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小城市发展促“三化”同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方针,在这“四化”中,信息化渗透和支撑着其它“三化”,而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则存在紧密的互为促进关系。
“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的同步与协调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顺利走出转型关键期,实现2020年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倍增计划,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意义尤为重大。”15日,在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三十周年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上,浙大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说。黄祖辉认为,十八大已经找到了“三化”同步的出路——加快城乡一体化。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全球平均的城市化率为50.9%,而工业化率仅为26.1%,两率的比值是1.95,其中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比值分别为4.1、4.11、4.09、2.64、2.48,均呈现出城市化率远远高于工业化率的特征。而中国该指标值是1.09(51.3%/46.8%),黄祖辉指出,这说明相对于工业化水平,中国的城市化明显滞后。
而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0.1、46.8、43.1,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4.8:29.5:35.7。这两组数据既表明我国劳动力结构的演进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很不协调,又表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的带动,尤其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不充分。“这些数据背后就隐含着一个政策含义,在我国,提高城市化水平,不仅要加大农业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而且还要使转移进城的人口市民化。”黄祖辉说。
如何才能走出“三化”不协调发展的局面?黄祖辉称,首先必须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只有城乡联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才能使城乡人口和要素得到合理流动,才能为“三化”提供联动与互促的基础。
而“扭转城市化发展偏差,加快中小城市发展”,是黄祖辉开出的第二个“药方”。他观察发现,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并不是大城市,而是中小城市,把中小城市作为现阶段城市化的重点,有助于引领和带动所在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中小城市解决进城农民市民化的成本比较低,有助于解决大城市发展中“要地不要人”和“要劳不要人”的问题;而且中小城市与农村连接相对紧密,其发展有助于实现城乡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共进。
黄祖辉也敏锐地发现,在我国“三化”中,尽管工业化率比较高,但工业化的质量并不高。他提醒,在我国现阶段的工业转型升级中,要防止片面、单纯追求外生型、替代型、重开炉灶式的“腾笼换鸟”,而忽视了内生式的转型升级。
(江苏经济2012年12月17日,记者: 侯力明、通讯员:吴 奕)
上一篇:德国央行何以高调搬回黄金
下一篇:央行SLO精准轰炸银行月底揽存
·两岸签署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 跨境结算渠道扩大2013.01.25
·汽车行业春天刚来 强推5只股2013.01.25
·1月25日机构最新评级个股2013.01.25
·下周股市三大猜想及应对策略1-252013.01.25
·缩量休整后将继续前进 下周紧盯一大指标2013.01.25
·2296点成关键支撑位 多方必须守住的防线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