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疏导预期比等待通胀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3-1-26 8:50:5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部分经济学家表示通货膨胀是2013年中国经济令人担忧的一个主要问题,这应引起注意。

  中国的通胀压力去年末显形,预示着本轮CPI筑底基本完成。2012年12月,中国CPI同比增幅为2.5%,连续第二个月反弹,增幅较11月上升0.5个百分点。

  通胀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二者息息相关。中国经济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通胀也必然回潮。综合市场各方预测,2013年通胀区间预计在3%-3.5%。中国通胀问题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代价,通胀容忍度也在抬升中枢。此外,中央厉行节约各种措施将成为制约抑或拉低通胀的意外之喜。因此,通胀问题尚不足以给经济带来显著压力。

  尽管仅从CPI看通胀似乎是“可控”的,但这并不预示着通胀预期也是“可控”的。与通胀温和不一致,通胀预期快马脱缰。首先,投资膨胀预期正在形成。从经济结构看,投资担纲2013年经济增长的主力,无可厚非。但“新城镇化”为地方政府再度开足投资马力的最佳借口。地方大干快上的冲动又在蠢蠢欲动。贵州、湖北、湖南、河南、新疆、甘肃等省公布的今年投资增速目标都在30%以上,河南甚至超过40%。中国经济重走投资拉动的老路引发广泛担忧。

  由社会舆论喧嚣造成的房价续涨预期也在发酵。通胀预期总是会通过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而发泄出来的。由于房地产具有投资和消费等多重属性,关乎每个人的福祉,2012年下半年以来房价大幅反弹无疑撕裂了预期的最后防线。未来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原本只是在一二线城市比较严重的房价泡沫化问题,是否进一步蔓延到三四线中小城镇。

  在国际上,日本政府将全球竞争性贬值货币战争推向全新“高度”的流动性泛滥大环境。国内看,市场普遍预计将释放新一轮刺激政策。得益于新投资计划和消费稳步增长等因素,2013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和银行新增贷款均将继续保持一定幅度增长。

  尽管通胀预期与实际的通胀不是一回事,但通胀预期不断积累所带来的行为将加大通胀压力,且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比等待通胀更为重要。

  我们认为,应该引导流动性在实体经济内“调结构”。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但是自主增长动能仍然偏弱。反映自主增长动能重要力量的制造业投资2012年4季度同比增速继续下滑。同时,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放缓。在增长回升的同时可能增加对私人部门的挤压。因此,积极吸引和引导民间投资需要继续加力。

  房地产调控也不应放松,房价调控是系统工程,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下,还应当继续推出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房价的调控。央行部门也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加强对货币供应的调控,有效引导通胀预期,这主要体现在要提前合理调整社会融资结构和信贷规模。

  事实上,民生改革是稀释通胀的最好方式。中国通胀的诱因已逐步从单纯货币供应量,转向货币供应量与工资、消费增长的协动。利于民生的各项改革才能保证通胀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互动。1961到1970年,日本实施收入倍增计划以来,年均通胀达5.77%,但促进了经济腾飞。2012年我国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均“跑赢”GDP,并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但“喜”的同时,居民收入增长中也存在财产性收入大幅下降、农民工工资增长明显放缓等“忧”。为保证居民收入长期可持续增长,还需不断夯实收入增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