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中国经济将“硬着陆”究竟靠不靠谱?

发布时间:2013-4-10 11:03:04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虽然中国经济软着陆几已成为国内各路经济学家口头禅,但著名投资家乔治 索罗斯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出不同声音,他认为中国仍有经济硬着陆风险。在这位金融大鳄看来,房地产行业推动了中国投资过热,房价高企提高了居民储蓄率,抑制消费倾向,同时银行体系的坏账出现上升。中国经济原有增长模式可能可以维持一到两年,但是没有办法维持10年。

     而就在稍早之前,世行原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提出的看法却与索罗斯炯然不同,他认为中国目前仍需要靠投资拉动经济,未来20年,每年GDP增长8%的关键就是投资。应该说林毅夫的观点在国内很有市场,不少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现阶段的重点仍然是投资而不是消费,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以平均每年6%至7%的速度再增长20年”。相较于林毅夫的乐观,国内专家们对经济未来更趋谨慎。

     毫无疑义,如今的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时世”之中,在出口引擎渐渐熄火之时,前要面对经济放缓+结构转型之困,后要面对潜在金融危机暴发之虞。就连中国政府自己也坦言,“未来十年,中国的增长将会放缓,甚至剧烈放缓”。同时,李 克 强总理也在近期表示:“中国的经济到了今天,不转型我们已难以为继”。他提出,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笔者并不认为像林毅夫先生所言的那样,中国经济靠投资就能长期保持8%增速。自金融危机以来,加大固定投产的投入的确能短期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但其负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一、靠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往往效率低下,资金耗用大,回报周期长、腐败滋生等特点。二、靠投资来拉动的经济的增长,还会对资源和环境负面影响较大,实际上也已不可持续。三、靠投资来拉动的GDP,会恶化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更易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正如索罗斯警示的那样,中国的影子银行、政府融资平台及房地产信贷引发的坏账风险业已浮现。事实证明,房地产+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旧模式已经难以持续。

      看来中国经济未来只能依赖于一系列制度改革、内需、创新来推动了。但问题是中国经济在急剧下滑之时,进行“调结构,转方式”是否有点被“临时抱佛脚”的味道?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就早已提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到现在已经近20年了,中国的经济转型之路仍然不畅,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也并没有实质改变。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会受到 国内利益集团的掣肘,改革难以进行下去。二、原来中国的经济还可以仰仗世贸红利、人口红利、资源环境红利增速也不慢,高层也没有痛下改革之决心。也难怪索罗斯提出质疑,20年都没转型成功的中国经济,在短时期内就能享受到改革红利?

      笔者认为,摆在中国决策层面前有二道路走:一、继续走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老路,这样可使中国经济在短期内保持在8%左右的高位增长区域内,但最多只能坚持一两年(一旦投资失效,便会引发经济危机),并非像林毅夫先生所说的十几年、二十年。二、中国政府痛下改革决心,甘受中国经济中短期下滑之困,排除一切艰难险阻,也要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进行到底,如果改革成功,那么中国经济便可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只要将当前潜在的金融风险处置得当,应该说在中国经济质量不断提高情况下,保持中速增长也没有问题。显然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调转构,转方式”呢?

       首先,要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引入民间资本投资,让其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充分进行市场竞争,唯有这样效率才会真正提高。就在去年国务院就提出了“新36条”,打开了一些垄断行业的“弹簧门”,比如石油、铁路、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已向民营资本部分开放,但民营资本对此投资的积极性并不高,一、怕政策多变,很多人顾虑:“现在经济不景气了,需要民间投资了,要是经济形势好了,就一脚将我们踢开咋办?”二、在某些行业,国有垄断企业盘踞行业多年,实力雄厚,民间资本进入后生存空间势必会受到国企的强势挤压,投资“钱景”并不乐观。三、政府只是部分打开垄断行业的“弹簧门”,而民间资本希望政府完全打开,让其在享受同等待遇的同时,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所以政府如何消除民间资本的顾虑,真正大开垄断行业之门,让民间投资能够参与公平竞争,这样改革的红利就会凸现。

       再者,如何启动内需也是一个棘手问题。资料显示,2012年由于外需的疲弱,使得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相对提高,但去年的最终消费率可能还不到49%。若是剃除政府部门每年三公消费对GDP的贡献度,仅是民间消费占GDP总量可能也就是35%。就目前而言,中国人只是美国人消费水平的一半,甚至比许多亚洲国家都要低许多。具有疯刺意味的是,中国的总储蓄率却从1996年的36%上升到2011年的51%。所以现在不仅是要考虑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将GDP蛋糕不断向民众倾斜,而且还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国民对未来没有后顾之忧,而唯有这样中国人才真正敢于消费,大肆消费。从中国人的消费占GDP的比重来看,中国未来的消费潜力还很大,关键要看政府如何来鼓励和引导民众消费了。

      最后,中国经济需要依靠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来支撑,毕竟实体经济的兴旺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保障。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家认为阻碍他们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有二样:一、缺乏信贷资金;二、税赋太重,企业生存都很艰难,无心进行结构升级。所以,笔者认为应给中国产业升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当前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结构性减税等改革措施,让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创新,要完善激励机制。现在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考评指标大多集中在短期效益上,使得国企创机关报研发的动力严重不足。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已经步入了“多事之秋”,一些原来的推动经济的红利和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且原来旧模式所带来的隐患却与日俱增。更要命的是,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无需为影子银行、政府融资平台及房地产信贷引发的坏账风险而担忧业,现在它们却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笔者认为中国错过了“调结构,转方式”的最佳契机,而如今却要在经济下滑过程中被“倒逼”转型,负作用和难度系数可想而知。当然中国高层提出一系列的应对之策,但是这些改革红利、新型城镇化红利、内需红利能否真正启动,我们也在观察之中,从中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出现调整已无疑虑,而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改革如果不成功,那就会有“硬着陆”的风险。开弓已无回头箭,改革只有前进路,希望新一届领导层能引领中国经济尽快走出险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