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国际要闻 >> 浏览文章

李泽楷高标哄抢美电动车企菲斯科 跟随其父投资路线显现

发布时间:2013-10-16 15:50:00 来源:网络 浏览: 【字体:
李泽楷高标哄抢美电动车企菲斯科 跟随其父投资路线显现,电动车

  同样受到美国能源部扶持资助的Tesla和Fisker两家电动车公司,如今他们各自面临的境地却截然不同,前者事业蒸蒸日上,后者则陷入破产危机。

  据21世纪经济的报道,10月11日,美国能源部举行的菲斯科汽车债务拍卖会中,中国投资者扮演了主角,最后亚洲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赢得标的。

  美国电动汽车企业菲斯科公司在其运营的6年期间从未盈利过,一年前已经被迫停产,其做出多种融资努力后,于今年5月宣布无力偿还债务。菲斯科走向末路的根源是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层的分歧甚至导致了创始人之一的亨里克·菲斯科离开。

  李泽楷是此次竞拍中唯一的“门外汉”,但其电讯业背景也是其最大优势,未来汽车的智能化需要跟电讯业整合。李泽楷的商业逻辑是,把汽车和IT软硬件集合,打造新的商业帝国。他认为IT已经超越了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的范畴,“软硬件结合是IT业未来的趋势,特别是移动服务,比如云计算。”

  垂死的菲斯科

  菲斯科在2007年成立,因其增程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产品定位红极一时,去年春季其债务危机出现前的资产评估高达22亿美元。

  但其第一款产品Karma充电式混合动力跑车在推出后并没有获得市场认可,拖累了菲斯科的下一步计划。这款售价高达10万美元的车型,在2011年上市后的一年多里只卖出了2450辆。菲斯科持续亏损,最大的负债是一笔来自美国能源部的1.68亿美元贷款未偿付。

  今年3月,菲斯科创始人之一亨里克·菲斯科被迫出走。不久,菲斯科公司宣布无力偿还美国能源部的贷款,政府派出的重组建议团队接管菲斯科公司。

  不过,中国汽车企业却对这家垂死的公司充满兴趣,先后有吉利汽车、东风集团、北汽集团、万向集团派出团队前往美国菲斯科调查,进行出价评估。不过前三者在接触的过程中先后退出,万向集团旗下的VL汽车公司和美国GTA公司走到了最后。

  李泽楷带着其私人投资公司太平洋世纪公司的投资团队对菲斯科汽车进行了更加详尽的调查,本身具有的优势全面盖过了其他竞争对手。一位了解到菲斯科债务拍卖会状况的汽车分析师表示:“李泽楷没有给其他竞拍者机会,报价高到其他竞拍者无法接受。”

  上述分析师认为,李泽楷至少在两个方面具有优势:一是除了偿还债务外,对菲斯科的出价远高于其他竞争者。按照此前报价,大部分竞价者喊出2000万美元上下,最高报价为德国投资公司FritzNoisAG开出的2500万美元,但李泽楷一开始就标出了2500万美元至3000万美元;二是李泽楷联合了菲斯科的创始人亨里克·菲斯科竞拍。

  要下一盘大棋?

  菲斯科的核心技术仅在于车身制造,底盘、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来自于合作方量子技术公司,菲斯科只有使用权。这也成为不少洽购者最后退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以资本运作著称的“小超人”李泽楷这次却有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李泽楷在通讯行业征战多年,其可以利用掌握的IT、通信技术和资源进军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同时也为IT产业找到新的出路。

  对于IT业的发展,李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他认为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都已经过时,软硬件结合才是IT业未来的趋势,特别是移动服务,比如云计算。在不久前其赞助的“2013沪港台青少年IT夏令营”上,李泽楷演讲称:“我要提醒你们,搜索和社交网络已经用烂了,你需要看得更远。”

  李嘉诚欧美投资路线

  李泽楷近年进行私人收购主要集中在移动互联及保险业务上,去年底收购荷兰国际集团(ING)的港澳及泰国寿险业务,收购菲斯科后,李泽楷跟随其父李嘉诚进军欧美的路线也逐渐显露。

  李嘉诚主导下的家族收购今年以来加速了欧美投资,其中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249亿港元的四宗欧洲收购,此举被成为“李嘉诚西进欧美抄底的路径”。

  今年6月,李嘉诚斥资9.43亿欧元(约97亿港元)收购荷兰最大的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AfvalverwerkingB.V;2011年,李嘉诚长子李泽钜以24亿英镑收购了英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公司之一Northumbrian水务;去年又以6.45亿英镑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

  不过,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主要经营港口、地产、零售、基建、能源和电讯为主业,海外收购也以电讯和能源为主要目标,2012年其以9亿欧元和1.25亿美元收购了电讯公司Orange的奥地利和以色列业务;2010年,李嘉诚以91亿美元从法国电力集团收购了英国电力网络业务EDFEnergy的电网资产;更早的时候李泽钜完成了对英国“兔子”电讯公司的收购。

  李嘉诚等香港富豪齐撤港资产

  10月14日,周一。香港富商控制的企业王国出售主要资产或分拆业务上市的消息,近日时有所闻;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长和系放售百佳分拆屈臣氏,以及电能实业安排旗下港灯业务独立挂牌。

  市场焦点虽尽在李嘉诚身上,但长和系绝非唯一部署透过出售资产套现的上市集团。新世界发展、鹰君、合和,不是已完成分拆旗下酒店资产,便是积极筹备酒店物业公开招股。另一边厢,创兴银行和永亨银行控股家族过去两个月先后证实与潜在买家进行可能触发全面收购的洽商。

  李嘉诚近期的连串动作,引来坊间许多揣测,但他一手放售处于饱和状态的本地零售生意,另一手则重整系内架构,既套现减债又为进一步拓展欧洲电讯业务创造条件;加上李氏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围绕香港处境的评论难言乐观,长和系近期动作之多虽令市场眼花缭乱,但论者对李氏连串举动背后的玄机,掌握得仍比较清楚。

  值得探讨的是构成交易的另一方—买家—的动机。在这一节上,非但长和系资产竞购者的动向必须注意,正在洽购永亨、创兴控制性股权的潜在买家,其意向同样大有讨论价值。

  《经济学人》在最近一篇评论中,以“湿水炮仗”(dampsquib,没用的东西)来形容上海自由贸易区。李嘉诚显然不会同意,但《经济学人》有此比喻,出于北京对金融安全看得极重,为上海自贸区业务施加的限制,远比这个试点标榜的“自由”显眼;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香港,优势不会于可见将来消失。

  按照一些市场统计,自2009年3月美股见底以来,金融股虽已大幅反弹,但过去四年发达经济体作价逾10亿美元的银行并购,估值中位数仅为市账率1.1倍(政府收购例外),跟海啸前永隆被招行买下时高达3倍市账率的估值,不可同日而语。永亨、创兴多次传出卖盘却只闻楼梯响,并非控股家族不再意兴阑珊,而是作价离理想水平仍远因而惜售。

(责任编辑:DF118)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guojiyaowen/13403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