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只是个概念之二-金融创新能落地多少?
上海自贸区只是个概念(之二)?
马 宇
其实相比投资管制的放松,无论是上海自身还是高层领导,对于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都更加关注。其中有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的宏观需要,也有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现实需要。但拟议中的金融开放和创新到底能实施多少呢?目前看来困难重重。
利率市场化能做么?已有央行资深官员表示担心了,不同意在上海自贸区内优先实施利率市场化,认为这应是全国统一的计划。确实,目前情况下,若率先在上海自贸区内实施利率市场化,恐怕全国存款都会被吸到自贸区去。在电子金融日益普遍的今天,到自贸区开个户办个卡、在全球使用都是很容易的事情。银行自己也会把业务往自贸区里转移。那区外银行的业务怎么办?最糟糕的是,存款的大迁移还会导致“水落石出”,银行的呆坏账掩盖不住了,资金周转出问题了,整个金融体系都可能出现危机甚至崩溃,哪个决策者能负得了这个责任?上海更负不了。何况,上海笑、全国哭也不是大家乐意看到的。
人民币自由兑换能实现么?这个问题其实很搞笑,1994年放开经常项目自由兑换以后,全世界就一直盯着人民币资本项目何时可以自由兑换,近20年了,这第二只靴子还没落地。上海为了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把眼睛都盼绿了,到现在还是遥遥无期--据说到2020年实现完全可兑换?那时根据规划上海已经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了。那在自贸区先行一步可以吗?做离岸业务应该是可以的吧,区内自由兑换也是可以的吧,但若要打通自贸区与国内的通路,似乎不可能--道理同上,因为那几乎意味着人民币自由兑换提前实现了;可若限定区内投资额度内可以自由兑换,这样的政策还有多大价值么?靠做离岸业务跟香港竞争?似乎有点异想天开,不匹配。
外资银行能自由经营人民币业务么?从1992年那次开放高潮中允许外资银行“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开始,至今也20多年了。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资产、人民币业务中所占比重依然很低。除了网点原因,也有很多不好言说的技术管制措施。如果外资银行还是只能到自贸区里去做点国际结算业务、离岸业务,估计吸引力不大。
设立银行的门槛能够降低么?温州金融改革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多长时间了?民间银行还是不能突破。甚至在试点方案里就根本没想突破!前海再搞个试验区就能突破么?把前海、南沙、横琴、白云打包成粤港澳自贸区就能突破么?CEPA都搞到第十个补充协议了,这点也没做到。天津曾在前央行领导的直接推动下着力打造金融中心,似乎也是效果不彰,影子还没见着呢。国内现有银行到自贸区去设点经营很正常,但若说区里能够放开民间银行,不敢奢望。
我们宁愿十多年前就引进所谓的境外战略投资者,让这些金融大鳄赚走了上千亿的利润,可改变银行股权结构、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等诸多战略目标却无一实现,国外的战略投资者甩手撤出后我们畸形的金融业依然故我。与此同时,却就是不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办银行,实在是很吊诡的事情。
如果上述几项都不能做,或者大打折扣,这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噱头还有多大,依靠自贸区的支撑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多少指望呢?其实上海早在20年前就提出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前几年又提出要在2020年前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实际进展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本人曾经写过一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梦呓》,表示过对于在严格金融管制状态下发展金融的深刻怀疑-据说香港曾经很紧张,怕东亚金融中心地位被上海取代,其实完全没必要-现在结果已经清楚了。即使今天,上海希望借助自贸区去实现这个目标,笔者仍然并不看好。
最后的一个政策点、或许也是最能指望的,就是税收啦。我们的税制毫无疑问应该改革,我们的税负毫无疑问应该大大降低;但,这能寄望于自贸区吗?不得不说,自贸区实在不是实验税制改革、降低税负的合适运行载体和操作平台。分税制能在自贸区里改么?区内企业所得税降为15%?这对于上海当然是好事,估计全国的企业都会把总部迁去自贸区了。这样的税收政策,对于自贸区建设、对于上海市的发展,可能比任何改革举措都有效,都来得快,但这对于国家来说真的有意义么?这是“政策”还是“改革”?决策者不是希望自贸区要“改革”么?上海不也表示“不要政策要改革”么?降低税负是政策方向选择问题,而不是操作试验问题;真要降税,也不用先在自贸区先行先试,直接全国推开不就行了吗?若自贸区的前途系于税收优惠,那可真是这一国家战略的悲剧!
高层对于上海自贸区建设寄予了带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莫大厚望。但笔者却以为这个支点远不足以撬动宏观层面的改革开放,战略上意义不大;甚至,更可能被消磨或扼杀于无形。正如我们近年搞的很多各式各样的试验区,什么城乡综合改革、金融改革、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之类,基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石头摸没摸着且不说,河反正是至今没过去。我高度怀疑,有关部门是打着改革旗号反对改革,故意以所谓的试验延误改革,才制造了如此多的各色试验区,搞什么不伦不类的先行先试。新一轮自贸区热,顶多再造几个区域投资热点、造几只昙花一现的股市概念热股,不但不可能引发邓小平南巡、加入WTO那样的可以带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巨大能量,连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那样的作用也难以企及。
并不是区域面积大小局限问题。当初深圳关内面积也不过340平方公里,但却迸发出了改革体制机制、激活全国经济的巨大能量。如今的上海自贸区,固然有面积狭小的限制,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其带动作用发挥;但拟议中的广东自贸区似乎看到了这一局限,空间布局上就谋求突破,一下子划定了1360多平方公里。姑且不说最基本的封关操作难题(不同于不同关税区之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单一关税区内自行设立的自由贸易区FTZ若要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就必须封闭监管,而对1360平方公里进行封闭监管几乎不可能),就从如今的改革开放需求来说,建立自贸区最重要的也是内涵的拓展创新,而非简单的地理面积扩充。如果这些自贸区,不能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关键节点上发挥出体制创新、市场开放的突破性作用,就将不可避免地沦落为可有可无的政绩点缀。
不得不说,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新一轮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居然还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推动,只能让人扼腕叹息。
但愿在具体实践中,上海自贸区不仅仅是个概念。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jingjixuejia/13097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是银行难办还是难办银行?
下一篇:关于信用扩张那点事
·湘鄂情回应被骗6000万 董事长称决策过程合情合理2013.09.29
·民营银行细则或将出台 上市公司集体镀金上瘾2013.09.29
·私募老何的“三位一体”盈利法2013.09.29
·联合国决议让叙迎来和平曙光2013.09.29
·欧亚经济论坛首次发布“发展报告”2013.09.29
·美伊元首34年来首次直接对话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