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部门报表不愿单列“三公”预算?
市政府被要求晒“三公”经费,而正在召开的市两会期间,广州市政府和市财政局提交的《2013年部门预算编制概况》之中,对109个部门的“三公”经费总数做了披露,然而各部门的报表当中却没有把“三公”经费预算单列出来,引起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论。
我认为部门预算没有单列“三公”经费的做法有以下可能:一是部门在现阶段无法得知2013年全年到底应该花多少钱在“三公”支出上。此种解释显然不能接受,因为此时此刻市财政局肯定已经确定了某一个政府部门的预算盘子了,只是等待市人大通过就生效了。
二是部门选择不公开。产生分歧的焦点可能在于:其一,公开的程度如何?如果这些部门也按照市财政局的做法,只是公布“三公”经费预算的大数,而对于支出的细节讳莫如深,还不如不公开。其二,公开之后会不会对本部门产生不利的影响?我留意到迄今为止广州市只有从化公布了“三公”经费支出,而越秀区、海珠区等均选择沉默,据说是不想做“出头鸟”,以免成为被比较甚至被攻击的对象。按照此种逻辑,部门当然也不想公开“三公”经费预算了。
更何况,在当前的财政预算体制下,预算报告只是提供预算数字,而不会对数字背后的意义做更多的说明,而此举又会引导公众只是关心某一部门“三公”经费跟去年相比增加了多少,是兄弟部门“三公”经费支出的多少倍,似乎“三公”经费越少越好,越少似乎说明了该部门勤俭节约,殊不知我们不应用简单的逻辑来看待此事,“三公”经费的支出较多,有可能是该部门在努力为老百姓做事。
可见财政预算,包括“三公”经费的预算是具有双重性的,既有公共性,即用纳税人的钱做事,必须要让纳税人知道,最好得到纳税人的同意;也有专业性,某一笔预算资金是否值得花,如何花才是最有效率的,都应该充分征询专业意见。而在当前的财政预算体制下,对于大多数由财政资金所支持的项目而言,为什么该项目要上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钱,如何花这笔钱,相关的信息资料都是欠奉的,加上很多诸如水利工程、环保科技等项目都需要专业知识判断,公众根本无法探求财政支出的合理、合法的依据,更何况我们需要探讨的是政府官员到底需要坐什么样的公车、一年应该出几次国、公款宴请是否需要喝茅台酒这么具体、细致的问题,政府部门拒绝公开“三公”预算的细节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总之,广州市109个部门“三公”经费预算的细节欠奉,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我认为,市政府是否对各部门有公布“三公”经费预算的要求,以及市财政局是否为这些部门提供相关预算的统一表格,均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心环节在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和完善。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
标签:为何部门报表不愿单列“三公”预算? 三公 报表 水利工程 欠奉
上一篇:统计数据不仅是数据 更是一项权利
下一篇:根治两会“老毛病”需回归民众赋权常识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1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2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4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32013.01.21
·01.20周末私募内部绝密传闻独家爆料2013.01.21
·01月21日宁波敢死队异动股点评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