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一个项目盖 205个公章”的警示

发布时间:2013-3-8 9:11: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体:

  全国人大代表、大同煤矿集团董事长张有喜在山西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同忻煤矿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最少需要跑33个政府部门及下属的单位,先后要出147个文件,盖205个公章。他建议国家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

  办理一个投资项目,需要跑33个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盖205个公章,张有喜代表所在的企业遭遇的审批难、办事难,在各地并不罕见。今年年初,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曾制作一张项目审批流程的“万里长征图”,显示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审批,要跑20个委、办、局,53个处、室、中心、站,盖108个章,共有100个审批环节,需要799个审批工作日。这些大多是按照现行法律和规定必须经历的程序,如果遇到某些部门或人员故意设卡、刁难,企业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下特别的“诗外功夫”,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就更大了。

  一个项目要盖205个公章,要经过100多个审批程序、799个审批工作日,这样的数字和环节,具有突出的警示意义。解决“万里长征”式审批流程背后的审批难、办事难,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其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项目太多、范围太宽、程序过繁、标准过细,主要是因为政府承担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太多。在传统社会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或有其必要,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育日益成熟,不少政府职能已经成为“行政冗余”,需要大幅度缩减或转移,相应的行政审批项目也需要调整或取消。

  其二,对一些政府部门而言,行政审批权就是控制、配置相关资源的权力,行政审批意味着实际的利益,手中掌握的行政审批项目越多,意味着利用资源的空间越大。一些政府部门对行政审批持“宁滥勿缺”的态度,不但不愿意调整或取消已有的审批项目,而且存在着增设、扩充审批项目的强烈动机。对此,需要通过行政审批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遏制部门利益的恶性膨胀,遏制政府部门扩张行政审批的冲动。

  其三,较之审批难,办事难更多地反映了审批程序繁复、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将传统的“串联审批”(多个职能部门按照先后顺序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多个职能部门同时联动审批,减少合并审批环节),加强办理事项标准化、规范化,推行投资项目全流程网上办理。这些在技术层面的改进和完善,有助于提高办事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缓解和克服办事难。

  公民、企业在政府部门遇到的审批难、办事难,涉及政府职能、部门利益、操作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既非孤立存在,也不能单独解决。从根本上说,上述三个层面的工作,需要形成合力驱动的良性机制,纳入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综合改革体系,通过加强人大机关、司法机关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制约,保障和强化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才能真正将行政审批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规范、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和充满活力、富于人性的办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