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中国首富为何破产?

发布时间:2013-3-21 22:51:27 来源:央视财经评论 【字体:

  曾造就中国首富的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组。八年前,尚德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其创始人施正荣也随之被评为中国首富。但是8年后的今天,施正荣本人被请出董事会,从事业顶峰跌入水深火热的谷底。曾经的中国首富为何今天会破产倒下?透过施正荣个人的命运,我们该对中国的光伏产业进行怎样的反思?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走下首富宝座的施正荣又跌入谷底,无锡尚德昨天宣布破产重整,首富的命运和中国光伏产业的命运,究竟怎样紧密相连?施正荣本人还有可能东山再起吗?

  施正荣,知名光伏科学家,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创始人,他创始的无锡尚德曾创造国内光伏行业多个第一。短短十年时间,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建生产商之一。而今天,公司破产重整的消息成为众多财经媒体的头条。

  彭予(财经频道记者):3月18号,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经法院审查,鉴于债务方无法归还到期债务,根据《破产法》的相关规定,于3月20号,正式裁定对无锡尚德的重整。

  蒋馨叶(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在我们做出重整裁定之后,法院将会指定管理人对无锡尚德公司的相关资产进行接管,接管之后,对企业的资产会进行一个债券债务的盘点,以及对它目前资产的这个,资产状况进行一个大概的梳理。

  侯明古(美国??本台记者):破产消息公布后,周三尚德电力停牌,所以最新的股价就停留在周二的收盘价上。过去一周,受破产传闻的影响,尚德电力的股价跌落了一美元的关口,最低达到了0.47美元。尚德电力在2007年底达到顶峰,当时的股价是85美元。和那时候比,尚德电力的股价已经缩水99%以上,目前尚德电力只是暂时停牌,至于是否启动以及什么时候启动退市程序,还没有相关的消息。尚德即使退市也要较长的周期和诸多手续,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施正荣(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的下半年到2010年,这两年当中投资过热,所造成的暂时性的产能极度过剩。

  此外,近两年,我国光伏企业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和欧洲相继宣布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这对90%太阳能产品依靠出口欧美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施正荣:双反将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张鸿:尚德的下滑也伴随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个下滑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可能今天我们说施正荣,很多观众还不知道是什么人,但是他几乎是中国光伏产业、新能源产业的代言人。我们看一下他这些年的轨迹啊,其实就影射出了中国光伏产业的轨迹,几乎也是走了一个过山车。施正荣十几年前是从澳大利亚留学,然后在澳大利亚工作了两年以后,靠这两年的工资回国创业,到处去找城市说,你看你们能不能投点儿资,我来创业,我创业以后会给城市带来很大的收益,也是到处碰壁,然后无锡算是慧眼留住了他。

  在那个时候,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光伏是什么,所以那么多城市拒绝了他,就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来无锡把这个事一做大以后,全国的光伏产业就开始遍地开花,所有的地方都开始上这个项目,然后才出现了尚德在全世界都成了佼佼者,然后施正荣才以股价最高点到八、九十美元在纽交所,但是现在你知道他的股价是多少吗?不到一美元,就是零点几美元,而且评价机构给的目标价位是零美元。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伴随了光伏产业从前年开始也开始出现了这样整个的一个下滑。

  史炜:施正荣是一些处在峰顶的中国企业家的一个缩影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施正荣其实是中国一些处在峰顶的企业家的一个缩影,这类企业家在创业的时候,他的投资意识,特别是对高技术引入中国的这些投资的判断,应该说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所以从他的创业经历来说,基本是一种很强的正能量,带动了一个产业整体的发展。那么出现今天这些事情以后,我们要跳出正荣本人的因素。因为它是个大环境,除了欧盟、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这跟这个产业的演进是有非常大的关系,因为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和起点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我们并不落后。但是在最初的切入点的时候,其实我们很多企业家的成功、失败和荣辱,都和最初切入的时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施正荣当时的成功在于他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这个产业发展,随着中国对一个新的产业的市场发育不足,所以他从小到做大,做到全球最大,那么这里面的很多因素不是他个人的因素。所以我们今天在判断施正荣本身的起伏包括公司的起伏的时候,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他个人方面,当然企业家内在的素质、运营的方式,包括他整个公司运营的手段。同时我们要从一个客观的运行环境上来评估,可能会客观一些。

  彭予:目前破产重整的无锡尚德只是子公司

  (本台记者)

  目前尚德还没有确定重组的方案,现在只是刚刚进入破产重组的法院受理的阶段。后续,法院会指定管理人进来以后,还会对重组的方案进行设计和考虑。尚德现在的这个生产经营一切还在正常进行。只是生产线降低了产能,而且目前破产重整的无锡尚德,只是尚德电力控股的子公司,整个上市公司的体系还有其他的经营板块,那么在这一段的重整的期间,他们仍将继续和所有的债权人探讨各种可行性的方案,来帮助尚德回到正常的运营的轨道。

