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粗放的中国城镇化红利大致结束于2015年

发布时间:2013-1-28 2:10:16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1998年绝对是中国城镇化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是那一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28%——这是加速的临界点,而是乡镇企业发展趋势,在那一年达到巅峰,之后一路下滑至今。

乡镇企业,是老大们抑制城市规模的怪胎,逼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与资金就地转化为工商企业,其实是效益低下的资源错配形式。今天看到许小年教授的观点:城镇化救不了中国经济,因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这看法,有道理,但显然对城市化研究是外行。说他正确,是因为城市不断膨胀,不过是人财物在空间集聚的表象,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经济增长。说他是城镇化外行,因为1998年之前的中国乡镇企业大发展,到现在城市群的出现,其不同模式所体现的经济效率,显然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因为城市自有其集聚效应,人一旦扎堆讨生活,其公共设施效应固然最大化,社会分工也会更细,效率也会更高。你靠擦皮鞋或者扛包,在小村子里是不能养家糊口的,但在北京上海大城市的天桥底下摆个烤红薯的摊位,只要躲过城管,收入甚至能养你儿女上大学。市场增大引发的社会分工细化和交易成本下降,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这就是城市经济。你要是继续乡镇企业发展路线,非逼得农村劳力和资金只能在村里或者周边小镇子混,那么现在只能是苦逼经济了……,话说我以前老东家就是这个观点,当然啦,现在看到风向不对,立即改口风了,~\(≧▽≦)/~啦啦啦

所以说,许小年是城市经济问题的外行

至于为何在1998那一年加速,今天暂且不谈,主要是太学术化了。我们要更多关注现在,现在各方都在探讨城镇化的未来还有多大空间?我的看法是,有,但已经不大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见过最具洞察力的学者,是海通证券首席李迅雷先生,他说,现在都说城镇化红利,但考虑过城镇化成本没有?——这问题算是问到点子。因为城镇化红利与人口红利,甚至计生政策,都有内在联系。为何?

乡镇企业为何都混下不去了?因为城市有其公共设施的低成本优势,村里或者镇里面办个工厂,水电交通煤气等基础设施费用畸高不说,其他教育医疗娱乐等社会更是休提,这些城市都有,只要老大不有意压制,乡镇企业自然搬迁到城市里面更经济。这是城镇化的资源结构变迁引发的经济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农民务工经商,是因为收入比种田更高。

因此城镇化红利主要体现在:农村劳动力与资源向城市集中,带来的效率提升。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集中。好了,我们说人口红利,指的是一国人口中劳动力占大多数,人口抚养比较小带来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好处。但在1980年代之前,全国上下,都集体出工不出力,实际失业率畸高,老大看着下面的无数张大嘴巴都发愁,逼急了,就搞全国总结扎,那时,人口有个屁红利。

只有市场经济出来了,资源自然优化配置。这下大家看出来了,人口红利,其实就是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化为城市工商就业人口时候,带来的好处。地球人都知道,13亿中国人,农村人口占9亿,这其中的2亿左右人口到城市发展,不需要城市政府养老医疗教育等支出的。他们光干活,缴纳税费给城市政府。好了,等农村劳动力转化到城市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怎么办?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此前,在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

看到了吧?这不是开玩笑。整个劳动力供给总量规模在2012年出现负增长,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估计负增长估计更快,因为在2005年就出现民工荒,当时我在老东家那里,没事就算农村剩余劳力还有多少,结果跑到四川湖南等劳动力传统输出大省调研一看,农村都没人啦。

一旦农村劳动力到城市都转化得差不多了,后面进城的,都是什么人?大多数,都是前面进城劳动力的子女爹娘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这些人都是不参与生产的,或者干些看看公共厕所,小企业门房值夜班什么的,再要不就是做做保姆,指望他们成为生产主力军,不大靠谱。所以分析道这里,大家明白了吧?人口红利之日结束之日,就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大致终结之时。因为农村最优质的劳动力一旦都跑到城市务工经商,后面城镇化进程更多体现为成本,而非红利了,因为后面进城的,都不是干活的主力军,他们更多是消费者而非生产者。生者日寡,食者日众,于是乎,红利不再,就是这么简单。

为何在2012年出现劳动力总量负增长局面?其实很简单,计划生育政策被定为国策是哪一年?——1982年,那一年共青团给全国能做爱的男女一封信,大意是,为了祖国的明天,同志们今后打炮要带套,尤其是有一个孩子之后,必须带套,男女早搞不如晚搞……三十年,基本是一代人的生育年龄。

总劳动力总量供给减少,不代表人口红利立即消失,因为15岁~19岁也被列入劳动力人群中,这个人群,其实是出于学习阶段,真正干事大概三年之后。我不是人口专家,不过浏览一遍靠谱一点的文献后,相关专业人士都认为2015年是人口红利关闭窗口。这其实包涵着两层意思:2015年开始,中国人口抚养比将持续恶化;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化的人流基本枯竭。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他们务工经商带来的经济效益,构成中国城镇化红利的绝大部分,这一部分估计要在2015年前后结束。但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进程,没那么简单,更多带有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色彩,因为1980年之前的中国经济基本是战时管制经济,所有资源配置都是按战争需求来,到市场经济时代,这些都需要重新来。这一点,你回顾一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西部所谓三线布局的工厂经理厂长们,发疯的招商引资就知道了。事实上1990年代后期的国企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个背景开始的。这个过程有没有结束?没有,因为你会看见现在各地区经济专业分工还不是特别细化——但他们正在朝着逐步细化的方向走,很遗憾,限于条件和能力,我本人没办法深入量化分析这些调调儿。不过基本上还是能大致概况一点为:粗放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红利,在2015年前后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