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用“吹哨者”来抗衡狂热的IPO

发布时间:2012-11-28 9:03:14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A股市场走势绵软无力,昨天(11月27日)收盘时,上证指数终于跌破2000点,这使得已经停了一个多月的IPO的恢复增加了新的困难。但是,众多的企业对IPO的热情并未因此消减,据称,目前在证监会发审委那里排队待审的企业已经超过800家。可以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还要增加。现在市场低迷,证监会不敢轻易重启IPO,但只要市场稍有好转,这个提在他们手里的“发令枪”是随时会扣响的。市场将在这种纠结中永无宁日。

中国的企业渴望通过IPO来进入资本市场,这是它们作为一个“经济人”,面对当下市场所表现出的特点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A股市场在政府的统筹下,其融资机制得到了高度的发挥,企业发行股票不仅有经济上的收获,而且还被涂抹上了一层符合政策取向的外衣。相应之下,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炒作,就没有这么“高尚”了,他们在管理层看来,只是一群趋利动物,与大力发展市场融资的目标没有什么关系,只能在市场中自生自灭。

很显然,这种政策上的偏向,“培育”了中国企业对IPO的狂热机制。既然IPO能够让企业以较小代价获取相当大的利益,那么企业没有理由拒绝这种机会,将自己乔装打扮一番包装上市,轻易可以获得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募股资金,相比于在实体市场上辛苦打拼所创造的血汗利润,这种诱惑实在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抗拒的。因此,要改变A股市场上IPO的狂热,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企业与投资者处于相等的市场地位,要让企业将IPO视为畏途,这在目前IPO仍然实行审核制的情况下,并不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

让企业对IPO产生畏惧心理,并不是在发审委的审核机制上多设几道关卡,甚至对它们故意刁难。按照目前的审核制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真实无误的企业信息,但是实践已经告诉我们,发审委其实是无法识别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假的,一个企业的造假如果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是很容易蒙混过关的,这倒不是说发审委无能或者不负责任,而是它无法负起这个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熟悉企业内部情况的人士来举报企业可能存在的造假。但是,一个真正熟悉企业内部情况的人士,特别是了解其申请IPO全过程的人士,一般地说应该处于企业的高层,他在企业IPO中也能获得相当丰厚的利益,凭什么要求他来承担这个责任呢?答案很简单,还是要运用经济法则,也就是说,让他通过举报能够获得更丰厚的利益。这就是美国证券委(SEC)正在大力推进之中的“吹哨者”制度。

SEC上周公布了一份关于“新举报机制”,即“吹哨者计划”的文件。按照这个制度,如果举报人提供的原始信息能够帮助成功破获涉案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金融案件,举报人将能够获得涉案金额10%至30%的奖励,这个举报者被称为“吹哨者”。当然,美国的这项制度主要是针对交易市场上的内幕交易,今年8月,SEC就曾根据一位“吹哨者”的举报破获了一起规模达到数百万美元的内幕交易案,这位“吹哨者”也由此获得了30%的奖励。我们完全可以将这项“吹哨者”制度移用到A股市场的IPO中来,用重奖机制激励企业高层中产生“吹哨者”。比如,我们可以订立这样的规定,举报者的内容如果真实,IPO申请企业达到造假的标准,管理部门可以按企业所申请的IPO募股资金额度进行等额罚款,并且将其中若干比例用于奖励举报者。

资本市场本身是一个趋利市场,因此,对市场的管理应该利用这种趋利特性。当“吹哨者”制度建立起来以后,一个企业要进行IPO,就必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对信息披露文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实,不敢弄虚作假,甚至对每一句话也都不敢有夸饰之言,至于对企业的形象包装,更是将被扫地出门。这个制度的建立,可以让IPO企业头脑冷静,认识到资本市场的钱不是好拿的,从而不再对IPO表现得像现在这样如痴如醉地狂热。那么,我们就可以期待,像潮水般涌向发审委的IPO申请企业也一定会减少许多,A股市场的压力也能减轻许多。

 

(国际金融报,2012年11月28日)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437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