  史炜:很多高科技企业的生成和发展并不取决于纯市场因素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其实除了今天的这个事件以外,其实中国很多的非常优秀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他在创建的时候,它跟纯市场化的很多企业的发展方式是不一样的。基本上就是,比如说有一个好的项目,那么这个项目对地方的财政税收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于是地方政府会鼎力支持,包括土地的使用,税收,银行的信贷,甚至于到更高层面的决定层都会予以支持。也就是说,它的生成不是纯市场因素,那么可能它的优势就在于它对市场的敏感,这种投机或者投资的手段超越于其他的企业。如果是自身的因素,比如说纯粹是经营不善,或者说是其他的资产链断裂等等,但是由于它天生的这个土壤就是混合杂交型的,那么这里面它所涉及的利益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公司的利益。

  张鸿: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把尚德说成是施正荣的尚德,但是如果你去过尚德的话,你会有另外一种想法。最初的时候,施正荣来了,是无锡市政府收留了他,所以你可以觉得无锡市政府做了一个很好的投资,但紧接着在经营的过程当中,在后来发生的一些危机的过程当中,无时无刻你都能看到,就是政府在里面的这个影子。包括它上市,这个地方就能吸引更多的创业者来,会给我带来更好的效益,而且这个项目本身又能带来很快的效益,比如GDP的效益,包括这个又符合产业政策,又能在国家拿到补贴,又是国家扶持的项目。

  我用几天前李克强总理记者见面会的一句话来收尾,他说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要换成市场的手,这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会很痛,但是一定要做,那么就是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史炜: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的下滑不全然是双反造成的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大家的担心可能是对整个能源产业,大家可能了解的还不是非常全面,其实光伏产业对中国来说,现在还刚刚是朝阳阶段。我们判断,其实施正荣,包括他的整个故事都是一个符号,他是代表这一类企业家的符号,中国这一类的企业家还非常多,而且可能在这个企业家的群体当中,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十个施正荣,那么这跟这个产业最初的规划有关系。比如说我现在手里掌握的数据,现在光伏产业从产能来说,到2012年,中国在全球已经占到了63%了。按照一般的经济学分析或者产业分析的话,中国在国际上有非常充分的话语权和价格制定权,还有市场的操控权,但是我们都没有。

  为什么没有?如果我们从产业本身来看,光伏产业在发达国家现在也是非常超前的产业。比如说在美国,奥巴马现在就要提出,美国的能源替代。那么就是要再生能源,要逐步的完成到达到50%以上的份额,那也就意味着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包括煤炭逐步的退出市场。也就是说再生资源的空间非常非常大。那么我们为什么有63%的市场份额,我们又做得很差?就是我们处在产业链的末端。这跟我们的汽车行业一样,中国的汽车现在跟2000年比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汽车的份额很小,现在我们每年2000万的生产量,是第一生产和第一销售大国,但是我们仍然在产量链末端。所谓的一个产品或者高科技产品,你是否具有话语权和控制力,不是在于你产品的数量,首先在于你技术在谁手里头,这是最重要的。第二取决于需求国,因为我们的光伏产业的产品有 90%都是出国、出口,那么国外很简单,因为美国也有很多的中小企业、制造企业,那么他的生产量如果是一个额度的话,你超过他的这个额度,也就是说你在侵占他的市场,那带给他的马上就是失业率的提高。包括欧盟也是这样,所以说他不会考虑你这个产品到底给我多少是合适的,他首先考虑的是对我国内市场的影响,这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作为领导层或者作为政府、作为市场的一个基本的评断。

  双反是一个客观的东西,而且我认为双反不像大家说的,我们的光伏产业这几年的下滑是双反造成的,是我们本身在产品出口的这个政策体系,特别是在外贸出口的门槛上,我们没有一个界定。那么认为好,大家就一股脑的都去出口,尤其在地方政府的决策过程当中,他可以以硬性的文件,指导性的计划,优惠的信贷款,包括各种政策,你只要能出口,你就是好企业,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疯狂的出口,那必然挤占的是一个国内外市场的配置,那么这种配置的结果,就会导致别人倾销的时候,把国内的好的企业、坏的企业包了包都给搁在一块儿,那么正好施正荣的公司赶上这个大浪潮。比如说他的债券本来预期能够达到很好的价格,但是国内产能一过剩以后,国际市场一制裁,他达不到预期的价格,在该转换兑现的时候,但你的诚信没有了,担保也没有了,这里头有很多是偶然现象。所以我说施正荣是个符号,关键是他代表的是在这个历史阶段,就是说我们的高技术企业,新兴的尤其是民营企业,他最初的进入的时候,需要一套的这个完整的产业设施,而不仅仅是产业政策,还包括进出口的各种门槛。

  史炜:政府要尽快制定光伏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门槛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三点,第一点就是政府要尽快的制定产业门槛,进入门槛和退出门槛。第二点,要在外贸政策上,中国必须以现在中国的国情和实力,对我们主产品的出口要确定总量,就是除了国外的配合以外,我们自身要确定出口的一个总量的调控。第三,国家要尽快把光伏产业的技术等级向发达国家靠拢,国家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包括金融手段、财富手段,对这些光伏企业给予更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