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中国经济改革的总抓手

发布时间:2013-3-6 8:31:21 来源:金融界网站 【字体:

  作者易鹏撰文:中国的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主要抓手之一。

中国经济改革的总抓手

  3月5日中国十二届人大开幕式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同时也体现了将出任中国总理的李克强对于未来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

  毫无疑问,中国的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主要抓手之一。但对李克强的新型城镇化的认知,除开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外,更要认知到其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实施改革的总抓手、主命题。

  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格局下,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寻找更大的内需。城镇化既是产业化的结果也是产业发展的平台。城镇化与工业化,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供应侧一个是需求侧,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单纯靠产业尤其工业也将面临内需不足,城镇化后还能够出现更多对于服务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机会。

  由此可见,中国的城镇化必定是中国内需最大的潜力,为此李克强将中国经济的内需最大潜力放在城镇化上是非常有必要。

  但要明白城镇化只是中国最大内需的潜力所在而不是内需所在,要想从内需潜力变成真正的内需,就必须要借助改革来推动其实现。换言之,中国的城镇化是作为最大内需潜力所在,改革则是作为最大红利所在,两者结合起来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动力所在。由此可看到李克强推动的城镇化更是一个中国经济改革的总抓手。

  这次李克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明确提出核心将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之前中国的城镇化更多的是体现为以物为主,直接造成了土地城镇化远高过人口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中还出现了2.6亿处于夹生层的农民工群体,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半城镇化现象,这些人尽管生活工作在城里而分享不到城里的公共服务,这种以物为主的城镇化肯定是低质量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要想从以物为主转身走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其中最大转身并非是基础设施、土地开发这种“硬转身”,而是牵涉到制度改革层面的“软转身”。

  因为长期以来中国高速、巨额的城镇化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建新城并没有达到实现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缩小的目标,也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依旧停留在只重速度而非质量的层面。换言之中国新一轮的城镇化一定将是制度改革的“软建设”为主,基础设施的“硬建设”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