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黄益平欧美日影响国际经济的三件大事

发布时间:2013-2-27 8:51:06 来源:财经网 【字体:

  全球金融危机大幅削弱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这在客观上支持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之比从2008年的9.6%下降到2012年的2.2%。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影响将会日益减弱。恰恰相反,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与强大,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变得更加密切与强烈。在中、短期内,有三件值得关注的国际经济大事,一是日本新的量化宽松政策,二是欧洲持续的经济衰退,三是美国页岩气的开发。这些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可能会对未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也会改变中国经济的国际环境。

  第一,欧洲经济停滞可能不是一个短期性的问题。欧元区经济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一直在衰退,总就业只相当于2006年第二季度的水平,失业率高达11.8%。欧盟原来关于今年年初开始经济复苏的预期显然已经落了空。欧洲的问题并不在于不知道问题的根源,而在于无法实施。一个货币联盟需要银行联盟、财政联盟以及政治联盟支持,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但无法尽快付诸实施,只能是空中楼阁。欧元区与美国的最大区别是其多极的决策体系。因此,欧元区问题的根本解决很难避免一定程度的重组与解体。未来经济增长也许会有上下起伏,但很难在短期内扭转其疲软与衰落的趋势。

  第二,日本对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推波助澜。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包括三大支柱,一是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并直接将2%的通胀率与汇率水平作为政策目标;二是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三是支持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创议,比如通过减税鼓励企业生产、投资。后两条究竟能实施到什么程度、对实体经济能提供多少支持,并不确定。但量化宽松政策宣布以后,日本流向新兴市场经济的资本已经明显增加,多数进入了当地的债券市场。这有点类似于当年的套息交易,但日本央行的政策叠加在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已经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之上,很可能导致未来全球流动性大进大出新兴市场经济,而不是所谓的汇率战。

  第三,美国可能通过页岩气开发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相比较而言,美国的经济状况要乐观许多,尽管短期内仍然需要化解大幅削减财政开支的风险、长期看需要解决债务可持续的问题。但美国经济已经实现了结构性的调整:房地产市场已经止跌回升,失业率也已经见顶下行,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明显的修复。乘欧日经济衰退与中国成本上涨之际,美国制造业在其强大的创新能力的支持下开始逆势翻转。而页岩气的开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从而降低了能源成本。而这个变化可能是长期性,有专家预计美国有可能到2016年实现能源自给。这不仅会改变美国的比较优势,同时还可能重构国际能源市场的格局。

  这些事件会改变全球的经济甚至政治形势,从而影响各国包括中国的经济活动。首先,在可见的未来美国仍将主导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部分专家认为美国衰落、全球多极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看来这样的看法过于激进。美国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有多方面的原因。尽管经历了一场大危机,美国在全球技术与金融方面仍然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而潜在的挑战者如欧洲本身患上了更难以治愈的病症,新兴市场经济则实力相差很多,而且相互之间并不团结、缺乏协调。因此,美国的衰落可能是趋势性的,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仍然将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强有力的领导者。

  同样的道理,美元不会很快衰落,而且每当全球风险上升,美元作为最重要的避险货币的地位就变得更加突出,哪怕风险来自美国内部。也许我们不喜欢美元,但没有别的选择。过去几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多样化的格局在慢慢形成,欧元与人民币的地位在日益上升。但这三者之间的地位完全不是并列的,欧元本身正在遭受严重的金融危机,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况且中国毕竟还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最近几年一些国家的央行尽力分散外汇储备的投资,减持美元资产。无论是分散到欧元资产还是新兴市场货币资产,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其次,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导致国际流动大进大出。国际经济学及政策界对量化宽松政策的讨论,大都集中在对国内经济指标的影响,比如IMF去年发表的“溢出报告”(SpilloverReport)就发现量化宽松政策对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的影响不明显,一旦风险出现,这些央行也完全有能力尽快回收流动性。但所谓的溢出报告,却没有真正考察美、日、欧、英央行货币政策扩张对新兴市场经济与资产的影响。因为这些国家的央行所增发的都是国际货币,因此它们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并局限于国内。最近大量的日本资本流向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就是一个例证。当全球主要央行一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时,对全球市场的流动性的冲击便可想而知。

  如此看来,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与退出可能引发部分新兴市场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周期都是从大量资本流入开始的,然后造成资产泡沫。而一旦资本开始回流,资产价格下跌则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1997年泰国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发生的,2008年韩国、印尼和印度金融市场收到严重冲击也是这个原因。但不知基于什么原因,最近的G20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会议的声明没有提到这方面的风险。作为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同时国内金融机构还相对比较弱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风险,不能做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牺牲品。新兴市场国家现在没有能力改变G20等国际论坛的判断,就只有从自己的政策、措施入手。

  最后,美国若真的通过页岩气的开发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将对全球经济带来两个方面的冲击。美国的制造业真的有可能复兴。从最近的数据看,美国在能源、信息和汽车等行业的投资已经开始显著回升。而美国制造业复兴与中国制造业升级可能是推动未来全球制造业重新定义劳动分工的两大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挤压其他高收入经济的市场空间。另外,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一旦美国停止石油进口,很可能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明显下滑,这有可能再次改写石油进口国与是有出口国之间的收入分配。对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如俄罗斯等的潜在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美国不再依赖从中东进口的石油,美国的中东政策可能相应地发生改变。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可能要求政府减少在印度洋的兵力。果真如此的话,不排除美国会把更多的兵力摆到太平洋(601099)。对我们来说,既需要直击应对太平洋的美国,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把精力甚至兵力放到中东及印度洋。无论如何,我们还得从中东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如果我们乘机实现战略西进,当然也不是坏事,但我们需要有相应的实力。比如万一哪天美国减少其公共服务的提供,即对印度洋航线的保护,我们只能靠自己来保障航线的安全。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来源:作者人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