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民生数据”引领中国前进路径

发布时间:2013-3-6 8:31:22 来源:新京报 【字体:

  换届之年,这一串扩大民生投入的数据,无疑也是“民生优先”理念的“接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民生投入,无疑是改革的重要路径。

  昨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关于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依然十分亮眼。

  有一系列数字为证——目前年度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

  无论是绝对数字、还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均保持着持续增长。“民生红利”就蕴藏在这一串串翔实的数据中,蕴藏在这些数据的变化轨迹里。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而言,2004年,人均还只有每月700元,到了现在已升至1721元。

  让每一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分享现代化的红利,既是政府的责任所在,也是民众的正当权利。

  尤其是纵向来看,从以往的“GDP至上”到这些年来的“民生优先”,乃至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这样的转型来之不易,值得格外珍视。

  一方面,这一转型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的主动求变,回应民众关切。尽管个别地方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调高增速”的政策倾向,但从整个发展的语境看,“科学发展”理念之下,不再强调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则是毫无疑问的共识。

  另一方面,这一转型也与民众及舆论这些年来持续不断的追问与表达有关。全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改变以往补缺型的社会福利……可以说,强调民众权利的诉求表达,以及政府与民众在这一问题上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了社会共识的达成。

  当然,客观地讲,尽管变化明显,愿景美好,但未来在改善民生方面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环境污染、房价畸高、好的学位难求、贫富差距加大等,若不及时破解这些问题,必然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困扰,甚至会部分抵消已取得的发展成就。

  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有阐述,“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这些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乎民众的生活福祉。

  因此,必须持续不断地释放“民生红利”,并切实推动社会福利转型,让民众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幸福感。

  具体而言,要从资源禀赋的高度认识“发展主义”的局限,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践行民生至上的发展理念,以改革释放民生红利;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保障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增量投入,以实现可持续、制度化。

  换届之年,这一串扩大民生投入的数据,无疑也是“民生优先”理念的“接力”。“民生数据”指引着未来几年的发展,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民生投入,无疑是改革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