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革新、合作、责任亚洲寻求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13-4-4 22:51:3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字体:

  革新、合作、责任:亚洲寻求共同发展

  ———专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于4月6日开幕。今年论坛以“革新、合作、责任:亚洲寻求共同发展”作为主题,将深入探讨涉及亚洲乃至世界能否共同发展以及如何共同发展的广泛话题。

  进入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然不容乐观。各主要经济体恢复增长的道路并不平坦。金融危机最艰难时刻激荡出的合作精神,也不时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尽管如此,亚洲无疑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此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在过去的10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3.5%;在过去的30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占全球GDP总量的比例,从10%一跃而为30%。与之相应的,是崛起的亚洲在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必须承担因这种变化而带来的更多责任。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亚洲面临的挑战逐渐增多。在经济上,除了加强亚洲经济一体化、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更多贡献之外,还意味着为其他经济体的恢复承担更多责任。在政治上,则面临由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等因素带来的加强内部政治互信等多重挑战。亚洲将如何迎接这些挑战,并通过自身的革新和努力,承担更多责任,寻求共同发展?

  作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试图为亚洲一体化寻求一种可行的、又兼顾革新、责任、合作的共同发展之路。

  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认为,亚洲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助于跨越和修复亚洲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裂痕”,并进而推动真正的区域性整合。在共同发展问题上,各主要经济体应负起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包括在制订国内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本国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不以邻为壑,尽量避免负面的溢出效应。

  周文重相信,一个互信合作、共同发展的亚洲,不仅有利于亚洲的利益,也必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和国际政治秩序的进一步稳定和融合。

  革新、责任与共同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的论坛主题是“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年会首次将革新置于首位,在全球经济乏力、政经微妙之际,革新为何如此重要?对整个亚洲地区而言,最重要的革新是什么?

  周文重:革新 (restructure,not innovation)这个词汇是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先生提出来的。革新在任何时候都十分重要,在目前的形势下更为重要。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暴露了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弊病,也突显了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模式的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止类似危机再次爆发,成为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的挑战。目前的情况是,主要经济体在转型的必要性和大方向上有共识,但具体执行乏力。因此,革新的勇气、革新的智慧变得十分关键。

  本届年会设置了一系列以“革新”为主线的议题,涵盖了世界经济、主要经济体和重点领域面临的革新挑战:

  “中国改革议程: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分会将邀请国内外一流的经济学家和企业领袖,对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未来5-10年的改革进行前瞻性探讨。

  欧盟分会将以“结构改革:重振欧洲的核心竞争力”为题,邀请欧洲国家领导人和10-15位欧洲顶级CEO,把脉欧盟的未来改革方向和实施路线。

  “非洲:古老大陆的新崛起”分会将邀请来自非洲的领导人,向参会代表介绍这块古老大陆上正在发生的变革及其带来的无限商机。

  “拉美:新大陆(000997)的再转型”分会将邀请来自拉美的领导人,分享拉美经济体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变革图存,转型求新。

  对世界经济、宏观政策和行业状况的反思和对变革的诉求,成为贯穿诸多议题的主线,其中包括:“货币政策反思:谨防流动性陷阱”、“汽车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放松管制:金融业的开放与创新”和“就业与教育”。

  《中国经济周刊》:许多人相信,这一轮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正在过去,但显然任何经济体均未能置身事外,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亦引发许多争议。在您看来,今年的论坛主题中所强调的“责任”,其核心含义是什么?

  周文重:本届年会主题中所说的“责任”,具体内涵十分丰富,但核心和目标只有一个:亚洲的共同发展。共同发展呼唤共同责任。

  共同发展的含义广泛,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同经济体的共同发展;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平衡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此相应,共同责任的含义也十分广泛。年会中不少议题对共同发展均有所涉及,其中包括“全球复苏与亚洲的共同发展”、青年领袖圆桌会议“共同发展:青年领袖的责任”、“公益慈善、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企业”等。

  你们提到的各经济体应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也是其中一个方面。在共同发展这个问题上,各主要经济体应负起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包括在制订国内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本国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不以邻为壑,尽量避免负面的溢出效应。

  《中国经济周刊》:欧洲的经济恢复仍然缓慢,其政治和经济合作都面临考验,一体化的经验和教训同样深刻。您认为,欧盟各成员国和美国、中国等国家在接下来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中应该分别担负何种责任?

  周文重:欧债危机的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这给欧盟的团结乃至给欧盟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保持合作势头带来新的挑战和难题。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挑战,就是欧盟各国处境各异,面临的难题不同,各自的政策重点自然不同。在这样的背景下,最重要的不是强调各自责任不同。事实表明,在困难来临的时候,谈判理清“各自的责任”是难上加难,往往谈不出结果。务实的办法应该是,在危机面前,更加突出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目标。

  在我看来,欧盟各经济体在进行结构性改革方面,均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共同责任。现在欧债危机的缓解,只是一系列应急措施之下的暂时缓解,而不是欧债问题的解决。欧盟各国应该果断抓住暂时缓解所打开的机会窗口,加快结构改革进程。最大的发达经济体美国也应加快自身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妥善解决“财政悬崖”问题,这不仅是美国自身的需要,也是美对稳定世界经济和国际货币体系应负的责任。

  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集体“失速”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对全球经济保持稳定与增长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努力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而可持续地增长,就是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应该并且能够承担的最大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博鳌亚洲论坛从过去多年强调的亚洲共赢,到今年强调的亚洲寻求共同发展,在您看来,亚洲的合作发展内容与模式正在发生怎样的重大变化?

