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国企不能再向政府“找奶吃”

发布时间:2013-1-23 15:50:53 来源:信息时报 【字体:

  1月21日,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与经济界政协委员座谈,广州电气装备集团董事长蔡瑞雄在发言时建议本地项目优先采购当地企业,他埋怨说在广州本地没把国企当亲儿子,出去也是别人的儿子。这话遭到万庆良的炮轰:“市场是开放的,如果你的产品不好,也优先用你的,这不是开玩笑吗?”万书记更直言,其所称的困难“是蒙我,忽悠我”。他还表示,“国企是亲儿子,民企和外资就不是吗?国企不能老想着在政府的温床上成长!”

  国企老是希望得到政府帮助,显然与其尚未在市场历练中脱胎换骨有很大关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与政府处于一种“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之中,政府包办了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一切经营活动,政府对国企就像一个无微不至的“奶娘”,而国企则习惯于吮着政府的“奶头”生存,总也长不大。这种机制之下,国企无论经营好坏,都可以高枕无忧。发展得好,靠的是政府权力支配之下的市场垄断;经营出了问题,也总是由政府大包大揽。而这种垄断行为,必然会排挤掉其他的经济成分,这也是计划经济时期不存在民营经济的根本原因。

  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轨道,国企也被投入了市场,改革的目标就是给国企“断奶”,让它们在市场中与民营甚至外资等企业公平竞争,通过竞争来给消费者创造优质的市场服务。

  现在,国企高管仍提出希望政府“用项目暖企业”,显然是他们停留在原有习惯思维之中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国企仍然希望政府做他们的“奶娘”。但是,蔡瑞雄向政府“找奶吃”,放在今天我国的市场环境中,却并不是一个太过无厘头的要求。国有资本在进入市场后,由于其与政府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因此政府其实对其仍然采取了政策倾斜,这也是一个不必讳言的事实。在能源、交通、通信等能够有稳定利润来源的一些领域,通常仍由国企实行垄断,尽管民营资本进入这些领域未受政策的公开否定,但看不见的“天花板”、“玻璃门”仍然阻碍着民营资本不能轻易进入。

  在广州等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市场发育相对成熟的地区,情况可能好一些。但在其他很多地区,民企只能拾取当地国企手指缝里漏下的一些“边角料”进行经营,并且在信贷等方面得到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弱于国企。每当经济增速减缓,政府出手相救的时候,总是国企最先走出困境。

  因此,国企进入市场以后,必须放弃仍然向政府“找奶吃”的旧有习惯,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以自己的优质产品、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才能逐渐发展壮大。而对于政府来说,则更应坚决杜绝对国企的偏爱,用万庆良书记的话来说,“国企是亲儿子,民企和外资就不是吗?”政府的职能,是向所有的社会主体提供服务,而不是继续给曾经置身于自己襁褓中的国企吃偏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