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黄河水资源利用从水利到利水

发布时间:2013-4-2 10:02: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黄河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却养育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支撑着约14%的国内生产总值,供水量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治理黄河,要将水利与利水有机协调,树立“利水”理念。

实习生 张文晖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下称《规划》)日前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这是黄河流域涉水事务纲领性文件,它的出台将使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害等工作全面提速。”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的出台将强有力地推进黄河流域重大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
黄河流域涉水工作全面提速
    《规划》提出,到2030年,黄河水沙调控和防洪减淤体系基本建成,洪水和泥沙有效控制;水资源利用效率接近全国先进水平;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重要水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环境用水基本保证;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有效治理;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基本实现。
    姜文来表示,随着规划的批复,黄河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有了重要依据,黄河流域相关工作的全面提速既包括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也包括黄河流域的保护及相关的保障机制确立等。
    《规划》提出,到2020年,黄河水沙调控和防洪减淤体系初步建成,确保黄河下游在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达到22000立方米/秒时堤防不决口,重要河段和重点城市基本达到防洪标准;水土保持预防监管体系基本健全,人为水土流失初步控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
    姜文来认为,《规划》出台会使如古贤、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西线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加速推进,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速度加快,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监督管理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加大力度等,与此相配套的综合管理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规划》实施面临新挑战
    姜文来表示,流域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新问题,如南水北调西线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大,利益纠葛多,在论证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如路径的选择、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无必要进行等等。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涉及的水量分配问题也不容忽视。
    姜文来认为,虽然有国务院1987年分水方案作为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多种问题,如由于气候因素的变化,各省区实际分得的水量每年都有变。
    近年来黄河流域水量不断减少,1987年的分水方案中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数量较高,但现实中各省区分水数量比方案中的要少,此流域正是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水量分配实际上是在“分钱”,矛盾会一直持续下去。
    此外,生态水量的保障和利用,黄河每年需要有200亿立方米生态水,如何保障和高效利用这部分水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功能区水质能否达标也是一个问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从水利到利水
    《规划》的出台,目的是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如何让《规划》更好地发挥效果和作用?姜文来建议,第一,要严格遵照《规划》执行,充分尊重规划,保持规划的权威性和可实施性,避免走“规划规划墙上挂”的老路;第二,规划实施后,要根据实施情况对规划进行适当的微调,调整周期为5年左右;第三,对于一些重大工程的论证,要将环境可行性作为重要的制约因素高度重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也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据了解,黄河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却养育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支撑着约14%的国内生产总值,供水量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1997年,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断流226天,断流河段长达704公里。
    姜文来认为,对黄河的治理,我们的观念和思路要转变,要将水利与利水有机协调,树立“利水”理念,努力构建“利水型黄河流域”。
    “无论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还是从事涉水的相关活动,都要友好地对待水资源,建立人与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为人类的未来奠定坚实的水资源支撑基础。”姜文来说。