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基因 别人做主
人们已从基因组研究中获取了巨大的知识和经济利益,而且几乎每天都在增加。我们了解到,特定基因如何与疾病——或者与疾病预防机制相联系。几千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花费10多年时间,耗资超过10亿美元,才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如今,同样的工作在单一的一个实验室里一两天便能够完成,只需1000美元——而且这个费用还在不断降低。随着这些进步,我们正在逼近现代科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个性化医疗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很多疾病的治疗方式都是根据个人的特定基因序列量身定做的。当然,前提是我们拥有自己的基因。
然而,接近20%的基因组——也就是超过4000个基因,已经被至少一项美国专利所涵盖,包括阿尔兹海默症、结肠癌、哮喘,以及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与乳腺癌密切相关。一家专门研究分子诊断技术的公司——麦利亚德基因,拥有这两个基因的专利权。任何人如果未经许可开展与这两个基因有关的实验,都可能会因为侵犯专利权而遭到起诉。这意味着,麦利亚德可以决定哪些人可以对这两个基因做什么样的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诊疗手段收费几许。对于其他的基因,以及像麦利亚德这样拥有这些基因相关专利的药品公司、科学家或大学,情况也一样。
2009年,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和公共专利基金会代表20多名原告,发起了一项针对麦利亚德基因公司和美国专利及商标局的诉讼,向麦利亚德的专利权以及任何公司取得基因序列的专利权提出质疑。经过多年反反复复的上诉和撤诉之后,最高法院终于开始听取针对核心问题的辩论:人类基因能否被授予专利?
基因也有专利
传统上,专利作为对原创性的回报和对创新的鼓励,只会被授予发明。像DNA这种天然存在的物质是不受相关法律管辖的。然而在1980年,任职于通用电气的科学家阿南达·莫汉·查克拉巴蒂,为一种细菌申请了专利,他改造了这种细菌的基因,使之能够食用原油。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以细菌是自然产物为由,拒绝了查克拉巴蒂的申请。查克拉巴蒂告上法庭,争辩通过改造这种微生物,他的创造性工作赋予了其价值。最终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而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做出了有利于这名工程师的判决。“微生物是活体这一事实对于专利法的目标而言并无法律意义。”法院写道。查克拉巴蒂的创造成了第一个被授予专利的生命形式。
从那之后,基因“从自然纯净的状态中被分离了出来”,成了可以享受专利保护的对象。最早一批这样的专利授予了改造之后产生特定蛋白质的DNA,如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在使用的胰岛素。这些专利基本上没有产生过争议。
但这些年来,专利也被授予了识别出某些基因变异的个人,这些基因变异可能提高患病的风险。任何想要对这些基因——哪怕是其中一小段DNA序列,开展研究的科学家都必须缴纳授权费,其效果令人寒心。公共卫生官员和学术领袖认为,这样的专利已经阻碍了多种疾病研究的开展。
“对天然产物的专利权,会使专利持有人有权拒绝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观察、描述或者分析这种天然产物。”曾经参与主持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埃里克·兰德在一份非当事人意见陈述中写道,“这个障碍具有内在的不可逾越性:一个人如果不能合法地拥有一种自然产物,便无法研究它。”而且,如果一家公司拥有了某个基因的专利,它对那种基因(或者其DNA上的任何片断)上事关我们健康、包括生死存亡的信息也享有了专利权。
假如一名妇女遗传了BRCA1或BRCA2的某个有害版本,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比未携带这种基因的妇女高5倍,患卵巢癌的风险也大得多。而麦利亚德拥有这两个基因的专利,那么要了解自己是否携带有害变异,只有一个方法:花3000美元做一次麦利亚德基因公司提供的血液检测。要想在这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上寻求其他意见,唯一的选择是付费再做一次这个测试,因为麦利亚德依据专利法赋予的权力,阻止其他实验室开展这项测试或者研发替代性测试。
在西方,乳腺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最先进的测试也有可能出错,而其他方面的意见能够拯救生命。
未来还会出现太阳的专利吗?
