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不要人为推动农业规模经营

发布时间:2013-4-23 15:14:43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在极具生产效率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资本即使从事经济作物种植,也未必有机会赚钱。
            
 
            

         
在“三化同步”战略的鼓舞下,当前全国各地农村都在大张旗鼓地推动土地确权、耕地流转、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湖北省目前力推的孝南县春晖模式,即资本下乡进行农业规模经营,目前经营规模已有数千亩。笔者所在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今年4月到春晖公司调研,发现春晖公司基本上不能从种粮中赚钱,而要拿钱来补贴农业,且最为重要的是规模经营的产量大幅下降。2010年笔者到安徽繁昌县调研,10多个规模经营大户,户户亏损,且亩产较之前大幅度下降。笔者调查的都江堰鹤鸣村是成都市产权改革第一村,农地确权了,就应该有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据说成都市领导很关心鹤鸣村确权以后的农业经营状况,屡次问确权是否带来了农业高效率。都江堰市委也很着急,连续多次介绍社会资本到鹤鸣村搞规模经营,遗憾的是,来搞规模经营的社会资本每次都在1~2年后不辞而别,欠农民的租金则是找无可找。以上湖北、安徽、四川成都资本下乡进行规模经营的案例,几乎每一例都有政府给予了大笔的农业补贴,同样地,几乎每例种粮的粮食亩产都大幅度下降,每个公司都持续亏损。
           
奇怪的是,虽然笔者所见几乎所有搞规模经营种粮的下乡资本都亏损,全国各地鼓励资本下乡搞规模经营的前赴后继的热情却一直不减。借“三化同步”战略,当前中国农村再次掀起鼓励资本下乡的高潮。
           
 

       
资本下乡种粮没有优势因此不仅亩产大幅下降而且公司亏损的原因比较好理解,这就是种粮比较效益低。资本下乡搞规模经营,就必须从农民那里租来耕地,且租来的耕地必须连片。租来连片耕地,租金必须以连片耕地中最不愿土地流转出去农户所要租金为基准,因此,资本下乡进行规模经营,其支付给农民的土地租金一般要远高于农户自发土地流转的租金。在农户之间自发进行土地流转时,土地租金是以最不愿种田农户所要租金为限的,即那些已经进城务工经商农户因为进城了,再种田不方便,又不能将田空在那里,从而将田几乎是白送给自己的兄弟姐妹或邻里亲友耕种。种田者仅每年象征性地支付点租金就可以了。
          
资本下乡进行规模经营,要么雇工,要么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化程度意味着更高的固定资本投入。雇工就要支付工资。农业生产的周期长,田间管理是十分细碎、无法标准化且难以计量的,雇人管理的成本极高。而相对于资本,农户种田,自己种自己的田,责任心强,利用茶余饭后时间即可以完成大部分田间管理。且当前种田的农民大多是无法外出务工经商的中老年人,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无机会成本,投入劳动就当是锻炼身体。资本雇他们进行田间管理却必须按市场价格支付工资。因此,当农户种粮食可以赚钱时,资本种粮却几乎没有不亏本的。
         
 

       
种粮没有比较优势,资本下乡可以种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等大宗农产品有很大差异,其核心的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国家对粮价有保护性政策。农户种粮很难赚到很多钱,也一般亏不了本。因为粮价基本上是稳定的。种粮的低风险与低收益相匹配。经济作物相对品种多样,市场供求关系不稳定,价格波动巨大。价格高时,种经济作物可以大赚,价格低时,种经济作物又得大赔。种经济作物的高风险与其可能的高收益同样是相互匹配的。
           
因此,资本可以下乡种经济作物,但有一点,就是种经济作物也不能保证稳赚不赔,一旦赔起来,种经济作物遭受的损失要远远大于种大宗作物。
         
尤其是,在当前地方政府一窝蜂地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务农,社会资本因此大规模进入到经济作物种植领域,则固然社会资本可能有能力将之前仅仅是大户经营的经济作物打垮(因为资本较大户可能有更大的与市场对接的能力)。但资本与资本之间的竞争,导致经济作物产量过剩,供求关系的价格铁率发挥作用,导致资本血本无归。在成都,听老板讲,他们种的是最先进品种的葡萄,他们一定可以保证只赚不赔。假若真的如此,则其他品种葡萄就更难卖出去,就一定有人要赔了。
            
 

          
地方政府所以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务农,拿出各种优惠政策甚至现金支持,是因为地方政府相信,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比目前小农经济有效率。从国家层面来看则是担心老人农业无法生产出足够粮食,从而出现粮食减产的问题。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尤其是季节性抛荒还比较普遍,但这并不是说当前没有人愿意种田,而只是说,现在粮价太低,农业比较效益不行,粮食市场上供过于求。若粮食市场真的出现供不应求,粮食上涨,这些季节性抛荒的农田很快就会被那些在乡务农的中老年农民种起来。这个意义上,当前中国农村抛荒越多,就越是不用担心的粮食安全问题。
            
问题是,在当前中国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型家计模式下面,在中国相当平均的“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承包制的产权制度安排下面,中国已经形成了极具效率的主要依靠中老年农民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这个汪洋大海具有远高于一般资本下乡务农的效率及亩产粮食的水平。资本下乡务农,难!
           
地方政府出资支持资本下乡务农的另外一层美意是让农民从农业中摆脱出来,进城务工经商,不是中国已过刘易斯拐点,城市劳动力开始短缺了吗?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10年甚至20年,中国城市短缺的最多只是年轻劳动力,远远没有到要雇佣中老年劳力的地步。或者说,农村还有大量的进城务工没人要却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中老年劳动力,他们本来将农业劳动当作休闲之一,现在政府支持资本来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他们自然会要高的租金。且我们要注意,越是地方政府推动的资本下乡,农民越是要高租金,因为这样就越是要让愿意种田的农户放弃种田。
        
 

       
在高额地租压力下面,下乡务农的资本就只能走风险比较高收益也比较大的经济作物的路子。A地比如成都市在地方政府强力推动下,社会资本下乡以每亩850斤大米租种农民的土地种葡萄,若资本可以赚钱,则因为既无技术壁垒,又无市场壁垒,且几乎看不出规模经济有什么突不破的收益壁垒,一般小农就可以模仿,其他社会资本也开始跟风,很快,市场上的良种葡萄就多起来了,想赚钱就不容易了。在极具生产效率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资本即使从事经济作物种植,也未必有机会赚钱。
    
而若资本赚不到钱,地方政府用各种政策和通过各种补贴鼓励资本下乡流转农民土地进行的经营,就经营不下去,之前签订的十年耕地流转合同不到两年就中止了,资本走人了,农民就只能去找政府。地方政府不是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而若资本下乡可以赚钱,因为农业份额相对固定,农业利润也相对固定,在政府支持下,资本下乡赚了钱,其意思就是说,资本下乡从之前农民所分的蛋糕中切走一块,农民可以分享的利益蛋糕变小了。为什么地方政府非得花钱支持资本下乡与农民争利?
       
 

         
资本有资本运作的规律。哪里有利润,资本就会到哪里去。目前的农业政策中,不限制资本下乡就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鼓励资本下乡去呢?
         
人为鼓励资本下乡推动农业规模经营要不得。
         
 
 
2012年9月18日晚
三农中国 http://www.snz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