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谁填地方政府投资“欲壑”

发布时间:2013-1-26 8:50:54 来源:金融时报 【字体:

  与地方政府投资资金向何处去一样受人关注的是资金从何处来。“从何处来”也是地方政府目前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贵州3万亿元投资生态旅游、重庆1.5万亿元振兴七大产业、广东4000亿元建设280项重点项目……在稳增长及各项改革政策的刺激下,地方政府不断推出庞大的投资计划。人们除担心地方政府大投资有可能带来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金融资产坏账风险外,更关注地方政府投资的“大胃口”由谁来填补?近期,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规违法融资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透露出国家限制地方政府以融资平台为依托筹集资金的能力,同时也表明再紧地方政府融资的意图。那么地方政府从何处找钱以满足自己的投资欲望?相对于规模庞大、令人瞠目的投资计划,越来越狭窄的投资渠道,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

  以贵州为例,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贵州省财政收入只有1330亿元,因此保守估算,3万亿元的投资项目需要该省10余年的财政收入。考虑到过去几年时间内为完成国家“四万亿”刺激计划,地方政府配套投资已高达18万亿元,更有机构测算短短两年时间地方债务已经飙升至10万亿元,这凸显地方政府的还债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有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投放资金。

  影响原有融资渠道的资金投放并不是猜测。1月6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债登)在其发布的2012年银行间债市年报中就表示,城投债风险发行主体资质在下沉、城投债信息披露不及时、信用评级虚高现象较为普遍等都是城投债潜存的风险。对此,有专家解释说,地方债是指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目前已是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一项重要融资手段,所以一旦城投债发生风险,会令政府融资难度加大,不仅影响新项目的开工,更会影响到在建项目的完工。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情况或许更糟糕,因为即便一些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金为诱惑,目前也很难吸引到投资者。一家商业银行负责人就向记者表示,地方政府还款来源高度依赖于土地出让金,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造成部分地区土地价格下滑,这一主要还款来源正在萎缩,因此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在降低。

  传统资金渠道遇堵,创新融资方式也受到严格限制。《通知》明确规定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租房、公路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不得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并大幅收窄了BT(委托单位建设并承担逐年回购)协议的适用范围,要求只有符合法律或国务院规定可以举借政府性债务的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项目,才可以签BT协议,且必须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偿债能力等,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落实资金分期偿还计划。

  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强烈欲望下,地方政府必将努力寻找突破口。有专家建议说,将过去政府筹资投资变为民间投资为主,减轻政府压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将过去政府主导的投资转变为市场主导,避免产能过剩,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去年年末,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意见的通知》,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交通运输领域。根据实施意见,甘肃将全面开放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通过BOT、BT等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多个省市也明确表态,公布的投资项目都欢迎民间资本进入,政府将为民间资本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服务。

  对于地方政府的主动“示好”,民间资本是否买账还有待观察。一些投资者就表示,考虑到政府投资项目仍以基建项目为主,这些项目的特点是:资金投入多、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很难调动起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同时也担心,在投资过程中,政府如无相应政策支持和保护,自身利益很有可能受损。从目前来看,如无民间资本的参与,地方政府掀起的投资盛宴,最终只能停留在纸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