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户籍纠结将由城镇化逐步消解

发布时间:2013-3-8 9:11: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体: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在前天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首次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回应全国政协提出的推进城镇化涉及户籍制度的若干问题时表示,公安部正在着手多项工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步伐,使长期在城市工作并连续居住、参加社会保险的流动人口有序落户。

  概括起来,黄明副部长的表态要点包括:推动中等城市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有序放开落户限制;小城市和小城镇放开落户限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进一步完善落户政策合理控制规定;通过建立实施居住证制度,以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连续居住年限、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等为主要指标,按照总量控制、公平公正、有序办理的原则,为长期在所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公民打通落户政策通道。为此,公安部将根据国务院《城镇化发展规划》配套制定户籍制度改革规划和实施意见。

  就开放户籍限制这个近年来每次全国“两会”的焦点话题,公安部几乎年年都在全国“两会”上有所表态。但就表态所涉及问题的覆盖面和系统性言,今年的这次表态最显落落大方,亮点也比以往要多。

  一定程度上,人们迄今纠结于户籍制度的僵化,主要在于个人乃至家庭虽早已工作和定居于城市,却无法享受城市居民普遍享有的市民福利。换言之,随着“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为中国农民开辟了进城打工的广阔天地(去年底农民工总量超过2.6亿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已有所打通。其中,作为一个主打衡量指标,至少有数亿农民享有了选择“务农”或“进城务工”的自由,而迄今未能打通的,主要是进城农民工在打工城市的落户难题。只不过,这个问题不是仅仅由政府颁发一个城市户口本那样简单。

  概要之,农民变成市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要有稳定牢靠的饭碗,二要有固定的居所,三是本人或家属要有一笔参加(包括补缴)城镇各项社会保险的原始本钱。如果这三个问题能一一得到解决,领取城市户口本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在上述三个问题中,尤以创造大量稳定牢靠的饭碗为最难。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着重论述“城镇化”,而非笼统论述“城市化”,体现了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清醒认识。

  总体上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过半,但在中西部的广大县域,工业化才刚刚起步。仅以农产品(000061)深加工行业为例,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占全部农业产值的七到八成,中国则只占到全部农业产值的10%左右。经有关部门测算,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深加工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增加农业附加值4个百分点,并为包括食品机械、包装、检测、储运等20余个相关行业每年新增700万个就业岗位。此外,农产品的不易保存特性,决定了其就近深加工的产业特性。因此,以县市为基本区域,牵住农产品深加工这一牛鼻子,以此带动县域工业化进程,增加人口集聚,催生服务业需求,就可以“一业带百业”、“一步棋走活全盘皆活”。如是,城镇化才能建立于扎实的产业基础之上,农民变市民才有了真正求“变”的物质基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论述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现代化,并与城镇化形成上下呼应,主要也是这个道理。

  鉴于特大城市现有生活资源(譬如水资源和交通容量)已逼近饱和极限,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户籍改革主战场将主要在中小城市,考虑到城镇化是未来20年的“新长征”,户籍制度改革也将与此相伴而行,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