,结果是客户实现了他们的订单中的需求,却非常的后悔购买这个产品,因为他们不得不随时带一个散热板。而即使有部分公司关注到散热,却没有关注到笔记本触摸的体验(有不少笔记本的触摸做的就是你除非锁死否者就是容易误点击,而一部分公司做的产品,就是把触摸屏设计下凹一点,就不容易误碰触)。但商家如果尽心默认把这些细节都做好的情况下,实际上成本一定上去了。所以商家在价格压力下,最后一定拿出的产品在某一个地方让买家很不爽 。这个不爽的代价虽然不能产生退单,但很容易伤害这个产品的品牌。(多年以前我买过一个手机,待机操作价格都很好,唯一不爽就是很容易误拨紧急电话,以至于被110回电警告)当然一定有读者会说,B2C的产品也有这种情况,但B2c产品的情况是,这个产品已经量产,如果他有细节确实致命缺陷,他注定不能获得传播口碑实现热卖,只能骗第一波的小白鼠不能骗到第二波的小白鼠。但定制产品能,能实现第一批订单成功,但人一个一个细节都能导致里面一定比例客户对这个品牌的厌恶。2、C2B导致价格竞争为核心竞争。不管ABCD这些人群有什么需求,所有的买家(除了少数大款)都有一个他们的价格需求。价格是所有订单的唯一共有要素。这种导致商家全部从价格主导入手,而不是产品品牌入手。举一个简单例子。除非卖家指定品牌,他们在pc上的C2B订单基本上被价格最低神舟数码/方正/同方等商户拿走。而如果C2B的卖家指定品牌的前提下,对于商家而言,这些客户实际上已经是自己碗里的菜,就很难是这些客户想要的价格了。C2B的结果就是劣币驱良币。以上两点是主要的问题。第三点是附属的次要问题。3、订单制会导致微观供求失衡。假定C2B成为主流,那么某一个微观订单,需求100,厂家做100产品,但毫无疑问,总有人拿到后这个或者那个不满意。要么退货。要么忍受吃下。前者会产生过剩产品,由于是个性订单,在C2B为主流的情况下,这个产品实际上最适合的人群已经通过下单消耗了,再推出的这个退货产品,对于其他买家而言,不是他们想要的菜,或者就觉得这个菜是别人退回的。(除非这个订单有批相似人群下定)。如果有源源不断的下一个群体有相同需求的C2B订单,实际上就回到了现在 b2c了。4、潜在的依据订单制造,导致时间和生产流水线等问题。如果真的是C2B,客户下单,厂家制造,等于买家团购买期房,要等施工等打桩。时间流逝,消费激情也在转移或者流失。另外,流水线的为个性化产品(每批次可能不一样)做调整,也很大的考验了厂家的生产能力。基于以上几点,我觉得C2B是一个实验室概念,在工业化产品没有未来。C2B真正有价值的领域我觉得是这样特点的产品:比如在某一个品牌的某一个型号的杯子上打上一个固定的LOGO,比如鸟叔的一张海报缩图等。这时候,这个产品的基础功能是已经成熟化的,是在B2C上有热卖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的“亮点”,这个亮点能够简单轻松被买家描述和约定的才有存在意义。
上一篇:关于罢免广东省宣传部长庹震的公开建议书
下一篇:尼泊尔印度之行四 印度第一印象比我想象中好很多
·儒林画院院长拼接裸女照片强奸23人含5名幼女 一审被判2013.01.07
·阿根廷对中国酚醛胶合板开启反倾销调查2013.01.07
·第三届智慧城市大会将于10日召开2013.01.07
·意大利12月Istat制造业商业信心指数略好于预期2013.01.07
·英国11月BBA总抵押贷款净增2亿英镑2013.01.07
·业内预计中美经贸将长期处于“紧平衡”201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