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消费中期展望
对中长期的石油消费进行总体判断是一个必要的工作。根据第一财经研究院模型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石油消费将从2011年的1.08万吨亿美元,下降到0.94万吨亿美元。
如果中国GDP增速保持7%,到2015年,中国石油消费将达到5.85亿吨,到2020年石油消费将达到7.38亿吨,2011~2020年石油消费年均增速5.3%。这个速度高于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年均3.5%)。
为了更准确把握中国石油消费预期,笔者对各种石油产品消费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柴油消费将达到2.69亿吨,汽油消费1.45亿吨,煤油消费3910万吨,燃料油消费2960万吨,LPG消费3610万吨。交通用油占比将达到中国总石油消费的56%。
在中国石油消费结构中,柴油是增量最大的油品,所以积极开展柴油替代将对中国的石油消费起到最大的正面作用。而随着中国环保标准日趋严格和完善,交通用汽柴油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需要进口更多的轻质低硫原油,其对国际石油价格将产生向上的推动;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对中重质的原油需求将出现下降。
石油消费整体预测
从先进工业国的经验上看,美国的单位GDP石油消费从1980年的1.31万吨亿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0.64万吨亿美元。美国的单位GDP石油消费强度可以大致表现出工业化国家的石油消费趋势,也反映出社会整体科技进步和能源效率不断提高的大趋势。
2011年中国单位GDP油耗水平(1.09万吨亿美元)和美国1984年相当。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的总量会增加,但由于中国当前能源消费结构很难在8年间发生剧烈变化,我们认为中国石油消费占总能源消费比例依然会保持在20%左右。
数据表明,在到2020年中国保持GDP年均增速7%的前提下,中国的石油使用效率不变,那么到2020年中国将消费8.49亿吨石油,这相当于美国2011年石油消费量(8.33亿吨)。考虑到美国石油消费水平在下降,而自身石油产量上升,在这种情境下,中国届时将不仅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也将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而按照IEA的预测,中国石油消费到2020年将为6.33亿吨。在GDP年均增速7%的前提下,反推单位GDP石油消费为0.83万吨亿美元,这意味着在8年间中国单位GDP石油消费水平下降了23%,但美国单位GDP石油消费从1.07万吨亿美元下降到0.83万吨亿美元,用了14年(1984~1998)时间,而在之后14年时间内(1998~2012),美国的单位GDP石油消费只下降了0.2万吨美元。我们不认为中国的石油消费效率改善速度会高于美国,所以IEA低估了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速。
第一财经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单位GDP石油消费水平为0.94万吨亿美元,相比于2011年下降了13%,如果按照GDP年均增速7%计算,届时中国石油消费将达到7.38亿吨。这个数字介于参考值和IEA预测之间。如果中国GDP增速无法达到年均7%,那么石油消费量将会在7.38亿吨的基础上减少。
从上述预测中可知:
首先,无论是哪种情境,中国的石油消费都将大幅增加。
其次,中国必然将更加依赖石油进口。按照中国国内石油产量2.0亿吨,并稳产到2020年计算,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8%~76%,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更加善于利用国际石油市场来保障中国的石油供给安全。
各部门石油消费分析
能量加工转换部门
石油需求一般分为能量加工转换和终端使用两部分。终端使用部门是1996~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量的主要贡献者。在此期间,终端使用的石油需求从1.54亿吨增长到4.03亿吨,然而同期能量转换的需求只从1970万吨增长到2510万吨,在2010年,中国93.3%的能源需求来自终端使用部门,只有6.7%来自能量转换部门。
在70年代末,中国也开始减少了石油在电力部门的使用,从1996年到2010年,用于发电的石油用量从1240万吨下降到460万吨。OPEC则预计中国在2008~2030年间,发电的石油消费将每年减少0.1%。
尽管燃油发电量较小,但是燃油发电依然是重要的后备电力来源。在过去十年间,由于在夏季的用电高峰,激增的石油消费显著地影响到了国际石油市场。
交通部门
从1996~2010年,交通和工业用油一直占据了石油终端使用的80%,而在增速方面,交通用油远远超过工业用油。交通用油从1996年的512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487亿吨,年度增速达到7.9%。而在总交通燃料消费结构中,石油的比例从1996年的76.6%提高到2010年的89.1%。
交通用油的增加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中国汽车消费增速不断刷新纪录,在2010年中国汽车(1.04亿辆)保有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4亿辆)。
第二,内燃机车的增加,也增加了石油消费。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铁路现代化建设,逐步淘汰了蒸汽机车,铁路系统开始进行柴油化和电气化。
第三,快速增加的国内航空运输也对石油消费的增加有贡献。国内航线从1995年的694条,增加到2010年的1578条,而国内航线的长度从1995年的75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169.5万公里。
