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货币”难动摇
写在前面:今(11)日,欧洲央行及英国央行的议息会议将分别公布结果,日本政府日前敲定的总额逾20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也有望正式出台。
发达经济体一轮接一轮推出宽松货币政策,透露着挥之不去的全球货币战隐忧。全球货币宽松潮涌,中国不能独善其身。承压海外流动性冲击的同时,“稳健”货币政策如何着力实施,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周晓艳)
在欧盟经济迟迟不见回暖迹象之时,欧洲央行2013年首次议息会议吸引了各方的注意力。市场都在猜测,继美国、日本加码经济刺激政策后,欧洲央行此次给出一剂“强心针”的可能性有多大?
“虽然不好预测会议会否进一步降息,但是宽松货币政策应该是欧洲央行今年的总体趋势。”10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方福前教授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目前不仅是欧元区,全球几大经济体的经济回升都缺乏动力,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主流。
不过,美、欧、日等的货币刺激政策显然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了诸多压力,如中国部分商品价格近期就出现大幅攀升。“中国正面临一个艰巨的考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双刃剑作用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对导报记者表示,中国需要对此轮海外流动性冲击做更多的准备。
新年之局议宽松
北京时间11日,欧洲央行以及英国央行的议息会议将分别公布结果。作为两大央行在2013年的首次货币政策会议,其一举一动正牵引着全球投资者极大的关注。会议尚未召开之时,市场上已经风声鹤唳。
“金市、汇市都在等待消息,拿不准方向,不敢多动。”长期关注境外投资市场的投资者张权对导报记者表示,截至10日20时,国际金价一直在1650美元/盎司左右徘徊,欧元汇率的表现也颇为平稳。
市场担忧来源于欧盟经济近期的低迷表现。“虽然市场分析多数认为降息恐怕是3个月以后的事,但不排除为了短期刺激一下经济,欧洲央行此次会议后透出一些降息或者其他宽松政策的倾向。”张权说,一旦消息出来,欧元汇率下挫、黄金上涨的幅度都会很大。
方福前对导报记者分析称,上述担忧并不夸张,因为去年为缓解欧债危机,欧元区多国踏上紧缩之路,但效果并不佳,且政府开支削减反而使得欧元区陷入失业率升高和经济萎缩的双重困境。
欧盟统计局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去年三季度GDP 终值萎缩0.1%,年率萎缩0.6%。至此,欧元区已正式进入4年里的二次衰退。同时,欧元区失业率正在攀升,于2012年11月升至11.8%,创出1995年有记录以来新高,也高于2012年10月的11.7%。
“除非有全球性的技术革新或者科技革命,否则欧元区很难从泥沼中走出来。”方福前认为,宽松货币政策成为欧洲央行推动经济复苏的不多的可选方案之一。不过方福前等专家也表示,考虑到货币政策并不能真正改善经济环境,且欧元区如果再度下调利率(从0.75%降至0.5%),就将进入负利率时代,欧洲央行此次应该更为谨慎。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不会宣布降息,但是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应该会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一些消息。如在目前通胀水平上的措辞有所改变,或者在资产购买规模上进一步有所放开。“不排除加大购买政府债券规模的可能。”方福前说。
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其实,不仅是欧洲央行可能加大宽松力度,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也都有可能继续加码宽松政策。
有机构分析认为,日本央行如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或将在近期议息会议中上调国内通胀目标至2%,同时还将考虑采取更多的宽松措施。这一措施很可能以再次扩大央行资产购买与放贷计划规模的形式施行,如购买国债和贴现国库券。
不过,这种世界几大经济体集体宽松政策的倾向也随即引起了业内担忧。“受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欧盟和日本继续扩充现金流量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风险持续存在,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越来越大。”彭刚表示,加之近日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今年国内抗通胀的压力不容小视。
这一形势下,中国如何应对,会否加入货币宽松行列,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货币政策方面不能放松,应该继续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关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陈贺对导报记者分析说,2011年和2012 年国内货币已经超发,2011年货币存量比2007年增长了一倍,2012年仍持续增加,与名义GDP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开。今年中国应该稳定贷款增速,并进一步扩充社会融资渠道。
“考虑到中国经济政策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举足轻重的影响地位,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稳定同时也有利于预防进口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陈贺说。
在他看来,由于国内经济已经出现转暖态势,且通胀压力又出现上涨,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短期内应该不在央行考虑之列。“与之相比,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或是应对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的一个途径。”
彭刚则表示,目前我国国企发展受限,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活跃程度,起到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也有专家表示,利用减税、放松市场准入等措施,可以降低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供给面带来的负面冲击。
上述专家均认为,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来说,调控政策要更加稳定,尽可能使用数量手段对冲流动性,避免本国货币过快升值,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汇率摩擦和外贸争端、抑制通胀、热钱监管等方面的长期准备。
标签:中国“稳货币”难动摇 稳货币
上一篇:货币政策如何稳健
下一篇:上月出口增速创七个月新高
·美国财政悬崖逼近 两党将展开最后谈判2013.01.11
·财政悬崖后果详解增税减支难以避免2013.01.11
·美国财政悬崖将至 道指低开0.27%2013.01.11
·2012年欧佩克石油收入逾万亿元美元2013.01.11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关于税收分歧细节详解2013.01.11
·长阴首现 行情尚未结束201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