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风险规避 >> 浏览文章

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数量创历史新高

发布时间:2013-1-11 7:45:00 来源:不详 【字体:

  《CDP2012中国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数量创出历史新高。究其原因,发现这是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驱动

  实际上,我们国家早已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规划,涉及节能减排、新能源、碳排放交易等领域。

  发改委解振华副主任曾阐述过,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国家编制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1-2020年)》和《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从而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目前,碳披露越来越被中国企业所认同和接受,各试点地区正在有条不紊地构筑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期待在2013年正式展开工作,2015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展开,以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市场的要求。为了完成预期的减碳任务,企业都将接受强制的约束性减排指标与相应的监督。

  价值链驱动

  企业价值链的推动作用为企业收集碳排放数据、减少能源消耗、产品再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强大动力。从企业所在行业的角度考虑,目前公布的即将纳入碳交易体系的行业范畴有近28个行业,100家中国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有46家可能被纳入各试点城市碳交易。很多企业不仅对自身运行中的节能减排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同时它们也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节能减排。例如,联想集团从2009年开始,就积极披露企业碳信息。联想在世界各地设立了40个以提高能源效率为目标的项目,减少了运营中近20%的用电量。联想已作出承诺,在未来连续三年,每年购买1000万千瓦小时电力的绿色认证能源,来减少15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种对上下游供应链的低碳要求,被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所认可,如苹果公司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排放报告,富士康公司就规定必须购买碳盘查的服务。由此可见,碳盘查不能由一家企业从头做到尾,需要整个供应链乃至全行业的联动。通过绿色运营改善整个供应链的能源效率和资源效率,从而促进全行业的低碳发展。

  社会责任意识提升驱动

  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21世纪企业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企业也更加关注对气候问题的应对,包括积极响应外部环境对碳排放的要求,实现企业低碳发展模式等。短期内可能使企业成本增加,但从长期来看,非但不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反而还可以强化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动机和刺激技术创新行为的发生,创新所导致的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约最终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机构投资者在审核企业金融风险时,同样将企业是否能够履行社会责任、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破坏,看作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考核方面。此外,机构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也会更加倾向于那些能够履行社会责任、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消费者导向驱动

  广大消费者青睐绿色环保产品,贴有碳标签或者环保产品认证等具有专业鉴证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关注。这一需求为企业设计低碳产品,发展低碳业务开创了新的市场。为掌握市场潮流和动态,很多环保领先企业已经把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核算、衡量、报告和减排提高到战略日程高度。

  消费者期望看到企业主动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排放,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排放少、能效高的产品。在这两方面有创新的企业能使它们的产品差异化,从而领先竞争对手,得到市场回报。

  产品碳足迹与企业品牌声誉有正相关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有58%的消费者声称他们青睐于那些为减少碳排放而做出努力的企业,68%的消费者认为碳标签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并帮助消费者了解更多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做法。绿色消费者群体人数在逐渐增加。

  贸易壁垒驱动

  低碳经济尽管为各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其对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和推动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随着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产品的环保和碳排放标准的进一步提高,“低碳”将逐步成为新贸易通行证。不断“走出去”的企业和出口密集型企业,为能够达到目标国产品质量标准,拿到市场准入通行证,不断开展碳核算工作,加大信息披露和报告透明度,增加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需获得ISCC体系认证,才有资格在欧盟范围内经营生物质或者相关的终端燃料产品。随着国际社会对碳减排工作的日益关注,“碳标签”、“碳税”等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高能耗、低附加值企业出口的隐形贸易壁垒,越来越多的市场将强制要求企业披露产品的环境排放信息。因此,中国企业迫切需要主动实践低碳战略升级,提供符合低碳消费模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链 接·

  中国市值前100上市公司

  碳信息披露调查结果

  2012年,按照英国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的样本选择方法,邀请综合排名前100的中国上市公司开展了有关气候变化的投资者调查问卷工作,调查涉及气候变化治理、风险预估与机遇把握、和相关利益者沟通以及具体减排措施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企业在谈披露方面日趋重视,但机遇认识仍然不足,同时详细碳排放数据也比较缺乏。

  企业日趋重视

  低碳行动逐步开展

  调查结果显示,78%的企业表示有个人或团体承担气候变化职责的最高管理工作,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公司商业战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在气候变化应对和管理方面的态度日趋积极。

  某些上市企业也披露了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主要包括,开发和实施CDM项目,购买碳信用额度,进行绿色投资,发展清洁或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产业链等,企业正逐步走向低碳发展之路。

  风险意识形成

  机遇认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65%的企业将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整合到全公司适用的识别经营风险和机遇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中。多数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意识已基本形成,尤其针对政策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包括可能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产品碳标签和能效标准的要求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等。

  相对于机遇,企业看到的更多是风险,由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因素,同时也是现阶段多数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企业碳管理、碳盘查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企业碳盘查、碳管理人员对于相关标准、核算方法、基准年选取、边界界定等理解有待加深。此外,对识别排放因子及其来源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从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角度出发,企业应逐步考虑和核查来自于供应链的排放。

  详细碳排放数据缺乏

  减排指标逐步量化

  调查显示,涉及具体排放数据等定量信息的披露时,企业提供了其直接温室气体与间接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数据。企业通过年报的形式公开相关信息。这一方面说明,企业在公开碳排放信息方面有了较为开放的态度,但同时也显示,拥有详细且全面碳数据的中国企业数量仍然较少。

  调查显示,83%的企业表示,在报告年度内正开展减排行动,包括采购节能建筑材料,改造电力通风系统,使用低碳照明,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节能量、减排量等方面相关减排活动的量化信息,有30%的企业在报告年度内制定了有效的减排目标。

  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步推进,从银行业、ICT行业到能源类行业等都在不同程度地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同时,众多企业除对自身运行中的节能减排严格要求外,还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节能减排。绿色运营促进了整个供应链乃至全行业的低碳发展。 (根据《CDP2012中国报告》整理)

标签:碳排放 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 ISCC 排放因子 低碳 cdp2012中国报告 边界界定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 温室气

上一篇:火电企业减排见成效 污染物排放数据仍朦胧
下一篇:华丽家族两大股东昨日大宗交易套现2.61亿

相关阅读:

·美国财政悬崖逼近 两党将展开最后谈判2013.01.11
·财政悬崖后果详解增税减支难以避免2013.01.11
·美国财政悬崖将至 道指低开0.27%2013.01.11
·2012年欧佩克石油收入逾万亿元美元2013.01.11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关于税收分歧细节详解2013.01.11
·长阴首现 行情尚未结束201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