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政府“门风”没那么容易改

发布时间:2013-2-21 8:51:09 来源:潇湘晨报 【字体:

  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已经发布一段时间,各级政府正在认真落实。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基层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依然存在,拉开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长三角某地的政府大楼取了一个亲民的名字——新市民中心,但去过这里的群众却大倒苦水:“市民中心,远非市民进得去的地方。”(2月20日《燕赵都市报》)

  我觉得这是一个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新闻。基层政府的门难进,那些更高一级的政府机关的门都好进了吗?说基层政府门难进,只是由于基层政府是办具体事儿的,直接面对老百姓,接触的机会更多一些,所以才有这样的感受。

  一些地方政府与部门的大门人民难进,这的确是一个悖论。官员是“公仆”,公仆办公的地儿戒备森严,这实在是荒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悖论和荒诞呢?首先是一个理念问题。官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没有摆正和老百姓的关系。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假如不为老百姓服务,那么老百姓也就没有必要和理由花钱养着这些官员。政府和官员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老百姓办事,服务社会。躲着走,藏着不见,把前来办事的、解决问题的老百姓拒之门外,这样的政府机关和官员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这也是一些法律制度失败的体现。官员躲着老百姓,政府大门对老百姓戒备森严,根本的原因在于怕上访、怕出事。也的确,除了正常办事的,也有不少是到政府部门上访的。这是“门难进”的主要原因。经常会有政府机关留有后门,或者给某层电梯设密码,甚至采取其他种种手段对领导办公地点进行“特殊保护”,就是怕上访群众。

  看到外国的官员坐地铁、骑自行车上下班,一些人呼吁国内的官员也要学习人家好榜样。岂不知,一些官员要是真如此,估计早就被上访者堵得脱不了身了。按理说,对于社会上出现的问题、一些案件,都应该有渠道来解决,但就是因为一些部门失职,一些渠道堵塞,一些公平和正义难以保障,才导致了上访。这让一些政府的大门不敢随便开,政府的负责人不敢随便见老百姓。老百姓顶多只能在电视上看看他们的身影。

  正是基于此,想让政府机关“改门风”就不是那么特别容易的事儿。老百姓不容易进政府大门,看上去是个门卫问题,看上去好像仅仅是一个“门”的问题,其实这个“门”里还套着许许多多的门、许许多多的问题。除了转变理念,摆正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官员和人民的关系,还需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那些上访者在遇到不公的时候,能够在正常渠道解决。这恐怕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只有当老百姓通过法律制度的渠道,通过各司其职的部门都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结果公平、公正,令人满意,那时候,政府的门风不用说,自然而然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