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总部金融效应及其多重影响
近年来,总部经济在对地方税收、就业和经济转型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了资金流和金融业组织的架构,对金融市场乃至宏观金融调控产生了重要影响。总部金融的运作、效应及其影响,已经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项银涛
近年来,总部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词。特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着力将吸引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总部经济生态,在促进地方税收扩大、就业增长和经济转型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到资金流和金融业组织的重新架构,对金融市场乃至宏观金融调控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基于总部经济生态而形成的总部金融,其运作、效应及其影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总部金融运作模式
1.总部金融产生根源在于企业集团基于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的空间优化组合。
基于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企业集团把经营生产各阶段职能进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将生产职能布局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人力资本相对低廉的欠发达区域,而将决策、投资和内部资金管理等总部职能机构布局在发达城市,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了地区之间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其中,总部一个最重要的职能,是对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与运作。企业集团总部把各地分支机构的闲置资金进行归集,根据分支机构的需要统筹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并将资金拨付给各地分支机构使用。这就是总部金融得以真正形成并发生作用的基础。
2.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目前看,企业集团进行内部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基于集团财务公司的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通过财务公司实现内部资金归集。通过财务公司实现内部资金集中管理与运作,是当前大型企业集团较为普遍的做法。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网站,目前全国财务公司有124家,分属于不同的企业集团。根据现行监管法规,财务公司不仅可以归集集团内部资金,而且还可以向集团成员企业发放贷款,参与金融市场投资与运作。
二是基于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虽然一些企业集团尚未成立财务公司,但设立了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依托于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现金管理服务,集团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也可以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的目的。与财务公司模式相比,资金结算中心主要是一种虚拟管理模式,通常不会实时发生资金流动。
三是基于企业成员之间相互借贷的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松散型的企业集团尤为明显。主要是企业集团财务部以一个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成员企业将闲置资金存放到指定的银行账户;而以一个较低的贷款利率将资金发放给需要用款的成员企业。这种模式通常需要借助商业银行委托贷款形式,以实现相互借贷关系的合法规范化。
3.总部金融运作模式。
所谓总部金融运作,简而言之,依托于总部经济生态以及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总部经济所在区域的金融业服务范围超越地方行政地理约束,日益呈现出向全国扩散、辐射的特点。这意味着地方金融业实现的资金流与地方实体经济的契合度较低。
以北京、上海为例,北京和上海所在地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相当部分是满足外地资金需求。同时,总部金融又不断吸引各类金融业组织形态入驻。总部经济运行特征明显的北京、上海,其所拥有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业组织机构数明显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由此可见,总部金融,是一个系统化的、基于总部经济生态的金融业组织管理与运作模式。
总部金融效应
虽然总部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较低,但对致力于地方金融业发展的地方政府来说,总部金融效应是其建立和发展金融中心城市的坚强基础。目前看,总部金融主要有四大效应,分别是资金归集效应、低成本融资效应、金融业态集聚效应、资金反哺效应。
一是资金洼地效应。
形象比喻,企业集团总部犹如一个洼地,企业集团总部通过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实现各地闲置资金流向总部所在地。从公开数据分析,北京和上海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中游,在10名开外。但北京和上海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位列全国前6名之内。正因为总部金融的资金洼地效应,北京和上海等地吸引了大量的异地资金,实现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1年,北京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2006-2011年,上海市金融业累计实现增加值逾增速连续5年超过经济增速。
二是低成本融资效应。
由于企业总部统一集团资金运用管理,并以总部地位出现在融资市场,这与原先分支机构独立融资时相比,其与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明显增强。而与此同时,总部所在地金融机构资金富裕,资金运用压力较大。两者综合作用,使得总部所在地的融资成本出现下降,为企业集团带来较为明显的整体协同效益。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北京、上海等地的融资利率比其他省市要低。
三是金融业态集聚效应。
金融业经营货币。金融机构跟随货币流。从国际上看,企业总部云集将会带来丰富的金融资源,促成了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与发展。在总部金融的资金洼地效应作用下,北京和上海吸引了各类金融业态入驻。以财务公司为例,全国大约有近1/3的财务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北京和上海的金融业态形式全国最全,各类机构均得到较好发展。
四是资金反哺效应。
总部金融运作,不仅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而且相当部分满足了异地融资需求。从公开数据分析,北京、上海等地贷款余额位列全国前6名内,这与地方经济规模在全国10名开外相比,明显偏高。事实上,基于总部融资进而通过总部划拨资金,使得相当部分信贷资金流向了异地。这种资金“反哺”机制,实现了异地资金回流,而低成本信贷资金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支持了异地经济发展。而总部所在地金融机构从中获得利润,总部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获得税收和增加值。
总部金融效应影响
