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信用扩张与收缩
昨天说全球央行无节操纵欲过度的信用扩张,迟早会导致全球滞胀局面出现。那么中国经济情况如何?是否也是如同美联储或者日本央行那样,几乎无极限的搞量化宽松呢?其实不是,这方面,中国央行中央政府倒是一直很警惕,奈何中国特色的信用扩张,有时并非最高当局所能左右的。中国特色的信用扩张形式,一言以蔽之——权力为硬通货抵押的信用扩张。
这一点,据我所知,最早被指出来的,应该是张五常先生,他在1993年一篇文章中就说,当时的经济过热情况来自于信贷扩张过度,这又根源于银行贷款过多,为何银行信贷过多?他说是官家或和官家有关系的权势人物能从银行无限制贷款所致,是权力为抵押的信贷发放过多。当时主政经济工作的是朱镕基同志。朱大人是搞经济的行家,从银行法出台到四大国有银行从人民总行中剥离,基本将银行业的地方块块关系理顺为中央直属的条条关系,基本切断了地方政府和权势集团扩张信贷的根源。同时再约束货币,紧缩财政,一下子将经济过热和通胀给打下来了。今天回过头来看,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尤其是当时市场经济理论还没有被正式列入党章时,更是如此。
现如今地方政府从银行贷款,相比从前,那手法要精致得多,再也不是当年市长批条子那么简单粗暴,而是搞城建公司,拿地皮去银行反复抵押贷款。地方政府老大何以如此热心银行信贷搞建设?回答是公私兼顾。公者,分税制下,地方财政吃紧,但公共事务却一个跑不了,外加政绩来自GDP增长,你不搞好基建,哪来的投资项目?GDP上去,年底政绩考核评分,老是靠统计局的小弟帮忙也不是办法。可基建项目的投资款项从何而来?财政上那点钱仅仅够发工资,地方政府又不能发债,只能在银行上打主意。私者,城投公司搞拆迁基建,是大买卖,这一进一出,随便揩点油,就够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吃一辈子了。这项目里面弯弯绕绕,城投城建公司的账本,除了老大之外,谁知道有几个?这样一来,大家就明白全国各地融资债平台遍地开花的根源的吧?这地方平台从银行借贷资金近十年来手法越来越娴熟,规模越来越惊人,尤其是在2009四万亿积极财政之后,大家更是发疯的圈地圈钱搞基建。近期中国审计界一名高层人士称,地方政府债务已经“离开可控的范围”,可能引发比美国住宅市场崩溃更大的金融危机。因为中国一些不靠谱的小县城居然也搞融资平台从银行圈钱,简直乱套了。
事实上,这是中国经济运行模式胎里带,现有制度下无药可救。此类信用扩张,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早就注意到了,将其归结于政府换届的政绩驱动信贷周期。但如果仔细分析其背后机理,这其实还是以权力为抵押的信用扩张。当你看到政府经济工作报告中提及财政政策主基调为“积极财政”时,你必须明白,这其实就是信用扩张,而非信用收缩。光是紧缩货币,事实上在中国经济体制下,很难达到信用紧缩的作用。譬如银行给地方政府基建项目扩大贷款,而不给民营钢铁厂和水泥厂贷款,因为信贷额度控制住了,但由于官家基建项目依然膨胀,大家都对此有信心,相互之间可以压货,表现在账面上就是应收应付账款急剧增长,除非政府有意约束经济增长,连基建项目都约束住,否则从大趋势上说,整个经济体依然处于信用扩张状态的。
这样我们看中国城镇化进程,就会发现,这是近十年来政府主导经济的信用扩张具体表现:人群不断涌入城市导致土地不断升值,地方政府拿土地做抵押,从银行贷款搞基建开发和房地产项目,土地财政营收增长导致政府更有实力和信心开始新一轮土地运营。众所周知,中国一级土地市场是政府垄断的,因为以建设用地为抵押的信用扩张形式,还是以权力为抵押的信用扩张行为。
这种模式要想终止,起码有三个条件:经济过热和恶性通胀导致中央政府紧缩货币;压缩基建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中国企业外贸逆差,出口现金流枯竭。只有这三个条件出现,我们才会看见房地产行业普遍降温,然后地方土地流拍,地方财政紧张得工资都成问题。这是2004年、2008年下半年和2011年底到2012年上半年出现的现象。
这确实和欧美日等国恰恰相反,他们是央行拼命降息,但投资者没什么反应,因为市场上看不到什么机会。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似乎都不成问题,到处都是机遇。中央对于这类信用扩张模式,心态其实很矛盾:一方面当然希望地方政府干活出成绩,要是都死气活样不出力,经济出问题会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肆无忌惮的搞开发,简直乱烧钱,最终还是中央财政兜底,这事风险非常大。所以你看见,地方债发行问题上,中央始终不开口子,因为一旦容许地方发债,这帮家伙肯定要发疯,可取办法就是让他们成立城投公司,从银行圈钱。虽说风险也大,但好歹银行现在也是上市公司了,多少也能约束一点地方政府胡来。中央心里清楚,地方政府这么胡来的很大一部分责任,是中央财政太过集中,但不这样,就不能榨干地方财政最后一滴油。
对于欧美日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经济体来说,信用紧缩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加息。对于中国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因为经济的最大玩家和主体,就是官家,或者官家下属的企业,这都是对利率压根不感冒的主儿,天生都是追求规模不追求利润的烧钱货,所以你加息,它还是有多少借多少,压根不会在乎。中国紧缩信用的最佳办法,就是银行信贷额度控制,外加压缩基建。舆论沸沸扬扬的影子银行问题,其实就是银行信贷额度管制的结果。因为市场资金需求旺盛,你不加息,或者加息幅度不够,那么银行有冲动放贷,而市场也有贷款需求,那么结果就是开发各类乱七八糟的理财产品,从表内转为表外。这个角度看,中国近几年来的货币紧缩政策,其实都是肥了央企或者有路子有关系路子的企业商家,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八仙过海从银行弄到廉价资金,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只能饮鸩止渴靠高利贷苟延残喘。
总体来看,有中国特色的信用扩张形式,依然是官家为主导的银行信贷刺激,虽然现在债市和股市大发展,但短期内依然不能取代银行间接融资的老大地位;而中国式样的信用紧缩,则是很暴力很野蛮很没情调的银行信贷额度控制为主、压缩基建项目为辅等官家直接扎融资口子的行政指令模式,不够精致但非常有效。
上一篇:m2破百万亿后的连锁反应
下一篇:债务膨胀是宏观政策之错
·A股“吸血鬼”86公司跌破首发价50%2013.04.20
·走势偏向积极 主力资金一周净流出48.90亿元2013.04.20
·一季度家电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复苏2013.04.20
·92股股息率超一年定存 五大银行超5%2013.04.20
·QFII一季度选股路线图曝光 六成跑赢大盘2013.04.20
·出租车改革的市场化命题201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