工业部门
工业的石油需求增速小于交通的增速,从1996年的711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74亿吨,年均增速6.6%。工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消费的比例从45.9%下降到43.2%。而工业部门作为能源消费的大户,稳定地占据了70%的终端总能源消费。
在1996~2010年间,石油消费在工业部门的总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在15%以下,而具体到行业,石化、化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非金属矿采选和建筑业是消费石油的主要行业。这些行业代表了80%的工业石油消费。
建筑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涌现成为主要的石油消费行业。鉴于中国的城市化率目标从2009年的46.9%增加到2020年的50%,再到2050年的75%,这对基础设施的开支要求更多,也再次增加了这两个部门的石油消费。
其他部门
在1996~2010年间,农业、居民、商业以及其他部门稳定占据了20%的石油消费。同期,居民生活石油消费年增速为9%,是最快的终端能源消费行业。居民生活主要的石油消费来自液化石油气(LPG)的使用,主要用于做饭和加热水。
农业的石油需求从1996年的59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380万吨。农业石油消费增加的原因是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增加,中国的农业机械总动力,从1990年的38546.9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97734.7万千瓦。而在农业机械中,80%使用的是柴油或者汽油。农业机械使用的增加也带动了该部门石油消费的增加。商业以及其他部门的石油消费占比从10.3%下降到7.5%。
成品油需求预期
成品油预测主要针对消费结构较为稳定的:柴油、汽油、燃料油、煤油、以及LPG。2012年中国柴油表观消费达到1.69亿吨,预计到2015年,柴油消费将达到2.05亿吨,2020年达到2.69亿吨。年均增速5.9%。
2012年中国汽油表观消费为8684万吨,到2015年将达到1.09亿吨,2020年达到1.45亿吨。年均增速6.5%。
2011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8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增长25.5%。
而用于交通目的的汽柴油占到汽柴油总消费量的80%,按照这个比例测算,2012年中国有2亿吨的石油用于交通目的,占中国石油消费的40%。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2020年将达到56%。
中国的煤油消费需求增量主要来自航空和航海需求。2012年煤油消费2072万吨,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572万吨,2020年达到3910万吨。
2012年中国燃料油消费3122万吨,但其需求会逐渐下降,到2015年3122万吨,2020年为2960万吨。
2012年中国LPG消费量2596万吨,预计2015年为2863万吨,2020为3610万吨。
总结
成品油消费的变化是把握中国未来石油消费的关键所在。第一财经研究院的模型预测显示,到2015年,中国石油消费5.85亿吨,其中柴油2.06亿吨,汽油1.09亿吨,二者占比达到53.8%;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7.38亿吨,其中柴油2.69亿吨,汽油1.45亿吨,二者占比达到56.1%。交通用油将是驱动中国石油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从我们得出的预测数据来看,至少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以甲醇和电力汽车为主的车用燃料替代战略并不能有效缓解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过快问题。柴油是中国未来消费增量最大的油品,而甲醇由于其能量密度有限,并不能有效替代柴油。大型卡车和重型车辆同样无法采用电力供能。甲醇和电力只能对汽油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换言之,如果我国在柴油替代领域中有所突破(比如生物柴油和LNG重型车辆),那么对于中国的石油安全将产生最为积极的影响。
其次,更多的交通用油消费,也对中国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造成更多的困扰。近来不断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对提高汽柴油的品质产生了迫切的需求。而提高汽柴油品质除了炼厂设备要进行改进升级之外,则需要进口含硫量更低的原油。
在中国前十位原油进口国的原油中,除了安哥拉原油属于低硫油(0.14%),其他基本均属于含硫或高硫油(委内瑞拉2.35%,哈萨克斯坦0.65%,阿曼0.89%,阿联酋1.06%)。
世界上有限的优质原油,比如产自中东和北非的原油,基本上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所瓜分,比如沙特最好的原油,产量约25万桶/日的阿拉伯特轻质原油的API度约为45,硫含量为0.06%,与利比亚原油相似。这些原油大部分销往日本,小部分出口到欧洲。
世界石油价格基准则是由轻质原油所决定[北海布伦特(0.37%),西得克萨斯(0.24%)],所以中国汽油标号的提高,将可能导致国际石油市场轻质原油供应更为紧张,油价会因此出现相应涨幅。而中国对中重质原油的需求可能会出现下降。
如果中国GDP增速保持7%,到2015年,中国石油消费将达到5.85亿吨,到2020年石油消费将达到7.38亿吨,2011~2020年石油消费年均增速5.3%。这个速度高于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年均3.5%)。
