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中国经济温和复苏之年

发布时间:2012-12-31 7:50:50 来源:理财周报 【字体: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

  理财周报特邀 邱晓华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

  自2008年以来,经过四年调整与调控,中国经济正在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积累了一定的增长动能,萌生了新的增长点。

  2012年9月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尽管这一基础并不牢固。实际上,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长期看,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四化”正在演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们对2013年及今后的中国经济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2013年经济温和复苏,GDP增长8.0%左右;物价温和上涨,压力不会明显增大,全年CPI上涨3%左右。

  新“四化”

  新动力

  新“四化”将部分扭转中国经济的需求收缩型衰退。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

  新“四化”的作用,短期在于拉动投资,长期在于改善结构。2013年政府换届完成之后,中国经济将正式步入新一轮政治周期。新“四化”建设被视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也被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重要途径。

  新周期

  新发展

  金融危机之后,经过三年的调整,中国经济已经积聚一定的发展动力,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将结束短周期下滑进入回稳并温和回升的新周期。

  1.城镇化动力不减

  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城镇化将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到2011年底,中国户籍城镇化水平达到35%左右,包含进城半年以上的农村常住人口,宽口径城镇化水平迈过50%的门槛,进入城镇化加速提升的新阶段。

  未来我国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数量仍然巨大。根据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我国10-24岁农村人口1.448亿人,其中相当部分将向城市流动和转移。据测算,2011-2020年我国城市新增人口将达9976万人。

  二是半城镇化人口规模很大。201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为49.95%,而非农业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4.17%,二者之间相差15.78个百分点,相当于2.1亿人口,也就是说,未来半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比起目前乡村人口城镇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更大。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70%左右,达到城镇化真正成熟阶段。在此之前,城镇化都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交通通信等公用事业网络加速形成

  近年来,我国交通、水利、电力、油气、通信等公用事业快速发展,网络加速建成并不断升级,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显现,未来经济增长空间扩大,潜力增加。

  3.消费新业态逐渐形成

  网速提高和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网购等新型消费业态快速发展,传统消费模式发生较大变革。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统计,"11·11购物狂欢节"正式开启第一分钟就有1000万人同时涌入天猫和淘宝,十分钟后,交易额就达到了2.5亿,0点37分越过了10亿,8点10分突破50亿,截止到下午1点38分,突破100亿元。网购大发展不仅带来了消费模式革命,还会带动通信、网络、物流、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整体消费相对平稳态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潜在消费能量将逐步释放,估计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能增长15%左右,实际增速大致维持2012年水平。

  4.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收缩时期,往往是文化产业大发展时期。自2004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长超过20%,远高于同期GDP的现价年均增长速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052亿元,占同期GDP的2.75%。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是近年来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市场需求的强劲支撑。三是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培养等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四是科技进步的促进。

  投资将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引擎

  2013年“三驾马车”总体格局将是投资上,消费平,出口下。房地产投资将企稳回升,工业投资随PPI企稳回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基建投资加快增长,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1.房地产投资将企稳回升

  2013年房地产市场将呈现明显的“跷跷板效应”,一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企稳回升,其他地区将有所下滑,总体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企稳回升。在较高库存情况下,2013年房地产市场将以去库存为主,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幅度有限。

  目前全国商品房库存之高史无前例,2013年将是房地产去库存的一年。这是制约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提高的重要因素。

  2013年受刚性需求的影响,一线城市住宅和商业地产投资将双双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企稳回升。房价将稳中趋升,既不会暴涨,也不可能暴跌。

  2.PPI小幅回升,工业投资增速将企稳回升

  PPI是工业投资的风向标,PPI上涨,刺激投资增加。根据目前数据判断,2012年四季度经济将小幅上升,PPI环比上涨,工业投资2013年上半年企稳,下半年回升。

  3.基建投资恢复较快增长

  2012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受2011年紧缩调控的滞后影响,增速大幅回落,上半年仅增长1.2%。下半年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刺激,增速快速回升,前10个月增长11.2%,其中7-10月增长22.4%。

  受2012年较低基数的影响,2013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将低于今年下半年。2013年下半年,受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道路运输业投资和市政投资增长加快,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速则放缓,基建投资增速将高于上半年。

  政策基调不变

  操作增灵活性

  2013年最大的变数仍在货币政策,可能会在经济增长压力下,增加灵活性,甚至在稳健的基调下走向适度宽松。

  2013年货币政策将以经济增长消化货币为主,在新增信贷上比较谨慎。预计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低于9.0万亿元。但如果2013年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出现类似2012年的大幅下滑,不排除增加信贷到9.5万亿元以上的可能性。特别是2013年“两会”之后,为配合新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货币政策可能会在坚持稳健基调的前提下,适度放松。在这一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在2013年上半年将视房价和物价情况下调1~2次,下半年可能视经济增长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下调。

  在国际发达经济体维持低利率环境下,2013年持续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在2013年上半年之前有一次降息的可能。

  汇率政策将由近期的较快速升值转为较缓慢的升值,总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偏向相对弱势,年中低点有可能触及6.28~6.30。

  改革是最大红利

  政策可以期待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但我们必须承认,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迅速恢复,是改革开放以来唯一一次不是通过重大制度性变革而推动的经济增长,是一种非制度性增长。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改革与转型这样的制度变迁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下,中国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蜕变”,中国需要重新积聚改革的动力,打破利益集团的阻碍和干扰,转向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所说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模式。政府不再强力干预经济,而是为市场运行创造更好的环境,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北京出行地首选广东,强调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李克强副总理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了改革方向,这次讲话被视为“十八大后中南海向外界释放的改革信息”。分析这篇讲话,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一是形成了改革共识: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区、深水区;改革没有退路,改革是最大红利。

  二是明确了改革方式:改革要既有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

  三是确立了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

  四是突出了改革重点: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问题;收入分配体制问题;户籍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公共服务体系改革;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问题等。

  五是宣示了改革决心: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只有几步之遥,我们身上责任重大,必须往前走,必须勇于试。

  尽管目前还看不到改革的详细方案,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期、新阶段,重要领域的改革值得期待。预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结构性减税延续、资源价格改革正在落实、城乡统筹以及地权林权改革继续试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改革启动、海洋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国防建设加大力度,行政改革持续深化,医疗改革继续推进。尽管改革的局面十分复杂,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改革的突破十分困难,但我们没有理由对改革前景失去信心。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shiping/681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