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奇葩博物馆”产自怎样的权力土壤

发布时间:2013-7-12 8:27:17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在河北冀州,有一座叫冀宝斋博物馆,里面的藏品年代穿越、造型奇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看不到的。看完之后,又让人直称“毁三观”,因此得名“奇葩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究竟有多“奇葩”?不妨再来看看这些“怪物”:史上有唐三彩、明五彩之说,这里竟有“唐五彩”;这不仅有“隋青花”、“魏青花”,还有款识“炎帝制造”的“青花人物纹罐”;不仅有“大晋建武宫廷御赐”的斗彩“三英战赵云葵口盘”,还有“大清雍正年制”的粉彩“金陵十二钗”……
  
  只要有点文化常识,都知道这是太过荒诞不经,绝对令人瞠目结舌。不过,从当地政府部门到省级文化教育部门,却都对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博物馆”纷纷赐予相关“名分”。于是,一座“低仿假货集中营”,堂而皇之地贴上了诸如国家3A级景区、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级科普基地等大量的身份标签。

  可见,“奇葩”最“奇”,不仅在于仿制出大量侮辱文化常识的“文物怪胎”,更在于长期存在对这些怪胎顶礼膜拜的“权力怪胎”。文化的伪饰与权力的丑行,让一座“奇葩博物馆”长久存在,名正言顺地向人们辐射大量的文化垃圾,对历史文化恣意进行亵渎。

  现在,舆论炮轰之下,“奇葩博物馆”终于被闭馆整顿,那些被各级政府授予的荣誉牌子也都被全部摘除了。只是,想到这世间竟然会出现如此“奇葩”的博物馆,想到那些博物馆里的“怪物”曾经向无数人传递错误的文化知识,无数人被“奇葩博物馆”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一定还是难以抑制内心的失望与愤怒。

  为什么对于如此仿制造假的博物馆藏品,人们没能以足够的独立精神来形成应有的抵抗力呢?为什么对这种违背起码常识的文化教育行为,人们没能以应有自由人格来形成祛除效应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公共话语权已经被权力话语捆绑了。

  事实上,此前对这座博物馆也有质疑之声,但是,当地政府部门甚至还将这样的怪物视为文化地标,赋予其文化教育的职能。于是,“奇葩博物馆”才能长久红火,吸引无数青少年投身其中去接受“教益”,任由那些错位腐朽的文化垃圾污染人们的心灵,扭曲人们的价值认知。这才是最大的文化伤痛。

    也就是说,真正催生这座曾经长久红火的“奇葩博物馆”的是资本的私利贪欲与权力的政绩形象。在资本和权力媾和之下,文化独立是很容易遭遇裹挟的,文化人格是很容易遭受捆绑的,公共话语权也很难有发挥空间。由此也不难想象,在现实世界,“奇葩博物馆”绝不会只开这一朵。事实上,各地频繁出现的“虚构名人的文化故里”,就是很好的证明。

   一座“奇葩博物馆”,就是当前文化在资本捆绑与权力干预下全面失守的最好写照,它生动又残忍地揭示出为什么我们无法拥有真实而又有品质的公共文化生活。当文化失去独立失去源头活水,当资本无良流着不道德的血液,当公共话语轻易就会受到权力捆绑,我们就很容易生活在一种精神人格随时可能遭受欺骗、侮辱和损害的公共空间里面。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11372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