“就在个性化医疗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却很讽刺地生活在了对基因组学限制最严的年代。你不得不问,医生仅仅检视我的DNA便是侵犯专利权,个性化医疗还怎么可能实现?”生物技术产业则争辩道,如果它们的专利权得不到支持,企业和很多商业机构,尤其是严重依赖转基因产品的制药公司和农业公司,便会失去创新的动力。
在上诉法院的辩论中,麦利亚德公司的律师把使用该公司拥有专利权的基因和从地下采矿做了类比。没有人工的提取过程,矿物便没有用处。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庭的法官威廉?布莱松询问麦利亚德的律师格莱格·卡斯塔尼亚斯,这是否意味着单是将某种元素从地下开采出来就应当被视作一项发明。麦利亚德的律师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乔纳斯·索尔克不会觉得有趣,然而如果最高法院接受了麦利亚德的辩词,太阳,以及其包含的碳、氢、氧,将真的可能成为专利权争夺的对象。同样的,还有我们体内的每一个基因,以及科学家奋力战胜疾病过程中不断发掘出来的那些DNA。■
(作者系《纽约客》专栏作家,译者:秦鹏)
,大部分的订单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并运往世界各地的。 所有的地毯都可按照客户对大小、规格和材料的不同要求进行编织。甚至所有的样品之间也可以根据积木式系统自由进行组合。有超过1200种颜色的毛线、丝线和荨麻线可供选择。
开业后的第一个月真是门可罗雀,团队有些动摇,我对他们说:我已做好了两年不盈利的准备,我重庆还有一套房子,最差的情况是把房子卖了。实际上,之后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开始销售,不到半年营收就持平了。
我看过一段电视访谈,讲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在国家队的时候,曾说过如果我们每天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练得比别人苦,对人比别人好,我有什么理由在赛场上的表现不如别人呢!?我们也经常拿这个鼓励我们的员工,如果我们不遗余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还有什么让我们不如别人呢!?所谓自信就是来自这样的努力吧。
《投资者报》:《大师系列》项目是什么机缘启动的?初衷是什么?
张启: 我们公司2009年成立,最早的展厅开在燕莎附近。2010年3月的一天,宋涛老师给我打电话:“我叫宋涛,你的地毯不错,是否可以见面聊聊?”就这么简单,当时刚开始做,信心非常重要,有一个人主动来电话肯定了我们让我非常高兴。我去了他的办公室,才知道他在中国原创设计和现代艺术圈中所做的事情和影响力,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朋友,大家建议我做现代艺术在创造地毯。我对艺术圈设计圈接触很少,完全是一个听众,但我有自信他们所说的是可以用手工地毯工艺实现的。与宋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为我打开了一扇门,由他牵线,达成了我们后来与《艺术财经》杂志的合作项目。就是由《艺术财经》杂志出品人于天宏、主编顾维洁代理7位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方力钧、周春芽、刘野、丁乙、谭平、杨少斌、李磊),与我们签约联合推出《大师系列》限量手织艺术地毯 。也因此,我们将展厅搬到了751设计广场宋老师的工作室自造社的隔壁。
《大师系列》项目的初衷是,我们希望看一下在手织地毯领域可以实现的艺术高度是什么。其中有两个特别的意义,第一是在全世界地毯织造领域第一次有这么大规模的现代艺术家群体参与地毯的创意, 如杨少斌,专门为这个项目做了一个新作品,实际上是用油画的手段设计了一张地毯,对他来说原画已经没有地毯重要了,创作的最大享受是看到作品变成地毯的惊喜。第二是在艺术圈中,很多艺术家在遇到创作瓶颈时希望寻找到新的表达方法,这也是第一次现代艺术家群体同时以丝、毛、麻来做基础材料,以手工编织为基础手段的艺术创作,艺术家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寻找突破的有益尝试。虽然项目还在进行中,他们已经完成的艺术地毯在2011年保利秋拍反响强烈并引起了许多艺术品收藏家的关注。
《投资者报》:您对《大师系列》项目的机会和风险是怎样把握的?