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快速发展,以总部经济生态为基础所形成的总部金融运作模式,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总部金融以其内部的复杂性与统一性,扩大了产业资本的金融风险,影响到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实施效果。
1.总部金融推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
2005年以前,我国债券市场主要是企业债和公司债,发展总体缓慢。2005年,人民银行发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正式启动。企业集团是银行间市场债券的重要发行主体。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代表的中央企业集团成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融资工具的最早实践者和摸索者。
2.总部金融推进了产融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明显加快。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集团富余资金大量沉淀,同时对金融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中石油、中移动等大型企业集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会沉淀巨额的闲置资金,其资金量可以媲美一家中型商业银行。将闲置资金投资于金融业成为企业集团不谋而合的重要选择。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既有昆仑银行,也有财务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其他金融业组织机构。
据了解,很多大型企业集团将金融版块的重要性与实体版块相提并论,成立专业机构,专门负责整个集团内部相关金融企业管理与运作。根据国资委统计,截至2010年末,有数十家央企共投资了上百家金融资产。在银监会和国资委批准的中石油控股昆仑银行、国电电力控股河北银行、中移动控股浦发银行之外,还有更多央企涉入商业银行以及金融信托、保险、证券和期货等金融领域。
3.总部金融扩大了产业资本金融风险。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大量融合,在推进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产业资本的金融风险。目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银行间拆借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部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还可以发行金融债,这意味着企业集团的风险边界明显外延。
应该看到,若无财务公司,企业集团风险边界大体保持固定,主要风险来自生产经营。但成立财务公司后,由于财务公司大量参与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市场风险与产业资本之间的通道被有效打通。金融市场风险可实时传播到企业集团。不仅如此,企业集团控股的金融机构,其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会对产业资本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4.总部金融影响到宏观金融调控政策有效发挥作用。
总部金融以其内在复杂性和系统性,应对宏观金融调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金融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是以内部集中管理应对宏观金融调控,影响货币政策有效传导。货币政策主要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决策来实现逆周期调控目的。但企业集团在投资和生产决策方面实行集中管理,使得货币政策调控意图较难传导到企业集团的各个分支机构。在集团层面实行经营生产集中管理,会明显加强企业集团的顺周期经营性。
二是以总部议价应对利率政策,削弱利率政策实施效果。在融资市场,企业集团通过总部与金融机构议价,可以实现低成本融资目的。当基准利率提高时,企业集团融资成本上升幅度要低于基准利率提高幅度。除贷款外,企业集团与金融机构合作大量开发出创新融资工具,有效规避了贷款利率下限管理。
三是以规律性资金划拨改变存款区域分布,加剧地区存款波动性。通常,企业集团以一个季度作为经营核算周期,在内部资金划拨上,体现为季度初第一个月大规模下拨资金,季度最后一个月大规模归集资金,使得总部所在地存款出现“季度初下降、季度末回升”的变化特点。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的资金归集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但资金量变化在季度初和季度末表现尤为明显。
四是以集团信用扩张替代货币使用,增加全社会信用规模。企业集团是融资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是各种社会融资渠道的重要实践者。此外,企业集团还发行商业承兑汇票,替代货币使用,支付给服务与产品供应商,增加了全社会的信用规模。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型企业集团发行的商业承兑汇票,其信用并不差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
规范总部金融发展的对策措施
无论从何种角度分析,总部金融对地方政府发展金融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总部金融效应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深远。考虑到总部金融不仅扩大产业资本金融风险,也影响到宏观金融调控政策实施效果,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其运作机制,规范其发展。
一是加强总部金融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总部金融运作模式也日益复杂,与传统金融业的融合明显加快,金融创新也快速发展。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总部金融运作机理,了解总部金融对资金流变化的影响。比如,全国月度存款余额波动越来越大,除了理财产品影响,总部金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是规范产融发展。产融发展的趋势将是形成由产业资本控股的金融控股集团。在国外,无论何种形式的金融控股集团,均要受到严格监管。虽然针对企业集团产融发展未有明确规范意见,但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这对于正在进行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大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还要尽快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职责。在美国,美联储负责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目前看,基于金融系统稳定性职责,似应将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职责赋予人民银行。
三是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总部金融洼地效应,使得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更加稀缺,影响到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由于欠发达地区还承担着资源消耗与污染的事实,更加需要金融的支持,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四是防范产业资本金融风险。需要加强读一产业资本金融风险的监测分析,规范产业资本控股的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建立防火墙,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