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消费者何止在3.15
文/邹光祥
一天的风波能否换来364天的安全无忧?
年年3.15。中国消费者协会从1997年起,就开始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的方式,开展“年主题”活动,以此影响经营者继续坚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切实保证商品服务质量、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而举办了22年的央视3.15晚会业已成为一个符号和期待,成为守护消费者信心的舆论阵地,也成为某些问题商家的梦魇。
毋庸讳言,3.15开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大门,从过去不知道维权、不懂得维权到如今主动维权,依靠法律手段维权,维权已经深入人心。在政府、协会、媒体、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商品质量、服务水准和消费环境都出现了积极变化。企业、商家合规经营、诚实守信大幅擢升,消费者理性消费、依法维权成为共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医疗等领域安全事故频仍。有的问题更是触目惊心,严重影响了消费者身心健康和信心。据此,消极者认为,年年3.15成为一个运动,作秀成分多,实际作用小。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毒胶囊、地沟油、瘦肉精……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无不带“毒”,让人难以防避。
造成民意感受撕裂现状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社会整体道德意识存在不同程度滑坡,黑心企业主道德失范、在暴利驱使下铤而走险;另一方面转型期监管职能缺位、错位,造成管理死角和机制漏洞。以“三聚氰胺”一案为例,绝大多数生产毒奶粉企业均为免检企业,不法商人利用免检制度漏洞,大搞卑鄙劣交易,坑害消费者。
百姓收入的不断增长,在钱包鼓起来的同时可购买商品的质量安全却得不到保障。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假货让消费者无处可遁。打击制假贩假、违法食品安全是人们都乐意看到的,可是通常的情况是被包围的不是假货而是消费者。各种由于产品质量而导致的严重的公共事件使得消费者普遍缺乏安全感。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百姓的消费信心严重受挫。
3.15晚会举办的20多年,正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这之间必然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诚然,晚会中出现的问题、爆出的黑幕需要有关部门关注,切实而有效地缝补漏洞。我们认为,通过媒体曝光的形式给制假贩假者以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也给监管者以推力,把更多的监管放到一线,平日的监管与守护更为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新的政府机构改革中,食品、药品监督中“多龙治水”的积弊有望终结。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既有重复监管,又有监管“盲点”。以养猪为例,一头猪从饲养到餐桌,共有畜牧、商务、质监、工商、食品药品、卫生等众多部门参与监管。以质量检测为例,一个产品多部门重复检测、无效检测的现象普遍存在。正所谓“政出多门却问责无门”。
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改变分段监管的沉疴。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之外,食品安全还存在两个最核心的问题:一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诚信意识缺失,而管理层对失信惩戒的力度不足,违法成本太低。二是执法不严,存在“为利执法”现象。因此,政府一方面应该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犯罪行为的追究力度,依法快速、高效的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并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提高食品经营者违法犯罪的成本。另一方面,应强化监管者的责任,通过刑事立法,将监管者的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入刑化”,追究其刑事责任,督促监管者公正尽责。
我们认为,在理顺了食品、药品新的监管体制后,应该将经验向更多领域延伸,切实改善消费环境,重新树立起消费者信心。
3.15旨在提高企业消费维权的意识和水平,为产品的输出提供安全的流程,确保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受损害。但是,这样的主题和活动是否长期有效?亦或昙花一现?这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
对此,落实在相关部门对于造假打击的力度需要加强。如果没有真正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没有实实在在为消费者着想的公共平台,而仅仅把3.15这个日子做一台晚会,在热闹和运动之后,其对消费环境的改善作用将大打折扣。我们认为,日常的监管、源头的守护殊为重要,它更应该是一种常态化、制度化。
上一篇:寄语卫生和计生委新主任李斌不要走“老路”
下一篇:真正有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远见
·数十亿美金蜂拥而至 中国人将澳大利亚房子抢购一空2013.03.18
·新西兰奶粉进口配额1个月耗尽2013.03.18
·康佳拟将三四线市场销售占比提至六成2013.03.18
·新版基药目录5月实施 外企或继续放弃基药市场2013.03.18
·产能利用率本不足汇源再扩张上游业务2013.03.18
·春运效应促航企2月盈利12亿元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