为了更准确把握中国石油消费预期,笔者对各种石油产品消费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柴油消费将达到2.69亿吨,汽油消费1.45亿吨,煤油消费3910万吨,燃料油消费2960万吨,LPG消费3610万吨。交通用油占比将达到中国总石油消费的56%。
在中国石油消费结构中,柴油是增量最大的油品,所以积极开展柴油替代将对中国的石油消费起到最大的正面作用。而随着中国环保标准日趋严格和完善,交通用汽柴油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需要进口更多的轻质低硫原油,其对国际石油价格将产生向上的推动;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对中重质的原油需求将出现下降。
石油消费整体预测
从先进工业国的经验上看,美国的单位GDP石油消费从1980年的1.31万吨亿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0.64万吨亿美元。美国的单位GDP石油消费强度可以大致表现出工业化国家的石油消费趋势,也反映出社会整体科技进步和能源效率不断提高的大趋势。
2011年中国单位GDP油耗水平(1.09万吨亿美元)和美国1984年相当。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的总量会增加,但由于中国当前能源消费结构很难在8年间发生剧烈变化,我们认为中国石油消费占总能源消费比例依然会保持在20%左右。
数据表明,在到2020年中国保持GDP年均增速7%的前提下,中国的石油使用效率不变,那么到2020年中国将消费8.49亿吨石油,这相当于美国2011年石油消费量(8.33亿吨)。考虑到美国石油消费水平在下降,而自身石油产量上升,在这种情境下,中国届时将不仅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也将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而按照IEA的预测,中国石油消费到2020年将为6.33亿吨。在GDP年均增速7%的前提下,反推单位GDP石油消费为0.83万吨亿美元,这意味着在8年间中国单位GDP石油消费水平下降了23%,但美国单位GDP石油消费从1.07万吨亿美元下降到0.83万吨亿美元,用了14年(1984~1998)时间,而在之后14年时间内(1998~2012),美国的单位GDP石油消费只下降了0.2万吨美元。我们不认为中国的石油消费效率改善速度会高于美国,所以IEA低估了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速。
第一财经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单位GDP石油消费水平为0.94万吨亿美元,相比于2011年下降了13%,如果按照GDP年均增速7%计算,届时中国石油消费将达到7.38亿吨。这个数字介于参考值和IEA预测之间。如果中国GDP增速无法达到年均7%,那么石油消费量将会在7.38亿吨的基础上减少。
从上述预测中可知:
首先,无论是哪种情境,中国的石油消费都将大幅增加。
其次,中国必然将更加依赖石油进口。按照中国国内石油产量2.0亿吨,并稳产到2020年计算,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8%~76%,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更加善于利用国际石油市场来保障中国的石油供给安全。
各部门石油消费分析
能量加工转换部门
石油需求一般分为能量加工转换和终端使用两部分。终端使用部门是1996~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量的主要贡献者。在此期间,终端使用的石油需求从1.54亿吨增长到4.03亿吨,然而同期能量转换的需求只从1970万吨增长到2510万吨,在2010年,中国93.3%的能源需求来自终端使用部门,只有6.7%来自能量转换部门。
在70年代末,中国也开始减少了石油在电力部门的使用,从1996年到2010年,用于发电的石油用量从1240万吨下降到460万吨。OPEC则预计中国在2008~2030年间,发电的石油消费将每年减少0.1%。
尽管燃油发电量较小,但是燃油发电依然是重要的后备电力来源。在过去十年间,由于在夏季的用电高峰,激增的石油消费显著地影响到了国际石油市场。
交通部门
从1996~2010年,交通和工业用油一直占据了石油终端使用的80%,而在增速方面,交通用油远远超过工业用油。交通用油从1996年的512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487亿吨,年度增速达到7.9%。而在总交通燃料消费结构中,石油的比例从1996年的76.6%提高到2010年的89.1%。
交通用油的增加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中国汽车消费增速不断刷新纪录,在2010年中国汽车(1.04亿辆)保有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4亿辆)。
第二,内燃机车的增加,也增加了石油消费。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铁路现代化建设,逐步淘汰了蒸汽机车,铁路系统开始进行柴油化和电气化。
第三,快速增加的国内航空运输也对石油消费的增加有贡献。国内航线从1995年的694条,增加到2010年的1578条,而国内航线的长度从1995年的75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169.5万公里。
工业部门
工业的石油需求增速小于交通的增速,从1996年的711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74亿吨,年均增速6.6%。工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消费的比例从45.9%下降到43.2%。而工业部门作为能源消费的大户,稳定地占据了70%的终端总能源消费。
在1996~2010年间,石油消费在工业部门的总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在15%以下,而具体到行业,石化、化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非金属矿采选和建筑业是消费石油的主要行业。这些行业代表了80%的工业石油消费。
