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程凯3.5%的空间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3-3-9 7:51:34 来源:不详 【字体:

十八大后,两会之前,在2013年第一期《华夏时报》的策划中,有一组报道叫做《寻找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我们试图给2013年即将开启的改革探索一个理性的起点,一个推动得了、进步得了的原点。

什么是可以“四两拨千斤”,撬动种种其他的改革呢?我一直以来的想法都一样,那就是把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还没有完成的市场化的价格改革进行到底。具体而言,就是利率、汇率和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牵一发动全身。

在上一期《地平线》中,我们发现了两会期间透露出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将深入的信息,提出来真正的转型即将开始。就像央行副行长易纲说的,尽管市场化有不少难处,但利率市场化还是要稳步推进,因为“利率市场化的意义有目共睹,无论是对中国的经济,还是对中国的竞争力,对中小企业融资和农村金融都是有好处的”。

而且,我们还使用温总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预测了2013年的货币政策偏紧。2013年的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是13%,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是7.5%左右,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CPI目标是3.5%,比GDP和CPI的增长率之和的11%,只高出两个百分点。这样能够达到的结果,当然是有利于市场化,通过货币量和货币价格也就是利率,来挤压过剩的产能和产业的泡沫。

其实,就这几个简单的数据,透露出来的信息还远不止这些。7.5%的GDP增速等于再次承认,中国的经济增速不再会有两位数飙升,把目标第二次定在7.5%,说明决策者愿意为市场化的种种改革牺牲一些GDP。

而把CPI定在增长3.5%这么一个偏高的数值上,仅仅是担心通胀压力过大,于是就给自己制定一个相对轻松的目标吗?至少全国人大代表、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不这么单纯认为。在两会期间,吴女士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价格调控目标设定在3.5%,这个目标为资源性价格改革留下了空间,但在价格改革过程中也要注意妥善安排居民生活。”

不光吴晓灵,全国政协委员、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也有这样的想法。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3年CPI调控目标定在3.5%,实际上为年内推进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资源性产品价格为什么重要?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一样,它们要消除的是非市场化的价格对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以利率市场化为例,银行如果可以长期吸纳便宜资金,在长期的实际负利率下,借钱者就是既得利益者,银行、地产开发商和大型国企都是价格扭曲的天然受益者,而最具创新意识和吸纳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要想贷款却难上加难。

同时,轻易就能获得低于市场化价格的贷款的企业,就不再会追求效率和环保的目标,它们可以粗放发展,也能在市场大环境不错的情况下取得令人满意的增长水平。代价是什么?是不靠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最终难以维系,是经济在失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实际上,资源产品的价格如果长期偏低,负作用和长期偏低的利率一样。按照杜鹰的说法,“从改革的方向上看,目前我国资源要素价格、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投融资市场如何完善等方面都需通过深化来解决。只有市场的竞争性更强了,才能推动企业去创新,才能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过去靠出口拉动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维系,必须把经济发展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在价格扭曲的情况下,要素是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的。”吴晓灵和杜鹰,一个曾经是央行副行长,现在也是人大财经委的副主任,一个是影响力最大的部委之一的副主任,他们都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也是最应该对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深思熟虑的思考者之一。因此,他们能从3.5%中读出来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原来这样的空间是给资源性产品改革预留了缓冲的余地。或者说,他们只是希望看到这样的一个空间,可以为他们心中一直在谋划、期待着的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找到空间。

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要市场化,和利率的市场化一样,必然有人得益,有人受损。尽管市场化之后社会总体得到的利益更多,但现在的得益者就不一定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毕竟,这是从他们的嘴里抢蛋糕。也正因为如此,利率和资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才说了这么多年,也只是有了一个改革的开端,远远谈不上深入发展。

如果说,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操作起来可能不会被普通人注意的话,资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可就不一样了,它们关系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杜鹰也才会强调,“石油、水、矿产资源等价格都需理顺,但一定要把握好价改的顺序和节奏,不能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当影响生活成本时,一定会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

很多东西会涨价,但是它们只是恢复到它们应该有的价格而已。GDP的速度因此慢下来,情理之中。(作者为本报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