张启:《大师系列》项目我们只是初尝甜头,最后一张作品是丁乙老师的,将在8月份拿到。之后,我们会在北京、上海做地毯与原作对比的群体大展,艺术家要带原作出席。艺术家各自也会举办自己的个展。如:我们曾在成都举办过周春芽的艺术鉴赏会,他把他全世界的藏家都邀请过来了。其他艺术家也会在他们画室或者特殊的场合把“毯言织造”[中国]介绍给他们的藏家群体,甚至直接达成收藏意向,这对我们是非常好的推广渠道也是最大的机会。项目完成后,每个艺术家每个设计最终会推出5件作品,由艺术家认证后提供收藏证书,价格由艺术家按照自己的实际状况来制定,销售收入我们与艺术家按照合约来分成。之前打样的产品或者被艺术家收藏,或者与艺术家协商出售,但没有正式的收藏证书。
最大的风险在于达不到艺术家的效果,如果做得不到位就把这条路断了。我相信这个项目一定不会亏,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所以我们一点都不着急,沉下心来按部就班地做。艺术家们最好提出自己的要求,我们一个个去实现,如果达不到艺术家的满意度就继续做下去。由于是第一次尝试,有些作品可能不适合用地毯工艺来表达,有的效果又超乎艺术家想象的好,我们也是在不断尝试进行作品的调整。
《投资者报》:“毯言织造”[中国]目前的客户群体是什么样的?
张启:无论在阿拉伯的皇室、纽约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 (Rupert Murdoch) 的顶层豪华公寓、开罗四季宾馆的私人套房、石油巨头的豪华游艇,还是巴黎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公司的展示厅,人们都可以看到我们的艺术地毯。现在世界不缺有钱人,但是具有独立思考和生活方式的人真的很少,很多有钱人的生活选择是一样的,无非是买房买车买包,真的没有新意。我们喜欢对生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希望有更丰富的选择和表达的客户。我们除了代理国际知名的手织地毯地毯品牌,推出和设计自己的品牌产品之外,还为许多高端会所、酒店及豪宅项目提供专业的高端地毯解决方案和定制服务。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百年精工的古老编织,用地毯把艺术和设计带给更多的收藏家。■
然而,接近20%的基因组——也就是超过4000个基因,已经被至少一项美国专利所涵盖,包括阿尔兹海默症、结肠癌、哮喘,以及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与乳腺癌密切相关。一家专门研究分子诊断技术的公司——麦利亚德基因,拥有这两个基因的专利权。任何人如果未经许可开展与这两个基因有关的实验,都可能会因为侵犯专利权而遭到起诉。这意味着,麦利亚德可以决定哪些人可以对这两个基因做什么样的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诊疗手段收费几许。对于其他的基因,以及像麦利亚德这样拥有这些基因相关专利的药品公司、科学家或大学,情况也一样。
2009年,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和公共专利基金会代表20多名原告,发起了一项针对麦利亚德基因公司和美国专利及商标局的诉讼,向麦利亚德的专利权以及任何公司取得基因序列的专利权提出质疑。经过多年反反复复的上诉和撤诉之后,最高法院终于开始听取针对核心问题的辩论:人类基因能否被授予专利?
