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申遗热”的土地财政思维急需改变

发布时间:2013-5-18 22:52:17 来源:不详 【字体: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正式通过的,根据这个公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就意味着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需要世代热爱、保护和传承。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涉及多个国家。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类似于“上海合作组织”一样的文化层面的协作,对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文化秩序,有着很好的意义。我希望“丝绸之路”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在近期,原本列为陕西“丝绸之路”申遗点之一的兴教寺发布声明,要求退出申遗;与此同时,根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陕西“丝绸之路”申遗耗资高达百亿元,引起轩然大波,这表明近年来在各地兴起的“申遗热”当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关于兴教寺,目前我了解的情况是,兴教寺的网线已经被掐断,僧人们对此事也闭口不谈了, 5月30日是寺院和政府达成共识的最后日期,目前陕西省官方还没有任何表态。

此前国家文物局表示,兴教寺主要是要拆除1990年以来新建的、对兴教寺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造成负面影响的斋堂和僧舍,涉及兴教寺2/3的建筑。我认为,拆除这些建筑,不仅破坏了兴教寺的“时间轴”,也破坏了历史的原样性;同时,从产权角度来看,斋堂和僧舍属于寺院的财产,如果寺院不同意拆除,政府没有权力进行强拆。

另外,拆除了僧人吃住的地方,也就是变相将僧人逐出。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么,陕西省将兴教寺作为“丝绸之路”的一个申遗点,最终这里将会成为一个“景点”、一个“博物院”,这背离了兴教寺1300多年以来作为宗教场所的本质属性。

2012年10月,国家宗教局、国家发改委、文化部、旅游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要求坚决制止乱建寺观以及各种借教敛财的行为。由此看来,在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这个意见没有得到落实。

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情况来看,2012年9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显示目前中国各省市正在筹备的申遗项目就有45个,而根据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的最新规定,一个国家每年最多只能申报两个项目,其中至少应有一个是自然遗产,照此推算,目前中国申报的项目就需消化二十多年的时间。

实际上,并不是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了,才算是文化遗产,不申遗也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保护和适当的商业开发。目前各地呈现出来的“申遗热”,不仅体现出中国自身文化底气太弱,而且说明地方政府对于发展经济没有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仍是空谈。

在欧美国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智慧和创新,但现在不少地方政府打着文化遗产的招牌,干着土地财政的勾当——利用历史文物炒作,招商引资、出让土地,最终导致文物遗产周边的地价升值,老百姓最终成了高房价的埋单者,这种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急需改变。

作者为艺术批评家,本报记者王力凝采访整理。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shiping/9167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