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地方“国五条”为何避重就轻

发布时间:2013-4-17 0:29:05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房地产调控“国五条”出台后,各地方版“国五条”细则最近纷纷出炉。除北京最为严厉外,其他省份和计划单列市似乎大有避重就轻之嫌,20%个税征收问题表述含糊。一时间,民众对房地产调控前景的担忧又多了起来。

 

      地方“国五条”细则的避重就轻,除地方政府没有信贷及税收管辖权外,更重要是各地都会先算自己一本小账,担心房地产调控过严会减少土地财政收入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模棱两可就成了一种风险最小的选择。而所谓不少地方明确的“房价上涨幅度必须要低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实际上也成了一句无法把握标准的正确废话。

 

     民众对“国五条”反应激烈,并非没有道理。最近几年,货币超发导致通胀上行,且社会保障不足、投资渠道狭窄。在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和相关利益操控方的鼓动下,民众投资房地产成为一种羊群效应。当初,出台组合拳政策刺激房地产,现今又开始收紧口袋,投资收益所得的20%被收走,民众反应激烈也是正常。

 

     政府房地产收益不减反增,2012年房地产缴税合计约1.1万亿元,土地收入约2.86万亿元。房地产销售6.4万亿元,其中60%以上被政府收走,自然让民众和企业有看法。

 

     中国房价收入比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已进入普通民众无法承受期。而且,中国存量住宅面积庞大,家庭平均拥有住宅1.02套,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35平方米。因此,所谓的供应短缺是结构性的,重要的是把投资型空置房驱赶到市场中来。

 

      房地产泡沫对社会经济可能引发的风险已被中央高度重视,摆脱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绑架,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已是箭在弦上。

 

      遏制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势头,通过存量房调剂来缓释刚需需求,回归住房的基本属性,会是今后政府调控的方向性趋势,并可能更多地通过增加持有成本、开征多套住房的房产税方式来实现。同时,信贷方面政策也可能有的放矢地逐步收紧,并匹配对房地产信托及理财产品的清理整顿。

 

      地方可出让的国有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在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境下,要让地方政府脱出局部利益就房地产调控真正达成共识,除了组织纪律约束,中央政府如何将房地产税收上的地方利益分税妥当,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这样,地方才能衔接好土地财政短缺的收入替补,推动经济转型的积极性才能更高,“国五条”也才能在地方落实中免遭“空心化”窘态。

 

       目前,房地产调控进入观察期,各地二手房交易进入冰冻期,市场参与各方正激烈博弈,就看谁更有力量打破平衡了,中国房地产到了选择新方向的时候了,而中央和地方此上的调控合力能否形成,还没有破局!

 

    (原文刊登于《中国科学报》2013-04,此处发表个别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