基因也有专利
传统上,专利作为对原创性的回报和对创新的鼓励,只会被授予发明。像DNA这种天然存在的物质是不受相关法律管辖的。然而在1980年,任职于通用电气的科学家阿南达·莫汉·查克拉巴蒂,为一种细菌申请了专利,他改造了这种细菌的基因,使之能够食用原油。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以细菌是自然产物为由,拒绝了查克拉巴蒂的申请。查克拉巴蒂告上法庭,争辩通过改造这种微生物,他的创造性工作赋予了其价值。最终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而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做出了有利于这名工程师的判决。“微生物是活体这一事实对于专利法的目标而言并无法律意义。”法院写道。查克拉巴蒂的创造成了第一个被授予专利的生命形式。
从那之后,基因“从自然纯净的状态中被分离了出来”,成了可以享受专利保护的对象。最早一批这样的专利授予了改造之后产生特定蛋白质的DNA,如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在使用的胰岛素。这些专利基本上没有产生过争议。
但这些年来,专利也被授予了识别出某些基因变异的个人,这些基因变异可能提高患病的风险。任何想要对这些基因——哪怕是其中一小段DNA序列,开展研究的科学家都必须缴纳授权费,其效果令人寒心。公共卫生官员和学术领袖认为,这样的专利已经阻碍了多种疾病研究的开展。
“对天然产物的专利权,会使专利持有人有权拒绝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观察、描述或者分析这种天然产物。”曾经参与主持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埃里克·兰德在一份非当事人意见陈述中写道,“这个障碍具有内在的不可逾越性:一个人如果不能合法地拥有一种自然产物,便无法研究它。”而且,如果一家公司拥有了某个基因的专利,它对那种基因(或者其DNA上的任何片断)上事关我们健康、包括生死存亡的信息也享有了专利权。
假如一名妇女遗传了BRCA1或BRCA2的某个有害版本,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比未携带这种基因的妇女高5倍,患卵巢癌的风险也大得多。而麦利亚德拥有这两个基因的专利,那么要了解自己是否携带有害变异,只有一个方法:花3000美元做一次麦利亚德基因公司提供的血液检测。要想在这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上寻求其他意见,唯一的选择是付费再做一次这个测试,因为麦利亚德依据专利法赋予的权力,阻止其他实验室开展这项测试或者研发替代性测试。
在西方,乳腺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最先进的测试也有可能出错,而其他方面的意见能够拯救生命。
未来还会出现太阳的专利吗?
“就在个性化医疗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却很讽刺地生活在了对基因组学限制最严的年代。你不得不问,医生仅仅检视我的DNA便是侵犯专利权,个性化医疗还怎么可能实现?”生物技术产业则争辩道,如果它们的专利权得不到支持,企业和很多商业机构,尤其是严重依赖转基因产品的制药公司和农业公司,便会失去创新的动力。
在上诉法院的辩论中,麦利亚德公司的律师把使用该公司拥有专利权的基因和从地下采矿做了类比。没有人工的提取过程,矿物便没有用处。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庭的法官威廉?布莱松询问麦利亚德的律师格莱格·卡斯塔尼亚斯,这是否意味着单是将某种元素从地下开采出来就应当被视作一项发明。麦利亚德的律师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乔纳斯·索尔克不会觉得有趣,然而如果最高法院接受了麦利亚德的辩词,太阳,以及其包含的碳、氢、氧,将真的可能成为专利权争夺的对象。同样的,还有我们体内的每一个基因,以及科学家奋力战胜疾病过程中不断发掘出来的那些DNA。■
(作者系《纽约客》专栏作家,译者:秦鹏)
,大部分的订单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并运往世界各地的。 所有的地毯都可按照客户对大小、规格和材料的不同要求进行编织。甚至所有的样品之间也可以根据积木式系统自由进行组合。有超过1200种颜色的毛线、丝线和荨麻线可供选择。
开业后的第一个月真是门可罗雀,团队有些动摇,我对他们说:我已做好了两年不盈利的准备,我重庆还有一套房子,最差的情况是把房子卖了。实际上,之后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开始销售,不到半年营收就持平了。
我看过一段电视访谈,讲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在国家队的时候,曾说过如果我们每天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练得比别人苦,对人比别人好,我有什么理由在赛场上的表现不如别人呢!?我们也经常拿这个鼓励我们的员工,如果我们不遗余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还有什么让我们不如别人呢!?所谓自信就是来自这样的努力吧。
《投资者报》:《大师系列》项目是什么机缘启动的?初衷是什么?
