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3-4-12 12:31:40 来源:财经网 【字体:

  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日前刊文指出,李克强经济学类似里根经济学、撒切尔夫人经济学,带有供给学派的特点,也有公共选择学派的特点,但又极具中国特色。

  《朱镕基传—朱镕基与现代中国的转型》的作者龙志安(Laurence Brahm)把朱镕基的经济管理思路总结为“受管理的市场化”。龙志安说,“朱镕基的背景扎根于国家计划。他同时使用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干预工具和市场经济的古典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他对其中的理论冲突没有不安,使用这些显然是对立的经济杠杆机制,指导—有时是强迫,中国的转型经济走上市场道路。”

  朱镕基1991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92年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8-2003年担任国务院总理,主管中国的经济工作十余年。这十余年的时间,是中国真正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时期。1990年代初期,处理经济过热;1990年代末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势造英雄,天降大任,作为主管经济工作的主要领导人,朱镕基几乎成了救火队长,他的任务自然是确保这一经济转轨进程的顺利推进,解决转轨过程中遭遇的内外部挑战。转轨是困难的、复杂的,绝不是想象当中那样一放了之,一卖了之,转轨的过程也是处理各种矛盾,兼顾各种利益的过程。

  每一代领导人的施政思路都与其教育背景、个人经历有关,最为重要的是当时当地的环境和任务。与朱镕基时代相比,今天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新的中国领导人来说非常重要。一是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全球化红利在减退;二是上一轮改革红利基本消耗殆尽,新一轮改革遭遇深水区;三是利益更加多元化,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大相径庭;四是经济转型的任务很重,但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又不可能在一天完成。

  朱镕基时代的改革,是以增量改革为主,存量改革为辅,而李克强时代的改革则需要存量改革为主,增量改革为辅。简而言之,中国已经到了依靠利益分配引导资源配置的时代。政府调整利益,市场配置资源,看得见的手引导看不见的手。增量改革的过程,利益分配是果,资源配置是因;存量改革的过程,利益分配是因,资源配置是果。而中国国内利益再分配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在全球利益再分配过程中受益或受损。

  新政府试图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削减政府开支,约束政府权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实现结构调整,推进全面改革。这与朱镕基时代的改革一样,殊为不易。实现上述目标,政府的施政思路需要从受管理的市场化向全面放松管制的市场化转变,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国家制度建设为中心转变。说到底,这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