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潘石屹抱怨“国进民退” 谁在妖魔化国企?

发布时间:2013-1-17 22:59:08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文/邹光祥

近期,有关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话题一波接一波。
      1月14日,央企代表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民企代表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亚洲金融论坛上就“国进民退”这一重要经济话题相互调侃。潘石屹在现场论坛环节表示,十分愿意和这位来自北京的“邻居”宁高宁互换身份,只因为当前的国进民退风潮。
      潘石屹谈到,央企就是国企中的大哥大,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过去10年时间生存的空间和状态还不是特别好,而且越来越不好。
      潘石屹抱怨说,过去几年,中国经历“国进民退”,个人感受很深。他说:“我跟宁总办公室面对面,隔着一条马路,他老看着我的房子。可是我跟他在中国的处境完全不一样,他是央企,我是民企。十年前在北京要招拍挂一块地,下面坐着的基本上全是民企。最近三四年时间,北京招拍挂一块地的话,下面坐的清一色的是央企,北京的国有企业没有了,全是央企。”
      而就在同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环境不尽人意,还没有搭建起与公众沟通的有效平台,误读国有企业的事情时有发生。并且存在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丑化、妖魔化国有企业。
      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指出,央企高管高薪“金饭碗”,被当成安排中央及省市年龄偏大、提拔无望官员的肥缺,成了攒养老钱、享享清福的待遇。网友戏称“当不了省长就给你个行长,当不了大部长送你个董事长”。
      一番唇枪舌战中,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再次被推向前台。一方面,地产大佬潘石屹抱怨“国进民退”中,国有企业挤压了民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作为国企婆家的国资委官员力挺国企。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表示,丑化、妖魔化国企的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是因为对国企不了解。
      在国资委官员看来,近几年来,伴随着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发展势头,舆论和经济学界,掀起了一股妖魔化国有企业的恶浪,例如,国有企业“与民争利”、“国企利用垄断地位制造了贫富差距”、“国有企业助涨了腐败”等,不一而足。
      不可否认,民众对国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读。但国企屡屡暴露出来的系列问题,例如公司治理、垄断暴利、集体腐败,效率低下等,导致国企社会形象较差。之前被曝光的中石化“天价酒单”、“天价明信片”,中石油“天价吊灯”等这些特例更是将国企的行业腐败推向了极致。
      国企之所以被误读,误伤乃至被妖魔化,除了公众对之了解不多之外,更多在于亦官亦商的僵化行政体制:国企并没有真正被推向市场,而是享受了种种政策的保护和红利。而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往往又能享受到从贷款到各种资源要素的特别支持。

      虽然大多数国有企业包括国有金融企业已经改制上市,但只是形似而非神似,其内部管理机制仍沿袭行政化管理的思维定势。国有企业管理层基本上都是行政部门任命,而且谁来了都能干,这暴露出这样一个现实——国企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是背靠国家信用、国家资源撑腰的,基本没有在市场竞争中摔打过,没有真正面向市场。这对整个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大。

如果把公权力引入到国企管理中,必将扭曲市场经济机制,必将对其他形式的企业形成严重打压和不公平。央企高管身份游离于官员和经理人之间,异化的激励机制更容易引导其追求政治目标而非经济目标,滋生经济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进而降低了国有资产经营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抑制了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

国企要想不被误读、误伤乃至不被妖魔化,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更多的是要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取消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采取市场化的方式选拔人才。政府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主题,在准入、资源等各种要素配置上一视同仁。

标签:抱怨 谁在 妖魔 国企

上一篇:地产业“报商模式”危害不浅
下一篇: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与持枪自由

相关阅读: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1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2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4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32013.01.21
·01.20周末私募内部绝密传闻独家爆料2013.01.21
·01月21日宁波敢死队异动股点评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