张启: 我们公司2009年成立,最早的展厅开在燕莎附近。2010年3月的一天,宋涛老师给我打电话:“我叫宋涛,你的地毯不错,是否可以见面聊聊?”就这么简单,当时刚开始做,信心非常重要,有一个人主动来电话肯定了我们让我非常高兴。我去了他的办公室,才知道他在中国原创设计和现代艺术圈中所做的事情和影响力,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朋友,大家建议我做现代艺术在创造地毯。我对艺术圈设计圈接触很少,完全是一个听众,但我有自信他们所说的是可以用手工地毯工艺实现的。与宋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为我打开了一扇门,由他牵线,达成了我们后来与《艺术财经》杂志的合作项目。就是由《艺术财经》杂志出品人于天宏、主编顾维洁代理7位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方力钧、周春芽、刘野、丁乙、谭平、杨少斌、李磊),与我们签约联合推出《大师系列》限量手织艺术地毯 。也因此,我们将展厅搬到了751设计广场宋老师的工作室自造社的隔壁。
《大师系列》项目的初衷是,我们希望看一下在手织地毯领域可以实现的艺术高度是什么。其中有两个特别的意义,第一是在全世界地毯织造领域第一次有这么大规模的现代艺术家群体参与地毯的创意, 如杨少斌,专门为这个项目做了一个新作品,实际上是用油画的手段设计了一张地毯,对他来说原画已经没有地毯重要了,创作的最大享受是看到作品变成地毯的惊喜。第二是在艺术圈中,很多艺术家在遇到创作瓶颈时希望寻找到新的表达方法,这也是第一次现代艺术家群体同时以丝、毛、麻来做基础材料,以手工编织为基础手段的艺术创作,艺术家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寻找突破的有益尝试。虽然项目还在进行中,他们已经完成的艺术地毯在2011年保利秋拍反响强烈并引起了许多艺术品收藏家的关注。
《投资者报》:您对《大师系列》项目的机会和风险是怎样把握的?
张启:《大师系列》项目我们只是初尝甜头,最后一张作品是丁乙老师的,将在8月份拿到。之后,我们会在北京、上海做地毯与原作对比的群体大展,艺术家要带原作出席。艺术家各自也会举办自己的个展。如:我们曾在成都举办过周春芽的艺术鉴赏会,他把他全世界的藏家都邀请过来了。其他艺术家也会在他们画室或者特殊的场合把“毯言织造”[中国]介绍给他们的藏家群体,甚至直接达成收藏意向,这对我们是非常好的推广渠道也是最大的机会。项目完成后,每个艺术家每个设计最终会推出5件作品,由艺术家认证后提供收藏证书,价格由艺术家按照自己的实际状况来制定,销售收入我们与艺术家按照合约来分成。之前打样的产品或者被艺术家收藏,或者与艺术家协商出售,但没有正式的收藏证书。
最大的风险在于达不到艺术家的效果,如果做得不到位就把这条路断了。我相信这个项目一定不会亏,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所以我们一点都不着急,沉下心来按部就班地做。艺术家们最好提出自己的要求,我们一个个去实现,如果达不到艺术家的满意度就继续做下去。由于是第一次尝试,有些作品可能不适合用地毯工艺来表达,有的效果又超乎艺术家想象的好,我们也是在不断尝试进行作品的调整。
《投资者报》:“毯言织造”[中国]目前的客户群体是什么样的?
张启:无论在阿拉伯的皇室、纽约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 (Rupert Murdoch) 的顶层豪华公寓、开罗四季宾馆的私人套房、石油巨头的豪华游艇,还是巴黎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公司的展示厅,人们都可以看到我们的艺术地毯。现在世界不缺有钱人,但是具有独立思考和生活方式的人真的很少,很多有钱人的生活选择是一样的,无非是买房买车买包,真的没有新意。我们喜欢对生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希望有更丰富的选择和表达的客户。我们除了代理国际知名的手织地毯地毯品牌,推出和设计自己的品牌产品之外,还为许多高端会所、酒店及豪宅项目提供专业的高端地毯解决方案和定制服务。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百年精工的古老编织,用地毯把艺术和设计带给更多的收藏家。■
标签:疾病基因组基因序列
上一篇:房地产依赖怎会越来越强
下一篇:一季度深圳二手房成交超三万套
·广发银行启动IPO计划2013.04.22
·重庆燃气蹊跷会计处理引“包装”质疑2013.04.20
·文化类企业IPO撤单率达35%2013.04.22
·一券商IPO抽查被抓“现行”2013.04.23
·IPO核查骚动天和众邦蹊跷卷入风暴眼2013.04.23
·广发银行布局成都 IPO计划已获股东大会授权201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