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云起”专栏张季鸾的“国家主义”
一个新闻人为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鼓与呼,就是在维护最大的“国家利益”。
刊1月15日《长江日报》读周刊专栏版。
张季鸾的“国家主义”
黄波
言及中国现代新闻史,就不能不提到《大公报》,不能不提到长期任《大公报》总编辑、一手奠定其风格的张季鸾。
张季鸾主持《大公报》笔政之后,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影响甚巨。尽管张季鸾和《大公报》于“四不主义”的实践究竟如何,不同的人等站在迥异的立场,当时难免有不同的观感和评价,但《大公报》通过其在现代史上系列重大事件上的表现,它所秉持的价值,越往后越能够得到后人的珍视。
也正是因为这一缘故,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大公报》是一份自由主义报纸,张季鸾是一个自由主义报人。一部《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大公报》和张季鸾绝对是需要浓墨重彩的内容。
这种印象当然不能算错,张季鸾自己撰文坦承:“我们这班人,本来自由主义色彩很浓厚的。人不隶党,报不求人,独立经营,久成习性。”但如果认真研究张季鸾的言论和思想,就会发现,这种印象至少并不全面。
1941年,张季鸾病逝于重庆,时任重庆版《大公报》经理的王文彬撰回忆文章,其中写道:“对国家大计,季鸾先生有一个最基本的立场,就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他认为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云云,这不是和近代中国的“国家主义”思潮合为一辙了吗?国家主义学派,就是鼓吹国家利益压倒一切的。
如果说以上只是张季鸾追随者的一种回忆,未必可靠,那么再看1941年张季鸾为“中国新闻学会”所起草的宣言,宣言声称:“新闻记者本为自由职业之一,今日亦然,而意义有异。慨自敌寇入侵,国危民辱,成败兴亡,匹夫有责,今日抗战建国之大义,即在牺牲个人一切之自由,甚至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自由平等。”这已经和国家主义者的诉求完全一致了。
一个骨子里的自由主义者,却发出了国家至上的声音,如何理解?首先是要注意张季鸾当时所处如上述宣言中所指的“敌寇入侵、国危民辱”的背景,在国家存亡未卜的危机中,希望个人私见和私利归并到国家大计之中,这种心态非身经战难者无法理解;其次,尽管张季鸾以国家至上为号召,但他和《大公报》对公民个人权利的呼吁与捍卫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张季鸾曾代表新闻从业者,对国民政府提了四个最低限度的要求:切实开放言禁;切实保障报馆及从事报业者之安全;不得迫令报纸为图利一人一派之宣传;撤销以前未按正当程序对报馆或记者所加之处分。这四个要求的提出是在1936年,可见张季鸾并未由于国家时局的特殊就全然忘掉政府应守的本分。
不妨试着梳理一下张季鸾的理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不错,但这是大的目标,而维护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则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手段。这个逻辑当下已经很好理解,试问没有个体的幸福,国家的强大在哪里,没有个体的尊严,国家的体面又在何处?
张季鸾这样的国家主义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不独张季鸾为然,现代史上中国青年党是公认的国家主义派,但他们对政府专制和独裁的抨击却十分激烈,正是有了这样的激烈,他们维护国家利益的真诚才让人感动。
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扛着国家主义招牌,却对公民个人自由和权利被压制被剥夺的事实视而不见,甚至曲为之辨,那只能说是伪国家主义,是一个虚伪的爱国者。
上一篇:人生当从宽处理
下一篇:不解放保健品城镇化医改农改会失败
·周克华女友张贵英庭审翻供 称不知是赃款不确定周被击毙2013.01.17
·陕西官员百万豪车白河县委书记等贫困县领导配备豪车被2013.01.17
·周四机构看好24股可闭眼掘金2013.01.17
·01.17周四红岭私募拉升涨停股2013.01.17
·01.17红岭私募布局金股2013.01.17
·1.17红岭私募提前介入股曝光201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