建筑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涌现成为主要的石油消费行业。鉴于中国的城市化率目标从2009年的46.9%增加到2020年的50%,再到2050年的75%,这对基础设施的开支要求更多,也再次增加了这两个部门的石油消费。
其他部门
在1996~2010年间,农业、居民、商业以及其他部门稳定占据了20%的石油消费。同期,居民生活石油消费年增速为9%,是最快的终端能源消费行业。居民生活主要的石油消费来自液化石油气(LPG)的使用,主要用于做饭和加热水。
农业的石油需求从1996年的59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380万吨。农业石油消费增加的原因是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增加,中国的农业机械总动力,从1990年的38546.9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97734.7万千瓦。而在农业机械中,80%使用的是柴油或者汽油。农业机械使用的增加也带动了该部门石油消费的增加。商业以及其他部门的石油消费占比从10.3%下降到7.5%。
成品油需求预期
成品油预测主要针对消费结构较为稳定的:柴油、汽油、燃料油、煤油、以及LPG。2012年中国柴油表观消费达到1.69亿吨,预计到2015年,柴油消费将达到2.05亿吨,2020年达到2.69亿吨。年均增速5.9%。
2012年中国汽油表观消费为8684万吨,到2015年将达到1.09亿吨,2020年达到1.45亿吨。年均增速6.5%。
2011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8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增长25.5%。
而用于交通目的的汽柴油占到汽柴油总消费量的80%,按照这个比例测算,2012年中国有2亿吨的石油用于交通目的,占中国石油消费的40%。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2020年将达到56%。
中国的煤油消费需求增量主要来自航空和航海需求。2012年煤油消费2072万吨,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572万吨,2020年达到3910万吨。
2012年中国燃料油消费3122万吨,但其需求会逐渐下降,到2015年3122万吨,2020年为2960万吨。
2012年中国LPG消费量2596万吨,预计2015年为2863万吨,2020为3610万吨。
总结
成品油消费的变化是把握中国未来石油消费的关键所在。第一财经研究院的模型预测显示,到2015年,中国石油消费5.85亿吨,其中柴油2.06亿吨,汽油1.09亿吨,二者占比达到53.8%;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7.38亿吨,其中柴油2.69亿吨,汽油1.45亿吨,二者占比达到56.1%。交通用油将是驱动中国石油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从我们得出的预测数据来看,至少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以甲醇和电力汽车为主的车用燃料替代战略并不能有效缓解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过快问题。柴油是中国未来消费增量最大的油品,而甲醇由于其能量密度有限,并不能有效替代柴油。大型卡车和重型车辆同样无法采用电力供能。甲醇和电力只能对汽油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换言之,如果我国在柴油替代领域中有所突破(比如生物柴油和LNG重型车辆),那么对于中国的石油安全将产生最为积极的影响。
其次,更多的交通用油消费,也对中国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造成更多的困扰。近来不断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对提高汽柴油的品质产生了迫切的需求。而提高汽柴油品质除了炼厂设备要进行改进升级之外,则需要进口含硫量更低的原油。
在中国前十位原油进口国的原油中,除了安哥拉原油属于低硫油(0.14%),其他基本均属于含硫或高硫油(委内瑞拉2.35%,哈萨克斯坦0.65%,阿曼0.89%,阿联酋1.06%)。
世界上有限的优质原油,比如产自中东和北非的原油,基本上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所瓜分,比如沙特最好的原油,产量约25万桶/日的阿拉伯特轻质原油的API度约为45,硫含量为0.06%,与利比亚原油相似。这些原油大部分销往日本,小部分出口到欧洲。
世界石油价格基准则是由轻质原油所决定[北海布伦特(0.37%),西得克萨斯(0.24%)],所以中国汽油标号的提高,将可能导致国际石油市场轻质原油供应更为紧张,油价会因此出现相应涨幅。而中国对中重质原油的需求可能会出现下降。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9209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中国石油消费中期展望石油
上一篇:崔天凯中美互动频次超美国及其盟国
下一篇:释放城镇化潜力需更大的改革决心和魄力
·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10股5202013.05.20
·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10股5202013.05.20
·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五大板块5202013.05.20
·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五大板块5202013.05.20
·沪深股指“530行情”或再度归来2013.05.20
·拉美国家跨过“陷阱”迹象显现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