  周文重:全球化的压力迫使大小国家和企业都设法通过扩大市场、增加竞争和引进外国资本与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率,都希望获得进入某一重要市场的更可靠的条件,都希望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当前,世界上已形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北美经济自由区两大经济一体化体系。而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亚洲,其经济一体化却尚在酝酿中,迄无突破性进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浪潮日渐高涨,亚洲各经济体加快了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亚洲地区的新一轮区域化浪潮正在形成中,必将给亚洲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东盟、日本、韩国和印度都在积极探索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战略、目标模式和优先顺序,都在加快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步伐。东盟十分强调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保持主导地位;日本则已转向以WTO为框架的多边主义与区域内FTA双边主义并行的贸易政策。

  亚洲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助于跨越和修复亚洲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裂痕”,并推进实现真正的区域性整合。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工程,涉及面广,不能急于求成,应按照由近及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针,有步骤、有层次、由低到高地逐步推进,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更为紧密的经贸关系。

  中国将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亚洲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有哪些?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中国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周文重:总体上看,亚洲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中表现突出,特别是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亚洲经济不仅表现出了很强的抗冲击能力,率先摆脱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走向复苏,而且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中,地位显著上升,正在成为继美、欧、日之后,世界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态势显示,亚洲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

  但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正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一方面,美欧日发达经济体作为世界经济的传统发动机,短期内难以全面复苏,这意味着亚洲海外市场疲软将常态化,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亚洲各经济体,必须调整海外市场结构,开发“新边疆”,特别是要加快发展亚洲区域内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亚洲各经济体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增长后,自身结构性矛盾与制约日益突出,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结构调整与转变发展方式,是亚洲各经济体面临的相同的紧迫而具有长远意义的挑战和任务。

  中国在中共十八大以及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后,必将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换的进程。鉴于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在亚洲经济中的分量和重大影响,中国集中精力搞好自身的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换,特别是大力推动内需,鼓励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就是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最大贡献。

  事实上,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结构调整已成为全球性趋势。如果中国能够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占据全球结构调整大潮的前沿,必将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再调整、对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

  《中国经济周刊》: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一个政府要员、商业领袖和知名学者间的高层对话平台,历届年会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方面,产生了不少创新性思想,也催生了一些政策的出台。请问在新的一年里,面对各种复杂的新形势,论坛将如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周文重:博鳌亚洲论坛以亚洲经济合作为宗旨,认为更高程度的经济一体化是推动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和使命感,论坛成立以来的历届年会均以发展为主线,以合作为基调,以共赢为目标。年会的主题从“开放的亚洲”、“亚洲的新角色”到“绿色亚洲”、“包容性发展”、“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都是围绕着“发展”这篇大文章,通过观点碰撞,产生新的思想和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论坛2003年年会的主题“合作促进发展”和2004年年会主题“开放的亚洲”强调了论坛的中心任务是促进亚洲发展,论坛自身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在全球日益关注亚洲发展的大背景下,论坛2005年会主题“亚洲的新角色”希望为亚洲确定一个鲜明的角色定位;以“亚洲的新机会”为主题的2006年年会通过对亚洲在能源、创新、贸易投资等领域面临的新机遇进行讨论,进一步展现了博鳌亚洲论坛的务实作风。

  2007年,亚洲经济总体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失衡、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失衡、区域发展的失衡、人与自然的失衡等问题也困扰着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博鳌亚洲论坛将2007年年会主题确定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论坛2008年年会主题为“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这是由于亚洲国家已经进一步认识到气候变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生活,人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重大挑战。亚洲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必须寻求“更加绿色”的发展道路,以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作为会议讨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是当年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后,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又一次重要对话。在金融危机阴霾下召开的此次年会重点讨论了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一极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2010年,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保持了相当的经济增速,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当年年会以“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为主题,呼吁亚洲各国果断进行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将“绿色复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论坛2011年年会主题是“包容性发展”。这一年,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亚洲各国各地区都在思索原有的发展模式,如何为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长远的坚实基础是亚洲各国各地区需要共同研究的重要议题。联合国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而提出的“包容性”理念,其内容就是要使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惠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使经济增长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地区。这为亚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导向。

  在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下,2012年的全球经济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各方对经济前景预测均不乐观。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以“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论坛2012年年会集中讨论了亚洲各经济体如何在快速和深刻变革的世界中,转换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会议在此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

  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体系进入历史性的过渡期,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均面临结构性改革的重任与难题。在国际秩序的过渡期和全球性变革的大浪潮中,博鳌亚洲论坛一方面将通过今年年会积极宣传“共同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形成以“共同发展”为核心内容的亚洲声音、亚洲思路和亚洲观念;同时继续做好不同经济体合作共赢这篇大文章。

  我们注意到,长期以来亚洲地区金融合作滞后于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处地位和影响,与亚洲各经济体迅速上升的经济实力越来越不相称。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11月在印度孟买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亚洲金融合作会议,受到亚洲及世界有关国家高度重视,反响积极。论坛秘书处正在筹划第二届亚洲金融合作会议,并初步考虑以构建亚洲基础设施金融机构为主题,争取形成推进相关领域合作的路线图。

  2013年,论坛还将继续办好“亚洲自贸区研讨会”、“博鳌青年论坛”等专题会议,推动亚洲各界人士在贸易投资自由化、青年发展等重要领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